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
1、貴州四寨侗族古村,800多年歷史,本名卻叫千三四寨?
在貴州黎平縣雙江鎮大山深處有一個古村落,村落四周山體環抱,古樸的村子背倚青山,村內一座座侗族特色的吊腳木樓高低錯落分布其中,村子外是一片廣袤的田園,旁邊一條清澈的小河蜿蜒流淌其中,小河上幾座水車在流水的推動下嘎吱嘎吱的、不停的轉動,將河水慢慢的輸送到田園之中。這是貴州省黎平縣雙江鄉四寨村,一座傳統的侗族村落,周邊有9大山川,10多座小山,其山色秀麗,風景迷人。四寨村由四寨、寨高、貴迷、岑和合併而成,雖歷經800多年,寨內民族風情依然濃鬱,傳統、原生態的民族民間文化保留完好,特色節日包括三月三、摔跤節、鬥牛節、六月六、吃新節等。這裡是侗族傳統摔跤活動的發源地,其中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是四寨最盛大的摔跤節。四寨古稱千三四寨,據說大約在800年前,四寨祖宗「公記」和「公力」追隨苗蘭祖先從三色古州順河遷徒而來。到四寨河口時「公記」上山開寨創業,後形成七百苗寨,「公力」則沿江而上到寨高定居,後生三子:大兒子叫公高,二兒子叫公鬧,三兒子叫公暖。
2、傳說中的貴州,只來過一次就不想再離開——雲遊佳鄉鄉村旅遊
世界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山地旅遊大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五六月,萬物復甦,正是雲遊好季節,盯緊一個好地方。貴州,它是《紐約時報》評出的一生必去的旅行地;是聯合國世文會確定它為全球10大旅遊首選地之一;是世界鄉文保護授予為全球18個生態文化保護圈之……這幾年,隨著旅遊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到貴州一覽風採。貴州,一個讓人到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令徐霞客駐足驚嘆,它叫萬峰林。有空山新雨後,更有清泉石上流。85版西遊記唐僧師徒在這裡走過。
3、貴州凱裡:一車垃圾的「奇幻之旅」
凱裡市每天會產生巨大的生活垃圾。那麼這些的垃圾都去了哪兒?都得到了怎樣的處理?是否對我們的生活環境構成威脅?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垃圾的「奇幻之旅」。環衛工人在收集地埋式垃圾桶裡的垃圾。環衛工人對垃圾裝車、密閉壓縮後準備運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6月2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裡市城區永華廠垃圾站,一車從各生活小區等地收集來的垃圾,經過裝車、密閉壓縮後,被送到了約35公裡外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凱裡盛運環保電力有限公司。工人準備將垃圾傾倒到垃圾池中。在這裡,工人將垃圾卸載、並經過自重擠壓脫水、發酵後,通過吊車輸送到焚燒爐燃燒發電。垃圾滲濾液經過處理後也達到相應標準。歷經一系列「變廢為寶」的「奇幻之旅」,這車約11噸重的垃圾更多的能量則以電能形式通過凱裡電網傳回城市為人們的生活再續光明。工人在操作機器將垃圾運進焚燒爐燃燒發電。工作人員在展示垃圾滲濾液處理前後的水質對比。南方電網貴州凱裡供電局工作人員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上網負荷進行調控。
4、貴州餘慶:學生快樂「減壓」迎接高考
2019年6月3日,在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他山中學,高三學生在校園內拍攝畢業照。2019年6月3日,高考臨近,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他山中學高三年級各班通過航拍畢業照、趣味遊戲和集體運動等形式各異的「減壓」活動,讓高三學生在緊張備考之餘,通過適當活動放鬆心情,輕裝上陣迎接高考。
5、來貴州旅遊吃什麼?別問,問就是這道菜!
酸湯,是黔東南地區的味覺名片。貴州黔東南地區有句俗語:「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貴州酸湯,分為白酸和紅酸,所謂「苗白侗紅」,就是苗族白酸湯和侗族紅酸湯。好的白酸湯,清亮不渾濁,味道酸爽、濃醇潤滑有回甘,非常開胃。之後,每天的米湯都用同樣的方式加進去混合,等到有六七成滿就把罈子封起來,密封發酵,這樣慢慢就成了白酸湯。也可以從第二天開始只加淘米水,出來的酸湯更清亮更好看。而紅酸,則是把野生的西紅柿放進瓷壇,加適量食鹽發酵而成。您更喜歡白酸還是紅酸呢?酸湯類菜餚,在黔東南自治州各縣市、各民族都很盛行,其中,又以凱裡市區最為典型,外界也常常把苗族的酸湯魚稱為凱裡酸湯魚。在貴州,不少少數民族都有在稻田中養魚的傳統,尤其以苗族最為典型。據了解,苗人的始祖來自中原濱水地帶,很早就有吃魚的習慣,苗族祭祀時,供奉給祖先的供品一定少不了魚。後來,遷徙到貴州這樣的高原山區,他們就把水稻種植和稻田水中養魚結合起來。稻田養魚通常選擇鯉魚,鯉魚喜歡吃稻花和害蟲,遊動時攪起的泥水有助於營養物質擴散,同時,魚的排洩物也是良好的天然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