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小時候通常都是穿著紙尿褲,不光孩子舒服,大人也安心。等到寶寶長到2歲左右,括約肌發育成熟,父母就可以讓寶寶戒尿片。如果沒有適時地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錯過了這個最合適的時機,寶寶就可能會對紙尿褲就會產生依賴性,再想訓練寶寶就會有很大的難度。今天告訴新手父母:注意「信號」做好準備,輕鬆搞定!
1、有計劃減少尿不溼使用次數:一般來說,剛出生到6個月這個階段,孩子每天大概要換8~10次尿不溼,隨著他們的成長,寶媽們可以慢慢減少,6個月之後,就應該是5~7片左右,越往後越少。這並不是意味著增加一片尿不溼的使用時間,而是在取下上一片的時候,讓孩子光著屁屁玩一會兒,畢竟尿不溼用久了他們會感覺悶,而光屁屁會讓他們感到舒服,慢慢就會潛意識排斥戴尿不溼,這有助於訓練他們控制排便。
2、摸清孩子上廁所的時間規律:幫孩子戒尿不溼是要講究一定的技巧,不能打無準備之仗,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效率,寶媽也不會那麼累。在給孩子換尿不溼的時候可以記錄一下時間,總結一天之內孩子上廁所的規律。以便於在以後訓練孩子自己上廁所的時候有針對性,而不是毫無頭緒。在快到孩子上廁所的時間,就趕緊把他放到衛生間,這樣循環往復,才能更有效率地幫孩子戒掉紙尿褲。
3、兩歲後用小內褲更換的訓練:一般孩子在兩歲之後,他們已經產生一種自我的意識,他們希望獨立去完成一些事情,證明自己的能力和自主權。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抓住時機,幫助孩子學習自主如廁。其實也不一定說要固定的兩歲後,有些孩子會相對早一些學習如廁,這個還是需要看孩子的發育情況,還要他們是否自願去學。家長可以用小內褲代替尿不溼,家長可以用小內褲頻繁更換的訓練,讓孩子從中可以學習如廁,從而達到戒掉尿不溼的目標。
如果孩子感受到了尿溼褲子帶來的不適,他們會開始有意識控制自己的排洩,慢慢的就會學會自我控制。因此寶媽們可以耍一耍小心機,給孩子選擇那些純棉+寬鬆+多吸水+易清洗的褲子。任由孩子依賴尿不溼,超時還不停用,其實是對他們的溺愛,真正負責的父母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手讓他們學習控制排洩。
4、給寶寶選擇舒適的兒童便盆:舒適、可愛的小馬桶是寶寶喜歡到馬桶上上廁所的前提條件,家長要按照寶寶的喜好選擇,同時考慮安全性和舒適性。還可以將小馬桶放在寶寶熟悉的地方,讓他們儘快產生使用小馬桶的意識。讓寶寶挑選他們自己喜歡的圖案和顏色,這有助於他們喜歡上坐便器,不會產生排斥感。
一般來說,孩子在白天時候的戒掉尿不溼的訓練會比較好進行,可是在晚上的時候就不那麼順利了,家長應該調整孩子起夜的習慣,讓孩子嘗試晚上多排尿的方式,減少晚上尿床的機會,從而慢慢地把尿不溼戒掉。家長對於孩子接尿不溼這個問題應該放寬心,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因為這件事孩子已經形成主觀判斷,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慢慢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