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作為國內知名度最高、師資力量最雄厚的高校之一,一直以來都與清華並稱為高考的兩座山脈,成為無數學子嚮往的目標。每年近乎千分之一的錄取率,足以證明考上北大的學生在之前的高中班級中,都是佼佼者。而每年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最讓人好奇的,就是他們在平時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習慣。
在去年的高考中憑藉688分的好成績,而如願拿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的董成明,在年末前回到自己的母校,跟自己的學弟學妹們分享了自己的學習經驗。在與其他分享者有些不同的是,董成明的學習時間並不是無休止的延長,而在那些可能熬夜到深夜的學習習慣對比下,每天晚上10點睡覺的他,就像是一個「異類」。
在分享中,董成明提到,自己的學習秘訣靠的其實是些非常細枝末節的小細節,而這些小細節甚至是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養成了習慣,而這些習慣才是他能夠順利考進北大的關鍵所在。
1、注重與老師的雙向溝通
對很多學生來說,老師是單向傳輸知識的載體,他們的互動只存在於上課聽講、下課布置作業,然後講解錯題上。但是對董成明來說,他更注重於老師之間的雙向溝通。
他不僅會向老師詢問問題的解決方式,從老師的角度上去進一步理解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還會向老師詢問,為什麼自己的思路解不出答案,是不是存在什麼問題。這樣兩個角度的思考方式,讓董成明在平時學習、做題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靈感與思路,平時的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
2、精準定位錯題對應知識點
整理錯題幾乎是每個學生都在做的一件事,但是董成明平時整理錯題的方式卻有些不同,他不僅會將錯誤的題目進行總結整理,還會將每個題目相對應的課本知識點,包括所在章節、頁數以及具體概念、公式,一一對應整理標註好,這樣一來既能在複習錯題的過程中,將錯題複習一遍,還能將所在章節的知識點,進一步的夯實記憶,加深理解。
3、有意識地進行衝刺做題訓練
在高二的時候選擇了理科的董成明,將平時的學習重點,放在了數學、物理上,而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要牢牢掌握基礎知識外,如何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拿到更多的題目分數,成為董成明鍛鍊自己的一塊重要組成部分。
他會故意留下10分鐘的時間,去解一道複雜的綜合性題目,鍛鍊自己在高度緊張的狀態下,能夠更好地適應,去拿到更多的分數。這樣的訓練也是他能夠在高考這樣緊張的狀態中,能夠拿到數學148分好成績的關鍵。
用好零碎時間,孩子就能10點睡覺,因為有效學習時間會增加2小時
初一就能背完初中三年要背的1600個單詞,因為掌握了背單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