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席捲全國的「非典」是全國人民記憶中的一段「慘痛」的經歷。
而如今,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又將人們拉入了17年前的那段恐懼繁榮「深淵」,疫情的變化也一次又一次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弦。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南大師生也積極行動著,時刻明確並履行作為當代老師與學生的職責與義務。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鄭佳雯老師、周海燕老師等未來編輯部全體指導老師領導並開展了「防疫紀實」的實踐項目,成立了「南大防疫觀察小分隊」。在老師的專業指導與學生的觀察記錄下,完成了一篇又一篇質量上乘的稿件,從對起初疫情最嚴重的湖北地區的記錄到現在面向全國的防疫紀實。這不僅是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實戰訓練,同時也讓新聞報導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忠誠的見證者。
(老師在微信群中的號召)
「2020的春節將註定是一個讓人無法忘記的春節。一個多月前開始在武漢悄悄流散的新型冠狀病毒,在輕慢和顢頇的應對中終於釀成了蔓延全國的災難。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在年關將至時打響,醫護人員日以繼夜奮戰一線,湖北全境除神農架外全數封鎖,斷絕對外交通,與病毒決戰。
身處病毒侵襲陰影下的人們此刻如何生活,又有著什麼樣的經歷和感受?南大湖北籍的學子們,從今天起進行連續報導,記錄自己的親身經歷,見證這段正在發生的歷史」。
從《封村、封路 | 來自荊門京山的防疫觀察》《這裡的防疫戰剛剛開始 | 來自襄陽穀城的防疫觀察》《鼠年「春劫」 | 來自湖北陽新的防疫觀察》到《帶著韓國買的口罩回家》《小區出口24小時值守 | 南京蛇盤社區防疫觀察》......南大學子家鄉防疫紀實系列已經進行到第21篇,從湖北,至其周邊省市,再至全國。
(six tone 對此的報導)
2月4號,立春。
黃石城區藥店開始限購口罩,每人只能買5個。市區有幾家超市出現營業員感染,暫停了營業。人們能買東西的超市不多了。
一些老年人開始坐不住了,看著窗外陽光正好,就想出去遛彎——奶奶就是其中之一。堂姐笑說:「我要舉報奶奶,天天就想著出去。」表哥沒有忘了自己的工作,在電腦上開始給學生上網課。
小美已經開始準備按照學校的安排預習網課,她說,終於明白了狗想被遛的心情。
她看到武漢大學的官微每天都發「我等櫻花也等你」。
她最大的願望是能回武大看一場櫻花雨。
---《黃石封城前後 | 來自湖北黃石的防疫觀察》
從疫情爆發開始,我幾乎每天都會收到附近村子或是居民小區出現確診病人的消息。2月3日,我所在小區也出現一例,病人家離我的位置不超過50米。隨之而來的,是孝昌縣5號令。自2月3號起,縣鄉居民受到了嚴格管控,每戶家庭每三天可指派一名家庭成員到指定購物點上街採購生活物資,其他人員除特殊情況不得外出。居委會開始組織集中採購、分發生活物資,各家都搶著給物業經理髮消息。鑼聲又開始響起,小區內也出現了整日值守的人。父母關上了向南的窗戶,朝我說著:「你可不能再出門了。」
2019年我有八個月沒有回過家。回到家看到疫情信息後,我就開始監督家人做好防護措施。封閉在家,有時候會感覺煩悶無聊,但換一個角度,不出門可以陪伴家人,也是一種休息。
我甚至感恩這種狀態。在重疫區,平常人的休息是很多一線工作者的不休息換來的。在孝感安陸,水寨村黃漢明書記自1月23號起堅持每天走村串戶,宣傳疫情防疫工作,2月1日因過度疲勞引發慢阻肺犧牲。在孝感孝南區,曾在孝感市疾控中心任職的劉凱主動請纓,除夕夜孤身從北京回到孝感,加入疫情防控組,連續工作38小時。在孝感應城,116名退休醫生放棄假期,回歸疫情防控一線。還有不知名與不知數的醫護人員、民警、基層幹部、環衛工人……他們是這場疫戰中最美的逆行者。
---《82萬武漢人進入孝感 | 來自孝感孝昌的防疫觀察》
如果有幸活到五、六十年後,再回想起2019年12月13日,我險些去了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大概會慶幸那天真的命大。
那天我臨時從南京回武漢有事。本與男友約好去離漢口火車站一公裡之外的華南海鮮市場看看,不想他臨時有事,只好取消計劃。而在之後的一個半月裡,我在南京、武漢和家鄉洪湖三地輾轉。有親友留守武漢,有親友在洪湖衝在一線,這兩座城市展開了一場與新型冠狀病毒鬥爭的戰役。
我仿佛身處一場戰爭,耳邊擦過炮火,躲進小樓,背後硝煙不斷。
---《過載的新聞和不安的情緒 | 來自湖北洪湖的防疫觀察》
(NJU核真錄公眾號截圖)
「誠樸雄偉,勵學敦行」這八個字,不僅是南大的校訓,更是南大全體師生的風貌與姿態。
加油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
部分圖文來源 | NJU核真錄
文編、美編 | 朱虹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