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以來,伴隨著人工智慧的大熱潮,機器人教育受到了全世界國家的重視。中國也在不斷出臺政策,推動機器人教育的發展和普及。
那與語數外課程相比,機器人教育課程到底學了什麼呢?
一、機器人課程與語數外的區別
機器人課程屬於科技教育、素質教育學科,不像英語數學,能夠量化,學一段時間能做多少數學題,能背多少單詞。
機器人的課程是素質教育的課程 ,不會給孩子太大壓力,並且學好機器人不僅對以後的功課有幫助,還能鍛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這都是進入社會時候必須具備的技能, 機器人課程更多的是培養一種健康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 。
從小經過機器人課程訓練的孩子,通過不斷的實踐,加強的不只是動手的能力,專注的能力,更可以正向刺激大腦,源源不斷地產生新的創造力、想像力,同時更讓孩子有了極大的成就感。
這些能力結合在一起,會給一個孩子成長源源不斷地提供能量。
二、感覺機器人課程就是玩
作為孩子,他們的天性就是玩,只有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才會喜歡玩,如果孩子不感興趣估計他看都不會看
所以從這點上看,孩子喜歡一樣東西的時候他會感興趣,如果進行恰當的引導,孩子的成長會特別快。
孩子們通過機器人課程,在在玩中不知不覺就把數學、物理、結構、能源、信息技術等相關知識掌握到了,這個對他們文化課的學習是一種促進和補充
在學習一段時間後,您能發現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明顯的提高,從最開始對基本程序的一知半解,到後期能自己處理很多複雜程序, 作品的邏輯性會越來越明顯 。
而 生活當中也更願意主動思考解決問題 ,因為機器人課程的趣味性很強,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願意主動學習主動思考,這種 好的學習習慣是伴隨孩子一生 的。
三、機器人課程到底學什麼
機器人課程是STEM教育的核心課程體現。
機器人課程是一門循序漸進的課程,也是一門多學科綜合性的課程,比傳統的基本學科的內容更豐富,它運用STEM教育理念,將各種學科很好的結合起來。 通過 組裝、搭建、運行機器人從而提升幼兒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專注力、想像力等綜合能力。
機器人教育與傳統教育對比
我們可以先來對比一下STEM教育和傳統教育中的孩子機器人搭建課程的案例
課程的主題是搭建紅綠燈。
傳統教育
傳統教育的老師一般是這麼教的:
第一步: 給出所有要用到的教具; 第二步:教用這些教具怎麼拼插,示範步驟,紅綠燈搭建完成。
學生只要按照老師教的步驟一步步去做,就可以做出一個統一的紅綠燈來。
機器人教育
第一步: 老師會從生活場景出發,詢問紅綠燈是什麼樣子,有什麼作用。學生要回答問題,自然會聯想到過馬路時經常遇到的紅綠燈,便思考它的樣子。這樣,學生挑選教具時就要涉及到對應的顏色與形狀。
第二步: 老師會講述搭建時運用到的原理,並說明原理的具體使用方法和作用。讓學生在搭建中可以嘗試應用原理去搭建,這樣在此過程中孩子能夠對原理有更深刻的認識。不用費力去記知識點,在玩的過程中輕輕鬆鬆就掌握了。
第三步: 學生在搭建的過程中老師會給予個別指導,在搭建完成後對紅綠燈的結構、完整性及合理性進行反思和調整
第四步: 作品除了一種方式搭建,還可以嘗試用多種方法去構建。在此拓展孩子的思維,並且可以教導紅綠燈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紅燈停綠燈行,完成從課堂知識到實際生活場景運用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