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是個典型的「85後」,他手上有7張信用卡,有時候一忙就會錯過還款日。最近,他發現支付寶的App有信用卡帳單導入功能。開通了這個功能後,支付寶就會按時提醒他還款。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了這項移動應用服務,但是,銀監會近日發布提醒:信用卡帳單導入要謹慎,消費者要妥善保管個人金融信息。
把信用卡帳單交給App管理
方便是方便了,安全嗎?
打開蘋果的AppStore,可以看到很多跟信用卡服務相關的移動應用,比較熱門的有51信用卡、挖財信用卡、卡牛、隨手記等。而支付寶的移動端也已經推出了信用卡管理的相應功能。
「我用的這款應用,只要第一次輸入郵箱和密碼,以後就會自動從我的郵箱讀取電子對帳單,哪張卡要還多少錢,都會及時提醒。」小胡說,以前他都靠手機的備忘錄,但有時還是會遺漏,導致信用卡出現了幾次逾期還款的不良記錄。
記者在一款熱門應用「卡牛」的介紹中看到,這款產品號稱是全自動的信用卡工具,會幫用戶自動整理帳單郵件。「能快速對50多家銀行的帳單郵件進行解析並智能分類,幫您將分散混亂的帳單郵件整理成清清楚楚的卡片帳目。」
而在這款應用的用戶評價中,有很多人在點讚之餘,也有點擔憂安全問題:「用了一下,覺得很好用,但就是不知道有沒有安全問題。」「我的數據都讓我們下載了,我的數據和卡安全嗎?」
銀監會
信息有價值,洩露有風險
信用卡服務正在成為移動網際網路金融的又一個熱點,監管層卻發布了風險提示。
前不久,銀監會發布《關於提供整合金融理財或還款提醒服務中有關個人金融信息安全的提示》。其中提到:近期,銀監會發現多家網際網路或移動網際網路公司開發了支持銀行卡帳單導入功能的應用。
這些移動應用的主要運行模式,基本是為用戶提供整合金融理財或還款提醒服務,引導用戶在操作界面錄入電子郵箱地址和電子郵箱登錄密碼(或手機號碼),授權應用進入用戶郵箱,提取個人銀行卡電子帳單信息;之後用戶即可在應用界面直接查詢每筆銀行卡交易記錄等帳單明細。
銀監會提示消費者: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反映,多數銀行並未授權類似應用開發商就以上服務內容進行合作;由於銀行卡帳單中包含重要的金融資產、金融交易及其他個人隱私信息,銀行業消費者在選擇使用類似應用時,應仔細了解應用開發商的信息保密責任、信息安全防護能力以及用戶個人信息授權使用用途,謹慎注意個人信息安全風險,妥善保管個人金融信息,謹記「信息有價值,洩露有風險」。
業內人士
導入帳單風險不大
網銀帳號密碼謹慎提供
杭州一家開發信用卡管理類App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文件出來後,我們也跟監管部門進行了溝通。我覺得監管部門還是非常鼓勵這些創新服務,只是希望我們做得更加規範。」
上述負責人說,監管部門提出了一些整改意見,比如客戶在進行授權時要籤一個協議,目前大部分應用都是默認打鉤,客戶只要輸入郵箱地址和密碼確認即可。監管部門要求客戶必須先行閱讀這份協議,然後手動打鉤。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用戶清楚進行授權會存在什麼風險。
那麼,授權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導入帳單,到底有什麼風險?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電子信用卡帳單上有一些個人信息,如姓名、每筆交易的詳細信息、信用額度、帳戶內的溢繳款。從一些極端的情況來說,這些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獲取,有可能發生被詐騙的風險。但是,銀行在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對帳單時,已經採取了「脫敏」手段,比如卡號、個人身份證號、手機號碼、卡片有效期、VVC2碼等敏感信息都不會出現。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通過郵箱導入帳單的風險其實不大。但現在很多信用卡管理類的移動應用推出了另一種服務,通過客戶授權網銀帳號和登錄密碼,直接到客戶的網上銀行抓取信息。選擇了這個服務的用戶,應當先行了解清楚,其帳號和密碼會被保存在哪裡,保存的伺服器是否安全可靠。
了解更多財經資訊,請點擊大浙財經
掃描關注大浙財經官方微信,讓您掌握第一手浙江金融資訊和浙商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