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心懷夢想,一路前行。幸運的是,她們剛好同路,前進之路上各自以夢為馬,策馬同奔,攜手四方。
蘇州大學唐文治書院2016級本科生中,四位漢語言文學(基地)專業的優秀女孩同居一室,她們相互鼓勵,共同成長。港風女孩黃贇涵如願以償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自稱宅女的沈冰沁將赴華東師範大學開啟新的徵程;一直行走在路上的劉琛瑤將赴新加坡國立大學留學;心懷赤忱的趙哲將在蘇州大學繼續她熱愛的新聞學之路。
黃贇涵:夢想源於熱愛
GPA:3.8
錄取學校及專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Global Studies全球研究
這枚「港風」女孩是蘇大版《橋邊姑娘》填詞者,喜歡港樂、港片,讀香港武俠小說。或許出於一種對蘇州這座城市的朦朧迷戀,高考後填報志願時她毅然決然報考了蘇州大學,進入了唐文治書院。
「我到現在都覺得我的選擇非常正確,來到蘇大,我有幸與一群優秀的同學相識,我們相互影響,彼此分享。」
黃贇涵學習向來「隨心所欲」,不喜歡勉強。要是哪天狀態不太好,她會暫時去做另外的事,調整好學習狀態後,再次全身心投入,沉浸於書海之中。
她很少給自己定規劃,這樣對她來說或許有些勉強,勉強之後就沒有那麼快樂了。「我完全就是做我想做的事情,當你想學習想讀書了,你才會真的學得好。」正是這種隨性的學習方式,在大二她感到特別迷茫時,她告訴自己,誰的青春不迷茫?「未來不是想出來的,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她重新整裝出發,刻意忽略這種迷茫的情緒,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事情。
「累了就暫時歇一歇,調整好了再繼續發奮圖強,我始終覺得,當你真的有所追求的時候,不需要其他額外的獎勵,你就會去努力爭取,沒有什麼攔得住你。」憑著這樣的心態,即使是大三暑假時,參加中山大學的夏令營考試意外失利,她也可以逐漸冷靜下來,認真總結分析失利的原因,並沒有為此止步前行,反正更加堅定了自己追逐夢想的腳步。
談及理想,黃贇涵說,學中文的理想一般都是「萬卷詩書堪用世」。畢竟曠世經緯,自然要胸懷天下。她想成為一個文字工作者,嚮往「妙手著文章」的生活,具體制式倒也不拘泥了。
「我並不是對人生有很明確規劃的人,不過是情隨事遷,任我行。」
沈冰沁:明朝即長路,惜取此時心
GPA:3.8
錄取學校及專業:華東師範大學文藝學專業
自稱是不愛出門的小宅女,但志願活動沒少做;覺得早睡很重要,但自己有時也做不到。說起英美劇頭頭是道,談起文學也見解獨特。這個謙虛又可愛的女孩,正是室友們口中的「沈老師」。
當被問起學習,作為成績專業排名第一的學生,沈冰沁很謙虛:「從高中起,文學就一直是我的愛好。文學一定比別的專業枯燥嗎?我不了解別的專業,但我覺得當課本裡學到的內容和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交叉時,無論如何都不枯燥。我喜歡外國文學,自己會在課外閱讀很多這方面的書。課上會聽到老師講到外國文學理論,這時就是興趣和專業的交叉。」
談到學習方法,沈冰沁則認為,規劃很重要。短期規劃可以是閱讀這學期想看的書,長期規劃可以是去做一次交換生。只有心懷夢想的前進,才能走得更加堅定。而立下目標之後的不斷堅持,才是學習最佳的捷徑。
自稱宅女,但志願活動中總能看到她的身影。沈冰沁多次擔任蘇州市大型活動賽事的志願者,曾參與蘇州千人騎行體驗賽志願活動,擔任蘇州城市定向挑戰賽志願者。
「做志願者會接觸到很多不同性格、不同專業、不同學校、不同國家的人,我們之間相互學習交流,對我來說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有時候還會有很多與外國友人交流的機會。」沈冰沁相信,現在或者未來遇到的很多事情,生活都會給予啟發。
在科研方面,她也有自己獨特見解,「發現問題、善於開拓」在她看來最為重要。科研不是去做別人已經在做的事情,而是更應該主動發現問題。這一點比較困難,但也非常重要。只有明確本方向研究動態和熱點,才能不依賴他人見解獨立思考,並深入淺出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劉琛瑤:她一路向前奔跑
GPA:3.8
錄取學校及專業:新加坡國立大學 Chinese Culture and Language
即將畢業奔赴新的徵程,回望大學這四年,努力、選擇和體驗是劉琛瑤腦海裡的青春關鍵詞。
文學專業是她高考志願表上的第一志願,出於對人文學科的熱愛,她選擇了進入唐文治書院。她始終相信,努力要傾注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時間是有限的,在不同的階段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很重要。
大一,因為書院張玲老師的課程,她對英語學習與文學學科的結合非常感興趣,同時打下了較好的英語基礎;大二,她認真累積文史哲基礎知識,積極參加學生事務工作;大三,在升學壓力最大的階段,她選擇赴臺交流一學期,並選修了多種學科的課程;大四,她準備雅思考試和申請國外的研究生項目,且完成了兩份不同行業的實習工作。
認真學習好每一門專業課程的同時,她喜歡接觸不同的學科和職業領域,熱愛探索不同的學科思維和學習模式,書院跨學科的教學模式和赴境外交流的經歷讓她最終選擇了赴新加坡國立大學繼續深造。
談及壓力最大的階段,她同樣印象深刻。關於自律,她說堅持是出於本心的努力方式,自己「只是不願意輕易讓自己立的目標倒下。」但就算是大四上學期白天實習、晚上學習時間最緊張的階段,她還是喜歡抽出一些時間去操場跑步,或是去白鷺園的湖邊散步。她認為,雖然壓力是前進的動力,但是健康的身體和積極的心態也更為重要。
說起人文精神對自己性格的影響,她分享了在「畢飛宇的小說課」講座上朗誦的經歷。她說,「能在自己最崇敬和喜愛的作家面前,在很多老師和同學的面前朗誦《青衣》的片段,這真的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在舞臺的燈光之下,每個人都在安靜地聆聽和思考,這是我大學時代最值得珍藏的時刻之一。」
談及這四年最珍貴的收穫,她說,是「心懷宇宙,敏銳溫柔」的期許,也是「一直行走在路上」的成長。「和四年前一樣,我始終相信文學的美和人文學科的力量,不同的是,我比四年前更加清楚視域延展和思想成長的意義,學會了不斷探索更好的、更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學習、成長與生活。」
趙哲:心懷赤忱,追逐月亮
GPA:3.6
錄取學校及專業:蘇州大學 新聞傳播學
「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這是唐文治書院的院訓。趙哲說,用了四年的時間銘記院訓,這也將成為她今後的指引。
從中文系跨到新聞系,是她一直以來的想法。談及熱愛的新聞事業,她心裡有火,眼裡有光。她對於新聞的熱愛,起源於少年時閱讀的書籍。
「新聞學讓我找到一個不一樣看世界的角度。好的新聞人不僅能理性中立地記錄事件,還擁有很強的共情能力。他們是冷靜的傾聽者,也感知著人性的溫度,記錄著大時代中的小人物。」趙哲談及中國優秀的新聞人,眼中溢滿光芒。
四年的文史哲課程讓趙哲收穫頗多,她說,仍然記得倫理學課程上,老師說:「談到倫理還是要回到兩千年前,如果人類還有兩千年的發展歷程,那麼他們也始終要回到亞里斯多德的時代。」趙哲說,她永遠會記得這堂課上,倫理學老師身上那種對未來的希冀。她認為,先哲瑰麗的思想是文史哲課程送她的禮物,我們之所以還能堅定地相信未來,是因為有很多人為此努力。
說到學習經歷,她分享了這樣一個觀點:「大一大二的學習成績很重要,大學生活就像大一大二種下種子,大三大四結果收穫。確定目標,就要朝著那個方向努力。」課餘時間,趙哲也培養了自己視頻剪輯的興趣,她經常在周末忙碌於畫面排版、轉場、調色的學習,在收集剪輯素材的過程中感受到剪影合像的樂趣。
除了課程學習之外,趙哲還參加了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除了在學校的社聯與院裡的事務中心貢獻力量,還與舍友一起做過蘇繡的實地調研。
在炎炎烈日裡奔波於自己不熟知的小鎮,與陌生人聊天,見證當下做刺繡重歸生活,一針一線,即是一呼一吸。她也做過蘇州金馬賽事的志願者,在3月份格外寒冷的蘇州當過高鐵站的指導員,為來來往往的人們指引著方向。社會實踐,讓趙哲以另一種方式感知社會的模樣,觸摸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集體生活就是互相體諒,每個人作息不同,黃贇涵會睡得比較早,沈冰沁有時候睡得比較晚。熄燈後,室友們便會輕手輕腳,動作幅度很小,連講話都用氣聲,黃贇涵說:「她們也不是一天兩天這麼做,四年來基本我在宿舍她們都會這樣。」
四個人都是非常真誠的人,經常互黑,偶爾有小摩擦,也都不會往心裡去。會互相幫忙帶早飯午飯,會幫忙列印論文,嘴上說著很煩,卻還是心甘情願彼此幫助;會經常夜聊到兩三點,天南海北聊人生理想。
四個女孩都有很好的「分寸感」。當宿舍有小矛盾出現,每個人都會在矛盾升級之前共退一步, 宿舍氛圍活潑而和諧。心大、不計較是集體生活其樂融融的「有效法寶」。此外,她們經常在凌晨某大型視頻app的評論區裡遇見彼此的身影。
大家都很隨性,有時候想出門,無論幾個人,無論和誰,說走就走。乘興而往,盡興而歸。「宿舍門一關,這個小小空間就像我們的家一樣。」
說到遺憾,沈冰沁說:「因為特殊原因,很遺憾沒能拍畢業照,本來還想拍一張民國風的畢業合照。」但劉琛瑤一句話就讓大家傷感的情緒說再見,「來日方長,願大家在人生的更高處再相見,重聚不難,後會有期!」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沈一秀 通訊員/丁姍 編輯/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