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家居網 設計頻道】2017中國室內設計周暨上海國際室內設計節已於9月16日圓滿落幕。回顧這一周精彩紛呈的活動,一場場設計創意盛宴讓齊聚上海的設計從業者與創意愛好者享受了一道道文化創意的饕餮大餐。
規模高度突破以往
設計周為上海建設「設計之都」再添華彩
設計周期間,以國際論壇、國際會議、頒獎盛典、專業論壇、設計之夜和行業交流六項主體內容為核心的40餘場系列活動在上海全城展開,通過舉辦中國國際室內設計高峰論壇、亞洲室內設計發展圓桌會議、中國室內裝飾協會設計委年會暨亞洲設計論壇、IFI國際建築與室內設計團體聯盟理事會議,吸引了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瑞士、芬蘭、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香港、臺灣、澳門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業設計機構代表和設計師參會。同時還有來自各地的行業企業代表、創意愛好者、媒體觀眾組團參與。設計周期間,吸引了60餘家媒體參與報導,核心活動全網絡全程直播,線上線下觀看人數超百萬,成為有史以來活動場次最多、形式內容最豐富、參與人數和行業分布最廣的一屆設計周。
呼應「雙創」號召
設計引領,帶動全產業鏈共同繁榮
本屆設計周以「設計·共享」為主題,呼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號召,通過一系列活動突顯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室內設計行業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十多場專業論壇在設計周期間集中舉行,內容圍繞住宅產業化、設計師合伙人制度、光環境設計與應用、智能化裝飾、室內環境淨化治理、定製家居等領域,積極推動設計與相關產業的融合趨勢,為全產業鏈實現更好的商業價值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在同濟大學舉辦的論壇活動中首度發布的《2017中國室內設計發展趨勢報告》,則以設計為引領,對室內裝飾行業轉型期所面臨的機遇、挑戰,以及發展前景做出了科學的預判,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設計面向大眾,走進生活
一場全民參與的文化盛宴
本屆設計周不單是設計師和設計成果的展示與交流,首度跨出行業圈、設計圈,面向大眾,走進生活,成為一場與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設計嘉年華。期間,「曾傳傑反風水正設計論壇」、「未竟之地狂想曲:心設論壇」等貼近普通百姓和設計愛好者需求的活動反響熱烈,多場活動幾度延時結束。設計周今年更首次將設計展做進了上海各大商圈、高校,無論是上海中心的「設計之外-設計名家藝術作品展」、新天地的「行旅·冥想裝置藝術作品展」,還是同濟大學的「動勢裝置藝術展」,都以開放和包容的方式,展示了設計的親民性和互動性。
設計以人為核心,大咖名家共享設計理念
多場高峰論壇,聚焦設計共享
9月11日,在2017中國室內設計周暨上海國際室內設計節開幕式上,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會長劉珝表示,今年設計周圍繞設計提升相關產業,設計造福人與自然,設計創新為動力、設計為大眾服務等將成為重要的話題,這也是當前設計行業面臨的一個大趨勢。
開幕式由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麗主持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會長劉珝在開幕式上致辭
上海市經信委領導、文創辦副主任陳躍華致辭說,讓各個年齡段的市民都能夠享受生活在上海,並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的狀態,已經成為上海新一輪城市發展的追求。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創意設計將是這座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上海市經信委領導、文創辦副主任陳躍華致辭
中國國際室內設計高峰論壇
在11日舉行的中國國際室內設計高峰論壇上,演講嘉賓日本著名設計師磯崎新和北大教授朱青生同樣提到了設計與民生、設計與藝術、設計與城市的關係與意義。
磯崎新在演講中分享了自己的四個案例,分別從劇場、美術、音樂和影像四個方面作為切入點。在磯崎新看來,設計是沒有領域的,設計也是相通的,如今的設計更應該是綜合領域的設計,這樣的設計能給社會、給人們的生活、給城市帶來怎樣的影響,以及最後以怎樣的姿態呈現,是需要更多人思考的。
而在朱青生看來,過去人們依賴的是自然和社會,可現在已經沒有純粹的自然和社會了,我們的環境一半是被設計出來的,另外一半是被虛擬出來;社會一半是人與人之間與生俱來的關係,另外一半是網上的各種虛擬的勾連。但設計需要保證每一個個體的自由和獨立,這才是設計未來的價值所在。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設計委年會暨亞洲設計論壇
9月12日,在2017中國室內裝飾協會設計委年會暨亞洲設計論壇上,來自中日韓三國的著名設計師分享了關於設計和未來的關係,探討了在當下面臨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設計如何走向未來的話題,也引發了許多到場設計師的共鳴。
在中國室內裝飾協會設計委年會的專題發言上,設計委執行主任、著名設計師梁志天表示,「設計師要了解設計的使命是什麼,設計不應該是只注重風格、功能,不為做一個漂亮的設計獲得一個獎,而是應該更多的考慮設計能為每個人、這個社會帶來什麼。」
設計委副主任兼秘書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楊冬江在主持本次年會時也表示,如今許多的中國設計師腦袋裡愛想著兩件事,一是明星化,一是新中式,這說明許多設計師的思想太局限了,面對巨大的中國市場,設計師們應該放下糾結,去思考設計師真正的責任所在。
設計過很多好產品的喜多俊之表示,室內空間和室外環境如何完美共處是設計時需要思考的問題,而許多當地的材料往往是最適合的。他說,「一個優秀的設計,一定是貫穿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喜多俊之還表示,設計其實是日常生活的智慧的一個結合,未來的設計如何融合更先進的科技,讓生活更舒適、更美好,讓心靈更加富足,是設計師需要思考的課題。
作為登陸A股的第一家室內設計公司的創始人,著名設計師姜峰則從自身出發,探討了室內設計的未來之路。姜峰認為,當前的中國室內設計界,模式大體相似,並沒有佔據絕對份額的室內設計公司,設計企業需要去思考如何提升設計的價值以及不斷引領行業的發展。
韓國設計師樸仁鶴則從漢字出發,分析了室內設計在面臨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工智慧的挑戰下,如何把眼光放得更加長遠。樸仁鶴說,如今的環境瞬息萬變,因此在計劃未來時要比從前規劃的時間短得多。儘管人工智慧看似無敵,但他們並不具備主動學習的功能,因此設計師需要獲取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智慧,更應該有思維的廣度。樸仁鶴表示,未來已經到來,設計必須引領潮流,設計應該是證實歷史、人間表象、社會投影、環境象徵和文化總和,因此設計需要被重新設計。
設計饕餮盛宴
頒獎盛典 · 設計之夜
9月11日晚,由中國室內裝飾協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上海)推進工作辦公室共同主辦的2017中國室內設計頒獎盛典於上海中心大廈宴會廳盛大舉行。本年度在室內設計行業表現傑出的設計師、企業及行業領袖受到表彰。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致辭,希望各企業、設計師,與行業協會齊心協力,汲取各方智慧,促進行業繁榮興旺,持續發展。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會長劉珝致辭說:中國室內設計頒獎盛典以尊重設計、尊重藝術、尊重生活的態度,把握民生需求、扶持設計教育、推進設計創新、帶動產業提升,創造「中國設計」品牌,弘揚「中國精神」。
上海市經信委、文創辦副主任陳躍華致辭說:舉辦中國室內設計頒獎盛典是推動整個室內裝飾行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舉措。頒獎盛典在上海舉行將為助推上海建設「設計之都」、「時尚之都」、「品牌之都」積蓄更多動能。
2017中國室內設計頒獎盛典獲獎名單
2017居然杯·CIDA中國室內設計大獎—居住空間獎
圖.像
設計單位近境製作設計有限公司
主設計師唐忠漢
2017居然杯·CIDA中國室內設計大獎—產品設計獎
「上下」大天地 碳纖維椅
設計單位上下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主設計師蔣瓊耳
2017居然杯·CIDA中國室內設計大獎—大師獎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何鎮強
2017居然杯·CIDA中國室內設計大獎—公共空間獎
哈爾濱大劇院
設計單位MAD建築事務所
主設計師馬巖松
2017居然杯·CIDA中國室內設計大獎—學院獎
《遺記重構 民藝述說——鳳翔民間藝術基地空間設計研究》
設計單位西安美術學院
設計師魯瀟,指導教師周維娜
2017中國家居產業創新推動獎
北京居然之家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汪林朋
2017晶麒麟-生活藝術家
呂永中、嶽敏君、陳潔
生活家·2017中國室內設計十大年度人物(排名不分先後)
J&A傑恩創意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峰
PAL Design Group 設計總監何宗憲
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建築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院長陳亮
妙物(中國)空間設計研究機構創始人劉威
天坊室內設計創始人、總設計師張清平
杭州典尚建築裝飾設計有限公司創意總監陳耀光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
無間設計首席設計總監、W+S設計機構創始人吳濱
黃志達設計師有限公司創始人黃志達
杭州山水組合建築裝飾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陳林
2017中國十強室內設計機構(排名不分先後)
上海現代建築裝飾環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J&A傑恩創意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Studio HBA
YANG楊邦勝設計集團
HSD水平線空間環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
內建築設計事務所
浙江亞廈裝飾集團有限公司
匯僑室內裝飾設計有限公司
深圳極尚建築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僑信裝飾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
2017中國室內設計周暨上海國際室內設計節
設計之夜
9月12日晚,2017中國室內設計周暨上海國際室內設計節設計之夜在上海中心大廈隆重舉辦。晚宴現場,中國室內裝飾協會首次揭曉了「2017中國室內設計TOP100」榜單,成為當晚最受矚目和期待的亮點。
「2017中國室內設計TOP100」榜單」,表彰2017年度中國室內設計行業100位擁有優秀作品,並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活躍度和影響力的標杆性人物。
中國室內設計TOP100」上榜設計師
(按姓名拼音順序排列)
蔡文齊、陳 彬、陳亮、陳林、陳大瑞、陳德堅、陳厚夫、陳俊豪、陳向京、陳耀光、陳奕文、陳幼堅、崔東暉、戴昆、黨明、杜柏均、高超一、高祥生、葛亞曦、龔書章、關永權、郭錫恩&胡如珊、韓居峰、韓文強、何武賢、何瀟寧、何小青、何宗憲、黃權、黃書恆、黃志達、姜峰、琚賓、賴旭東、賴亞楠、賈偉、李鷹、李益中、梁建國、梁景華、梁志天、林偉而 、林學明、凌子達、凌宗湧、劉波、劉威、劉如凱、婁永琪、陸希傑、陸軼辰、馬克辛、馬巖松、馬怡西、孟也、呂品晶、孟建國、彭軍、彭彤、邱春瑞、邱德光、瞿廣慈、阮昊、沈雷、沈立東、孫華鋒、孫建華、孫建亞、孫樂剛、孫少川、宋濤、覃思、唐忠漢、王中、王建強、吳濱、譚精忠、吳晞、吳矛矛、奚聘白、謝天、楊邦勝、楊冬江 、楊煥生、殷豔明、於強、餘平、曾傳傑、曾衛平、曾建龍、張清平、張月、趙虹、趙益平、鄭曙暘、仲松、周靜、周宸宸、朱回瀚、鄭忠
晚宴現場還頒發了「2017居然杯CIDA 中國室內設計大獎學院獎金、銀、銅獎」、「2017居然杯中國室內設計新人獎」、「2017中國室內設計周貢獻獎」等多個獎項。來自全國各設計機構、協會、藝術院校的80多組作品及個人獲獎。
探索亞洲創新合作模式
亞洲室內設計發展圓桌會議,倡議成立聯盟
9月11日,2017中國室內設計周暨上海國際室內設計節核心活動——亞洲室內設計發展圓桌會議在上海隆重舉行。上海市經信委、文創辦副主任陳躍華,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會長劉珝,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麗,設計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梁志天,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楊冬江,以及來自臺灣室內設計協會、臺灣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工業工會全聯會、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澳門國際設計聯合會、澳門室內設計商會、印尼室內設計師協會、印度設計師協會、新加坡室內設計聯盟、新加坡室內設計師協會、日本室內設計師協會、韓國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協會、馬來西亞室內設計協會、菲律賓室內設計師協會、泰國室內設計師協會、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共16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室內設計協會負責人共同出席了會議。
會議上,主持人梁志天先生發起創建亞洲室內設計發展圓桌會議聯盟的倡議。聯盟旨在亞洲室內設計發展圓桌會議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促進各成員單位間的專業交流,互通信息、相互支持;共商共建有利於亞洲室內設計發展的行業準則及執行綱要,使其成為亞洲地區行業協同合作的創新平臺、公平公正的展示舞臺和先進理念的傳播講臺;對亞洲室內設計行業提出宏觀指導,研究促進室內設計行業發展和改革的方針策略,此倡議得到了與會代表的積極響應。
住宅產業裝飾裝修揭開新篇章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住宅產業裝飾裝修專業委員會啟動成立
9月12日舉行的住宅產業化高峰論壇,請到了著名房地產專家、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顧雲昌先生,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院長 陳晟先生,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 婁永琪先生,他們分析宏觀政策,數據趨勢分析,以及住宅產業中裝飾裝修的未來發展方向,並由中國室內裝飾協會住宅產業裝飾裝修專業委員會籌委會負責人、妙物中國創始人劉威先生介紹專委會的籌備及發展。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住宅產業裝飾裝修專業委員會於會上正式成立。專委會將串聯整合房地產及住建、設計、部件、建材等產業鏈上下遊各環節的領先品牌,在更大範圍內跨界合作、聯動發展。引領居家文化向「國際一流的綠色環保住宅產業」、「國際領先的住宅精裝產業」、「最人性化的老齡化住宅產業」、「最高標準的智能科技住宅產業」四大方向發展。
打開設計未來新疆域
多場跨界論壇,助力設計師抓緊時代機遇
如果說設計周在上海中心的各項活動,是室內設計行業的自省、探討與展望,那麼在同濟大學召開的一些列活動,則以自由和開放的學術態度,為室內設計行業和設計師們展望了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新興疆域:室內設計跨界高峰論壇
9月13日,在同濟大學大禮堂,一場名為《設計疆域》的跨界論壇精彩上演,活躍在國際設計和藝術前沿的大師Wolfgang Buttress、Brian Wen、Tuuli Sotamaa、黃峰、葉凱欣等,聚焦未來室內設計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疆域的熱門話題,展開了探討與交流,引發了到場設計師的廣泛共鳴。論壇結束後,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還發布了《中國室內設計趨勢報告》。
論壇上,來自體驗設計、場景設計、展館設計等多個設計領域的嘉賓們展開演講,他們一致認為當今的設計不應該是單一的,應該是一個複合型的設計,有很多東西交叉在一起,包括室內設計、互動設計等等。設計應該是一個整體,必須圍繞著人把每一個場景都實現無縫銜接。設計要打破固有思維,真正去考慮人的需求和體驗,「設計不應該是屬於某一小群人的,應該是屬於每一個人的,讓更多人享受到設計的價值應該是設計師的追求。」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認為,如今正處在設計行業、室內設計行業的轉折期,相關行業的發展,社會文化、大設計的發展,科學技術、國際環境的發展,政策環境的變化,都對室內設計行業影響很大。對於室內設計來說,怎樣更好的應對生活方式的轉型,是需要每一個設計師思考的。而上下遊的產業以及整個產業鏈的變化,都會給室內設計帶來變化,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中國室內設計趨勢報告》分析了中國室內設計的行業現狀、產業鏈、價值鏈與創新鏈,提出了室內設計的時代機遇、挑戰與新需求,也總結了室內設計的設計方法、工具與流程變革,以及室內設計的商業模式與角色變革。該報告歸納了十個室內設計發展趨勢,也給許多設計師提出了對於未來的思考。婁永琪說,未來一定會是一個開放、分享、共創的時代,希望室內設計行業由內而外將邊界打開,孕育出新的生命。
一場差點暢談通宵的務實論壇
曾傳傑:反風水正設計
13日晚間進行的曾傳傑反風水正設計論壇,則從設計能量學的角度,給予現場設計師們更多室內設計的思路與靈感。通過對東西方空間設計學理論中的研究與發明,曾傳傑總結了二十多年對中華文化易理學的運用與發現,分享了設計能量學。從宇宙到地球,從南北到東西,從空間物理環節控制到引力系統,他認為,設計也如同宇宙系統,創意、想法、行為、觀念、方向都是需要按照一定的規則去運轉,才能從心理到生理都是符合空間能量的。
活動從晚間6點開始,精彩演講一直持續到夜裡11點,無人中途離場。
設計「深夜食堂」,笑聲掌聲不斷的「血淚」之談
未竟之地狂想曲:心設論壇
今年,中國室內設計周暨上海國際室內設計節,在展示那些成功作品的同時,也將目光投向那些未能面世的「未竟之作」。它們表達的是創作者對項目的初心,有時也是創作者一次不夠成熟的嘗試和挫折。9月14日,來自心+設計學社的15位成員傾巢出動,齊聚《未竟之地狂想曲:心設論壇》。解析心設的「失敗作」、「飛機稿」,給現場眾多的設計同好者思考與啟迪。
這些「不成功」的例子有的是因為天災等不可抗力,有的是因為開發商的臨時變卦,還有很多作品因為多次改稿,變得「面目全非」。雖然這次的論壇分享了成功設計師背後辛酸與無奈的一面,但是現場看到的更多的是設計師對事業的執著與堅持,就像柯尚達先生現場所說的這句「我們人生裡面的未竟之作未竟之路,包括人的一生,包括我們職場工作的一面,我們所遇到的挫折是難免的,不要跟說這輩子你多順,這個是騙人的。但是失敗並不可恥,我們要從失敗中找到錯誤,再重新的站起來。這是我們必須要做到這一點,也是我自己內心的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
論壇一直持續至深夜時分,全場數度爆發掌聲與笑聲,談至興起,臺上嘉賓甚至請臺下觀眾會後「一起宵夜」。
走出從0到1的創新一步,才是最關鍵
消融邊界:室內設計跨界論壇
15日的消融邊界·室內設計跨界論壇活動上,8位跨界精英齊聚同濟大學,從設計師身份新認識、設計未來趨勢、社區空間重構、移動辦公空間等多個角度展開話題,分享了他們對於設計邊界的認識與看法,以及他們對於設計未來所做的諸多探索。工業革命帶來的是批量式製造的過程,很多東西都以流水線的方式大批量生產出來,設計師只是工業化過程中的一小部分。而當下的社會環境中,設計將不是一個人的戰鬥,多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設計者通力合作,才能發揮設計的最大價值。
乾貨滿滿,設計周精彩壓軸
頂尖設計師-合伙人制度股權巔峰論壇
16日在同濟大學進行的頂尖設計師-合伙人制度股權巔峰論壇,為身處住宅產業改革核心的室內設計行業提供了發展新思路。今天的設計行業,單純依靠設計師提升個人能力已經無法適應行業變化的速度。如何取長補短、強強聯合,將是每一位行業參與者在未來競爭中存活並進一步發展的關鍵。「頂尖設計師-合伙人制度股權巔峰論壇」通過探討設計師合伙人制度、設計企業股權制度等話題,引導設計師從更高格局思考問題,突破瓶頸。
主持人中國室內裝飾協會事業發展部主任戴煒,介紹室內設計行業發展現狀。
演講嘉賓經邦諮詢合伙人李明星以一部著名影片《中國合伙人》的講解為大家揭開合伙人的神秘面紗。首先講到了股權——合伙人的紐帶,尤其是對於上市之前的公司,股權問題尤為重要。股權陷阱、股權類型、股權架構這些都是合伙人企業在創建之初必須要明確的制度。針對於設計行業,在其特殊的行業背景下,李明星提出自己的見解,也給出了設計行業在建立合伙人制度時,需要規避的一些問題。重點在於搭建多層級、無限延展的股權架構。這樣對於企業後期的發展壯大,避免股權制度弊端的出現。從整體格局上講解了在公司內部如何建立股權制度、怎麼用股權架構確保股權激勵制度和合伙人制度的順利進行,並確保對公司的控制權、個人設計師開的工作室之間的結合方式、獨立設計師想開工作室的股權規劃、現有較大規模設計機構上市路徑規劃、施工企業、材料製造企業的股權架構規劃等核心問題。
設計周系列展覽
今年的設計周活動,除了精彩的論壇、頒獎活動,在上海中心、新天地、同濟大學等場地,還展出了諸多設計師們的裝置、繪畫作品,展現了設計師在設計之外的才能與靈感。
在新天地的新裡舉辦的「行·旅-冥想」裝置藝術作品展,展出來自「心+設計學社」的15件裝置作品。他們將2mX2m的設計創作裝入到行李箱中,將設計藝術與旅行結合,藉由行李箱的主題,啟迪當下的東方設計師。
在上海中心大廈37樓琺瑯廳舉辦的「設計之外-設計名家藝術作品展」則選取陳林、曾傳傑、施君的作品進行展覽。三位設計者,以中國傳統的水墨畫、版畫、掐絲琺瑯為呈現載體,將他們對設計之外的感悟,由心靈直達指端筆尖。
在同濟大學舉行的「動勢·周洪濤裝置個展」 "通過對同濟博物館室內空間與排柱結構的解讀與思考,採用動態藝術形式對空間進行創作與演繹。通過對空間的打破與重組、扭曲與連接,產生了剛與柔的對話,並邀請觀眾互動。展覽裝置展現了現代藝術的想像空間以及創意的多種可能性,希望觀眾對空間、動態、行為以及生存形態進行思考。在一定意義上這個展覽是空間與訪客的對話。
2017中國室內設計周暨上海國際室內設計節已經落幕,希望這些前瞻的、深度的、有啟發性的聲音,給予設計師們以鼓勵、支持、啟迪,認清前路,積極探索,為了設計更好的明天攜手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