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徵集各界名人的手稿,先後入藏巴金、茅盾、夏衍、老舍、冰心等著名文化先賢以及中國文化史上一大批現當代名家名作的手稿,經過上圖幾代館員的不懈努力,忠實履行文獻收集和典藏職責,截止2019年8月,手稿著錄數量已達89527件。
1月中旬以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蔓延,強烈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也衝擊了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方式.為了避免人群聚集,防治交叉感染,上海圖書館也於1月24日發布了臨時閉館公告。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繼續履行收集文獻、傳播文化、激揚智慧的職能。
就在昨天(2月1日),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邀請了多位滬上和兄弟省市的各界名家書寫寄語,獲得了熱情的響應和支持。
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
抗擊疫情 共克時艱
各界名家寄語徵集
尊敬的手稿捐贈者:
新年好!今年一月以來,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襲擊了各地,在我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已行動起來,正在全力以赴共克時艱。為了記錄這一特殊的歷史時刻,我們特開展抗擊疫情、共克時艱,各界名家寄語徵集活動。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場上,我們每個人都有陣地。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夠打贏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鬥。讓我們向工作在不同陣地上的人們致敬。請您手書一段寄語,鼓舞鬥志,共同攜手迎接繁花盛開的春天。
寄語對象:所有在防控阻擊戰中工作的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如醫護、科研、交通、公安、商業、環衛、小區居(村)委會、新聞媒體,居民等。
請將寄語寫在A4信紙上,拍照後傳回。手稿請於疫情緩和時寄至上海圖書館,由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收藏並於適當的時候進行展出。寄語可以是隻言片語,亦歡迎詩文創作,文圖結合等形式。寄語作品將於近期在上海圖書館官方網站或公眾號上發布。
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
2020.2.1
在短短的24小時裡,
我們收到了來自各界知名人士的積極響應。
他們的揮毫寄語作品原件將全部由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收藏。
從今天開始,我們陸續將這些充滿著力量的特殊手稿刊登在此。
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的傳播,
給在前線與死神賽跑的醫護人員、科研人員,
給在前線保障城市生活穩定運轉的交通、公安、商業、環衛、小區居(村)委會、新聞媒體的工作人員,
給那些活躍在後方為前線加油鼓勁、調動物資捐贈賑災的企業家和熱心人士,
給每一個積極踐行政府號召減少外出居家抗疫居民,
在這特殊時期匯聚並記錄各界人士眾志成城,共同抗擊疫情的決心和信心。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戰勝疫情,恢復美好生活。
趙麗宏
詩人、散文家,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
陳子善
上海市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奚美娟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國家一級演員。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團主席。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中國電影家協會顧問。曾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視「飛天獎」。
施琰
上海廣播電視臺主持人、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獲得者.。主持欄目包括: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上海電視臺《新聞坊》、《築家有道》。
桂興華
詩人、國家一級編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外散文詩學會副主席,中國散文詩研究會副會長。創作有《鄧小平之歌》等13部長詩,多次入選全國重點書籍及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項目。主編《新中國紅色詩歌大典》。
徐龍寶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作品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和中國魯迅版畫獎,作品曾隨神舟五號遨遊太空。
釋文:
火神威武滅病毒
雷神好漢戰惡魔
——以《山海經》插圖木刻向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和醫護人員致敬
楊雄裡
神經生物學家,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1991),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06),"辭海""大辭海"副主編,長期從事視覺神經機制的研究。
楊雄裡院士收到寄語徵集邀請時正身在美國,立即給予了熱情響應和支持,很快發來了手書寄語。
文字內容:
今年的春節不尋常。病毒肆虐,形格勢禁,全民眾志成城,從容應對,共克時艱,相信明日的天空將更加清朗。痛定思痛,我們也必須舉一反三,深刻反省。小時候,每當犯錯,父母常敲打我們的腦袋,雖不舒服,但是長記性。不長記性,現實就會不斷地敲打我們,直至就範。恩格斯說:藐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到懲罰的。言之信然。
任溶溶
1923年生於上海。曾在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和上海譯文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工作之餘,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和翻譯。曾獲國內外重要兒童文學創作和翻譯獎項。
九十八歲高齡的任溶溶老師親自書寫的寄語。
各界的寄語稿件還在源源不斷地送來,我們將逐步整理編輯,積累發布。
我們真心祝願真情表達能給前線和每一個公民帶來信心,
面對疫情,勝利將屬於我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