「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禮記》
古往今來,對於為人師的標準或許有一些改變,不過,傳道授業解惑的本質從未有過改變,而可以擔得起「老師」這個稱號的人,必然是德才兼備的。毫無疑問的是,「德」必須排在「才」之前,因為老師不僅要教授學生「謀事之才」,更要傳授學生「立世之德」。為人師表,必須要有師德,若老師道德敗壞,則必然誤人子弟。
最近,許可馨事件漸漸淡出大眾的視野,湖北大學文學院一位名叫梁豔萍的教授卻突然上了熱搜,而這位大學教師的一系列不當言論,無疑比許可馨更甚,有過之而無不及。
先看看這位梁豔萍都說過什麼話。(梁豔萍的用戶名為「漫遊者粒子」)
1,看梁豔萍找的藉口,稱此舉只是「表達對所有戰死者的尊重,那裡都是死者,沒有高低貴賤,沒有官位尊卑,只有姓氏筆畫。」
2,梁豔萍對於歷史、戰爭以及「東亞病夫」等給出了令人詫異的認知。
3,梁豔萍回懟網友時,也發表了歪曲事實的言論。
而其中有一句話,似乎無意間透露了梁豔萍的心聲:「某些習慣是根深蒂固不自覺地,不因讀書而改變。」或許就像梁豔萍說的,她曾經發表的這些不當言論,也是源自於「根深蒂固不自覺」吧。
4,梁豔萍用帶有明顯偏頗的語氣質疑死難者人數,甚至再度使用了一個十分不恰當的對比。
5,梁豔萍在肯定日本國民素質的同時,用「支那」一詞來代指國人,可謂惡意滿滿。
此外,有大v爆料稱,梁豔萍還是「FF」的好友,也曾力挺「FF」。
我不想用一丘之貉來形容,但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卻是經過時間驗證的道理。
不得不說,僅僅從上面這些言論也不難看出,這位梁豔萍教授真的不配站在三尺講臺之上,更不配教書育人。一個大學教授三觀不正,內心陰暗,怎麼能傳遞給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說一個成年人偶爾說錯一句話,那是情有可原的。
如果說一個成年人經常說錯話,那無疑是她的思想出了問題。
我們提倡言論自由,但不認同沒有原則的放肆。
我們提倡尊重事實,但不同意滿懷惡意的詆毀。
一個大學教授,高級知識分子,享受著國家的待遇和資金支持,卻毫無感恩之心,甚至毫無根據地抹黑、詆毀祖國的歷史和人民,其心可誅!
細思極恐,從時間上來看,梁豔萍的一系列不當言論已經持續很久了,這樣一個三觀扭曲的大學教師,究竟向學生們傳達了多少陰暗的思想?
一個三觀扭曲內心陰暗的人,能力越大危害越大。
倘若這個人恰巧是一位老師,那麼他的危害無疑是更大的。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那些類似許可馨的精緻利己主義者並不是偶然出現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德不配位的老師,對於學生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
就像網友評論的:「愛自己的國家,這是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不愛國就沒資格上講臺,別把學生帶到斜道上去了。」
的確,如果一個老師連基本的愛國情操都不具備,那就真的不配站在三尺講臺之上,更不應該繼續誤人子弟了。
結束語: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教育學生要提倡「成才先成人」,而負責教育學生的老師同樣也應該「為師先為人」,只有老師三觀端正、積極向上,才能向學生傳遞滿滿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