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西螺七崁武術文化傳承 韓國瑜20年前想的點子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藝術

華夏經緯網10月2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一年一度西螺七崁武術嘉年華活動26日舉行,這項活動已延續近20年,主辦單位西螺七崁武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縣議員李明哲指出,這個活動的源頭啟發者是韓國瑜。

西螺七崁武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縣議員李明哲(右四)致詞爆料說,七崁武術傳承的發想起源其實是20年前韓國瑜的提議。(周麗蘭攝)

26日西螺七崁武術嘉年華在西螺大橋旁舉行,縣長張麗善親自到場表示感佩文化傳承者的付出,話鋒一轉說,她也很感動西螺女婿韓國瑜讓很多人開始在內心產生有安和樂利的社會。

李明哲致詞時說,每年都會舉辦一次武術表演,這麼做是為了傳承地方文化,講一個秘密,20年前有一個不太有頭髮的人回來西螺,找了推拿師傅、武館師傅去西螺農工開一場座談會,希望發展七崁武術,後續工作由他跟師傅們努力延續了20年,那個人叫韓國瑜。

振興社傳統開香儀式,以兵器「丈二」扛著謝籃上香。(周麗蘭攝)

李明哲說,韓可說真是很有眼光,在場很多人20年前都參與過那一場武術傳承會議,今天的活動就是這樣延續來的,很高興擔起使命,讓七崁武術繼續發揚。

一年一度西螺七崁武術嘉年華會26日登場,上午以「貓踏路跑」揭開序幕,接著展演西螺、二侖、侖背三鄉鎮學生傳習的武術,也有學校展示國樂、旗隊、舞龍、舞獅的成果。

中山國小的直排

輪舞龍。

(周麗蘭攝)

西螺七崁武術這幾年在縣府教育處刻意培養種子教師傳習下,大西螺地區三鄉鎮國中小學生都至少學過綜合套路,有些學校再衍生才藝表演。

武術的基礎是體力,「貓踏」(臺語發音)路跑的典故是平埔族12、13歲少傳遞公文書時,腳程快得像風,26日貓踏路跑有數百名家長與孩子一起跑。

下午舉行開幕式之後,三大流派振興社、勤習堂、武野館師傅們齊聚一堂切磋,今年有不少年輕的傳習者上臺展示套路。

七崁武術的兵器之一,早年用途是用於保衛家園。(周麗蘭攝)

西螺七崁武術老師傅近年凋零者多,今年又有兩名壽終,每年舉辦的武術嘉年華(前身是武術大會師),是師傅們期待相聚一堂的活動。

相關焦點

  • 《我愛幸運七》將播 辰亦儒:收視破6.3穿泳褲
    華視最新周日偶像劇《我愛幸運七》於昨天(6月2日),在雲林西螺鎮的太平媽祖福興宮,浩大舉行記者會,突逢6.3級的地震,隨即大家便起鬨的表示,地震的震數就代表收視率有6.3的好徵兆,男主角辰亦儒則說:「若收視破6.3我們每個人都套黃色小鴨的泳褲慶功。」
  • 韓國瑜第三場造勢大會湧入12萬「韓粉」 許下三個願望
    雲林造勢場國瑜集市熱鬧非凡,特色產品相當吸睛韓國瑜15日以雲林女婿身份返回雲林,連主舞臺設計都標榜著「臺灣心、雲林情;後頭厝(娘家)、來相挺」的大標語。造勢大會從下午1時起開始,期間穿插西螺七崁的武術及戰鼓表演,而現任雲林縣議會議長沈宗隆率十幾名地方議員現身力挺,連國民黨籍雲林縣長張麗善、雲林縣農田水利會會長林文瑞、嘉義市長黃敏惠,國民黨「立委」許淑華也到場相挺,此外,前國民黨「立委」孫大千、臺南市議員謝龍介、高雄市議員陳美雅更接力上場主持,炒熱氣氛。下午5時左右主辦單位宣布現場已經突破12萬人。
  • 河北武術冠軍走進臺灣 以武會友傳承文化
    6月3日,「2018河北文化寶島行--冀臺青年武術交流活動」在臺灣舉辦。由21名獲得世界、亞洲和全國武術冠軍榮譽的河北省青年運動員及領隊、教練員組成的交流團,先後前往桃園市、高雄市、彰化縣、宜蘭縣等地開展「以武會友」交流活動。
  • 西螺古鎮,徜徉延平老街,體驗濃濃藝術氛圍
    西螺大橋是早期臺灣西部,南北的交通要道,1997年隨著溪州大橋及中沙大橋的興建完工,因橋身老舊,2000年曾面臨被拆除的命運,在雲彰2縣政府的努力下,現已轉型為觀光大橋,供小型車、機車、自行車通行的便橋。
  • 傳承中國文化 新加坡青年為解武術秘籍苦修文言文
    傳承中國文化 新加坡青年為解武術秘籍苦修文言文     熱愛武術的陳家益(由右至左)找來朋友黃俊翔和林志佳,一起翻譯和示範中國古代武術秘籍的招式,拍成錄像放上網。
  • 濁水溪畔訪西螺(行走臺灣)(圖)
    踏著午後暖暖的陽光,我們走進西螺。  西螺位於雲林縣北部,是臺灣南部的墾殖重鎮。這裡平原遼闊,土地肥沃,早在康熙年間,便有大陸移民陸續前來開墾。  西螺與濁水溪,相依相鄰。特殊的地理條件,特殊的歷史際遇,使西螺在臺灣人心中有了不同尋常的符號意義。  歲月悠悠走過,在古鎮刻劃出道道風情。
  • 韓國瑜「大選」落敗,「點子王」潘恆旭:人生還長
    人稱「點子王」的高雄市前觀光局長潘恆旭也異常低調,昨晚臉書轉貼韓國瑜貼文【回歸生活,攜手向前】後,他僅以「#回歸日常#人生還長」表述心情。潘恆旭韓國瑜在選舉投票前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上舉辦「臺灣安全、人民有錢」凱道勝利晚會,當時主辦單位喊:「現場已突破100萬人了!」當時韓國瑜陣營氣勢大振。不料,投票結果竟然蔡英文得票817萬票,擊敗韓國瑜的552萬票。
  • 臺灣澎湖西嶼二崁聚落,用褒歌凝結古韻的老聚落
    導語:臺灣澎湖西嶼二崁聚落,用褒歌凝結古韻的老聚落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位於澎湖縣西嶼鄉上的二崁聚落是臺灣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也是澎湖西嶼最著名的澎湖景點。沿著澎湖縣道公路的延伸,遠離了熱鬧繁華的馬公市,車子過了跨海大橋後,就進入到了島外之島的西嶼,那些舊時代的生活軌跡,隨即映入眼帘。眼前一片寬闊的平原,幾幢紅色屋頂的矮房聚集,成了一片聚落,這裡是臺灣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二崁聚落。
  • 臺灣已經「鬼混」20多年了……韓國瑜:臺灣,從高雄重新出發!
    中國臺灣網2月14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14日出席由臺灣「工商時報」舉辦的「南方崛起,創富高雄」產業論壇,在開幕演說時指出,臺灣在80年代,還以身為「亞洲四小龍」為傲,但是,過去20多年來,和鄰近地區相比
  • 臺灣「弄虎師」唯一傳承團體來閩傳藝
    臺灣義虎團是臺灣唯一傳承「弄虎」技藝的團體。日前,臺灣義虎團的「弄虎師」們來到福建,將這項失傳的技藝,傳回大陸原鄉。  據漳州民俗專家李竹深介紹,「弄虎」技藝起源於800多年前,龍海榜山鎮洋西村山北社居民創辦的「文山崇本堂武館」,並發明了「弄虎」拳藝。「弄虎」技藝在山北社傳承了幾百年,直至八九十年前在祖地失傳。
  • 濁水溪畔訪西螺(圖)
    特殊的地理條件,特殊的歷史際遇,使西螺在臺灣人心中有了不同尋常的符號意義濁水溪畔訪西螺人民網記者 姚小敏 孫立極2007年06月21日20: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西螺又緊鄰濁水溪,曾經是彰化、雲林兩地居民往來的渡口,也是臺灣民眾橫渡濁水溪的重要水陸轉運站。隨著西螺大橋的興建,西螺又成為臺灣西部縱貫公路的交通要津。  長街清寂  歲月悠悠地走過,在西螺古鎮上刻畫出道道風情。  延平路是當年西螺最為繁華的三條街道之一,現今街上還保存了不少古洋樓建築,成為風華獨具的歷史街廓。  我們沿街東行。
  • 上萬信眾西螺接駕(圖)
    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行經西螺大橋,民眾爭相祭拜媽祖,場面熱絡、人潮擠爆。記者李京升/攝影(來源:臺灣《聯合報》)華夏經緯網4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9天8夜繞境活動,昨晚8點多抵達雲林縣境,大批信眾圍在西螺大橋邊迎接媽祖鑾駕,場面壯觀。
  • 傳承武術精神打造特色文化 | 西山學校初中部開展武術展演活動
    此次比賽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總計20多個班級參賽。比賽主要考察武術動作準確、協調、連續性、動作整齊統一、動作力度到位、符合音樂節拍等七個方面。武術是江西省西山學校特色教育之一,學校將武術作為學生的興趣特長進行培養,並將武德精神融入其中,很好的將「崇文尚武」的美德傳承下來。孩子們通過練習武術,開發智力、培養吃苦耐勞、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養成謙遜、寬容、認真、上進負責的優良品質,塑造完美人格和強健的體魄、提高自信。
  • 優秀武術文化挖掘與傳承之「武在山西」
    而今天的中華武術,已經由原來生產實踐性質、軍事性質,演變為健身、養生、休閒、交流、防衛等綜合性價值於一體的文化形態。研究表明,武術對於人的成長、事業發展、社會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武術沿革與歷史各個時期的社會背景息息相關。我們推薦山西武術,正是基於武術在山西賴以生存的「土壤」,沿續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履痕。在中華民族形成史上,山西乃民族融合的大熔爐,徵戰的大舞臺。
  • 臺中大甲媽祖繞境 上萬信眾西螺接駕
    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行經西螺大橋,民眾爭相祭拜媽祖,場面熱絡、人潮擠爆。記者李京升/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9天8夜遶境活動,昨晚8點多抵達雲林縣境,大批信眾圍在西螺大橋邊迎接媽祖鑾駕,場面壯觀。    媽祖鑾駕通過西螺大橋進入雲林縣境,雲林縣長李進勇、副縣長張皇珍、「立委」劉建國等人早已等候接駕;上萬名信眾將橋頭擠得水洩不通,鞭炮、煙火照亮夜空,近900公尺路程鑾轎走了近2小時才通過。
  • 成立研究基地 傳承武術文化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羅劍生 通訊員吳然 文/圖)近日,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南少林武術文化研究基地授牌儀式在泉州華光職業學院隆重舉行。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秘書長邢尊明及該校領導嘉賓出席,師生近千人參加授牌儀式。 邢尊明向該校董事長吳其萃授牌,並向職業院校技藝大師黃樹煌頒發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南少林武術文化研究基地主任聘書。
  • 中華武術:傳承數千年的文化蘊含(圖)
    千百年來,一脈傳承而來的拳械套路、功法理論浩若煙海,多得難以數清。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每一個動作,都需要調動周身每一根神經去努力感受。每一個武術門派,都有著一段傳奇曲折的歷史。縱觀世界各個民族和國家,還沒有哪一種傳統搏擊技巧,具有如此豐富的技術理論體系;也沒有哪一種搏擊技術,具有中國武術這樣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當一個初習武藝者面對博大精深的武術時,常會有高山仰止、不得其門而入之感。於是,傳說中的習武秘籍就成為進身武林的不二法門。
  • 臺灣桃園席開百桌千人歡樂博餅
    貴賓穿著狀元服進場由海峽導報、臺灣中華博餅文化協會、桃園蘆竹區公所、南崁五福宮等攜手主辦的這場博餅活動,當晚在南崁五福宮廣場熱鬧登場,共席開100桌,約千名市民前來共襄盛舉。桌上擺滿了各種獎品,有月餅禮盒、飲料、柚子、醬油、夾心酥、糖果等,非常豐盛也相當實用。
  • 河北文化寶島行 臺灣旋起武術風
    人民網臺北6月10日電(記者馮學知、任成琦)6月8日下午,臺灣宜蘭縣武術館熱鬧非常。由河北省冀臺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河北省武術協會和(臺灣)中華洪門武術聯盟共同主辦的「2018河北文化寶島行——冀臺青年演武交流會」來到宜蘭,河北省青年專業武術交流團與現場近200名臺灣武術界人士和青少年武術愛好者切磋交流,弘揚中華武術文化。 當天下午,河北省青年專業武術交流團展示了雙人太極拳、長拳、槍術等13個武術表演項目,他們精湛的技藝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喝彩。
  • 西螺感官之旅 體驗無敵三寶味
    (記者羅建怡/攝影)      走進西螺小鎮,老人家常說「西螺有三寶」,雖是老掉牙的開場,但「三寶」卻是西螺玩樂重點──在老街、大橋與醬油之間打轉,興味十足。(記者羅建怡/攝影)      西螺大橋是西螺的地標,沒到橋頭拍張照,不算足跡到西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