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依戀的類型

2021-01-08 中公教師網

依戀是一種強烈的持久的情感系統。這種母嬰之間的聯結,在本質上是一種情緒、情感、態度及信念的一種複雜系統,其進化與發展的基礎是未成熟、弱小的兒童趨近依賴對象的需要。常見的依戀類型一共有三種,分別是A型:焦慮——迴避型依戀;B型:安全型依戀;C型:焦慮——抗拒型依戀。

A型:焦慮——迴避型依戀

這類兒童在陌生的情景中,母親是否在場對他們的探究行為沒有影響。母親離開時,兒童不表現出明顯的分離焦慮:母親返回時。也不主動尋求接觸;母親接近時反而轉過身去。迴避母親的親密行為。在憂傷的時候,陌生人的安慰效果與母親差不多,不表現出明顯的陌生焦慮。

B型:安全型依戀

這類兒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親當做是「安全的基地」,去探究周圍環境。母親在場時,主動去探索;母親離開時,產生分離焦慮,探究活動減少。憂傷時容易被陌生人安慰,但母親的安慰更加有效。母親返回時,以積極的情感表達依戀並主動尋求安慰,即使在憂傷時,嬰兒也能通過和母親的接觸很快安靜下來,然後繼續呈現探索和遊戲。

C型:焦慮——反抗型依戀

這類兒童在陌生的環境中,難以主動的去探索周圍世界,而且探究互動減少,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母親離開時兒童相當的憂傷,但重逢時又難以被安慰。實際上,這些兒童拒絕母親的安慰甚至接觸,他們的行為表現出一種憤怒的矛盾心理,對母親缺乏信心,不把母親當做「安全基地」,當母親返回時他們抗拒去探究,仍表現出明顯的焦慮不安。

其中,B型為良好的、積極的依戀,A型和C型屬於消極型,不良的費安全型依戀。

常見的考題主要是單項選擇題:

例如:母親對於嬰兒的成長漠不關心,很少與其互動,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兒童與母親形成的依戀關係類型是( )。

A. 安全型 B.反抗型 C.矛盾型 D.迴避型

答案:D。

關於依戀的研究,美國著名的動物心理學家哈洛的「恆河猴依戀」實驗或者說「母愛剝奪」實驗是經典實驗。

他們將剛出生的「嬰猴」脫離母親的哺育,單獨關在籠子裡。籠子裡裝有兩個代理媽媽:一個用鐵絲編成,身上裝有奶瓶;另一個用絨布裝成,身上不設奶瓶。小猴飢餓的時候在鐵絲媽媽身上吃奶,但當小猴休息和感到恐懼的時候便會趴到絨布媽媽身上。研究表明,小猴不僅需要食物,還有一種先天的需要,便是與母親身體親密的接觸。哈洛稱之為「接觸安慰」。

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依戀的類型
    在四川教師招聘考試當中,有一些常見但是特別容易被忽略的知識點,兒童的依戀,下面就依戀的類型進行簡單的學習。依戀,一般被定義為嬰兒和其照顧者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係。它產生於嬰兒與其父母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是一種感情上的聯結和紐帶。
  • 安斯沃斯的依戀類型理論
    在教招考試中,安斯沃斯的依戀類型理論考頻偏低。主要是以單多判的形式來考察,在山東省和四川省考查的頻率相對較高,其他省份也是一個次重要的知識點。安斯沃斯的依戀類型理論相關知識整體來說難度一般,屬於不怎麼常考但是可以掌握的知識點。
  • 教招備考理論-依戀類型解讀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常考考點匯總教育綜合基礎知識速記刷題班(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依戀是嬰兒尋求並企圖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和情感聯繫的傾向,是兒童在與父母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在情感上逐漸形成的一種聯結
  • 幼兒教師招聘考點:依戀類型解讀
    依戀是嬰兒尋求並企圖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和情感聯繫的傾向,是兒童在與父母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在情感上逐漸形成的一種聯結、紐帶或持久的關係。比如,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這樣的現象,新生兒對不同的人並無明顯的不同反應,但隨著嬰兒的成長他們會更喜歡與自己的母親(依戀對象)接觸,甚至在陌生人接近的時候表現出一些反抗或者哭泣的行為。
  • 學前兒童依戀關係的發展
    (3)特殊情感聯結階段(6個月~3歲)此階段幼兒對主要照料者,一般是母親,形成了依戀。此階段的時間是重要考點。2.嬰兒依戀的類型心理學家艾斯沃斯通過「陌生情景」實驗,研究了嬰兒的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把嬰兒的依戀分為性質不同的三種模式。
  • 孩子依戀有哪幾種類型?
    心理學家最早通過陌生情境測試研究嬰兒的依戀類型。他們發現,嬰兒的依戀類型可以分為三類:安全型、不安全型-迴避型、不安全型-矛盾型。安全型:母親在場時會安心地玩玩具,自由探索;母親離開時會心煩意亂;母親返回時,會立即尋求與母親的接觸,能很快平靜下來繼續玩玩具。
  • 依戀類型與不可描述的行為
    雖然該系統被認為是先天的和普遍的,但是主要照顧者提供的護理類型也會導致嬰兒出現不同的依戀模式或風格。為嬰兒提供始終如一的照顧和情感支持的母親往往生下安全依戀風格的孩子。這些孩子有很高的從屬和探索性行為,並始終把他們的母親作為調節痛苦和焦慮的安全基礎。相比之下,母親在照顧方面有時過度保護,有時疏於照顧,往往會讓孩子有一種焦慮/矛盾的風格。
  • 「依戀」寶寶的三種類型
    「依戀」寶寶的三種類型當然,每個孩子的氣質類型不同,形成的依戀類型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依戀有三種類型:大多數小兒的依戀類型是安全型的。另有一種為不安全的依戀類型。這種小兒非常怕與母親分開,每當母親將要離開時就顯得很警惕,如果母親要離開他(她),他(她)就會表現出極高的反抗,會大哭大叫,但當母親回來後,他(她)對母親的態度又是矛盾的,既尋求與母親接觸,又反抗與母親接觸,即使是和母親在一起,他(她)也不感到安全,也不能積極地進行活動。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依戀類型解讀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依戀類型解讀,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依戀是嬰兒尋求並企圖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和情感聯繫的傾向,是兒童在與父母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在情感上逐漸形成的一種聯結、紐帶或持久的關係。
  • 你的「依戀類型」決定了你的愛情是否安全?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什麼是依戀,依戀類型是如何發展形成的,以及成人依戀類型的種類。最後我們會就如何轉變依戀類型給出相應的建議。01什麼是依戀?所以,依戀類型差異的產生既與個體本身先天的生物因素有關,也與後天的教養、所處的家庭環境等有關。兒童先天特質尤其是氣質與母親的撫養困難程度密切相關,比如,我們常會看到一些兒童容易照料,與母親關係融洽,容易接受撫慰;而一些兒童很難照料,異常活躍,拒絕母親的親近,不易撫慰。
  • 從哪吒的依戀類型,談親子教育
    大概有10%的嬰兒屬於這一類型。迴避型依戀對於迴避型依戀的嬰兒,不管母親是否在場,表現都為不在意。母親在場時,此類嬰兒很少表現出焦慮和痛苦。母親離開時,他們也不予理睬,迴避與母親的接觸。但此類嬰兒對陌生人比較友善。大概有20%的嬰兒屬於這一類型。
  • 嬰兒時期的依戀類型如何影響人的一生
    (4)嬰兒出現了明顯的對母親的依戀,形成了專門對母親的情感聯結。(5)對陌生人的態度變化很大,不再微笑,而是緊張,恐懼和哭泣,產生了怯生。嬰兒依戀的類型:不能絕對的對每個孩子都定性,認為這個孩子屬於這個類型,那個孩子屬於那一種類型,事實上,每個孩子可能三種類型皆有,在不同的時期或者生養環境的改變依戀的類型也是有可能改變的。
  • 嬰兒時期的依戀類型如何影響人的一生
    ,事實上,每個孩子可能三種類型皆有,在不同的時期或者生養環境的改變依戀的類型也是有可能改變的。只是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嬰兒會更多的表現為某一種類型,這一類型又相對平穩,屬於安全型依戀、迴避型依戀、矛盾型依戀中的一種。
  • 「依戀類型」決定孩子未來,家長別錯過「安全依戀」培養關鍵期
    父母與孩子重新相見時,孩子又會表現地格外依戀父母。很多父母也會擔心,孩子對自己是不是太依賴了。其實,父母不用太過於擔心,每一個孩子都會對父母產生依戀,只不過孩子的依戀類型是不同的。"依戀類型"也會決定孩子未來的發展。"依戀類型"的四種模式"依戀類型"最初是由鮑爾比提出的,在鮑爾比看來,依戀系統在實質上是要"詢問"這樣一些根本性問題:所依戀的對象在附近嗎?
  • 2015年教師招聘幼兒心理學考點精講十一:依戀的類型
    最廣泛使用的評價依戀類型的方法為"陌生情境"技術。最先使用它的是美國心理學家艾恩斯沃斯,她通過對嬰兒的依戀行為進行實驗研究,指出嬰兒的依戀行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A型(約佔20%)為迴避型,這個類型的嬰兒容易與陌生人相處,容易適應陌生環境,在與母親剛分離時並不難過。但獨自在陌生環境中呆一段時間後會感到焦慮,不過很容易從陌生人那裡獲得安慰。
  • 嬰兒的依戀類型
    嬰幼兒階段平衡依戀與獨立的關係比較重要。缺乏依戀的(對父母、教師與夥伴)要培養依戀,依戀是合作能力的情感基礎。缺乏獨立的要培養獨立能力,獨立是獨處能力與獨立人格的基礎。獨立是生存基礎,合作是發展基石。西方學者在實驗基礎上給親子關係劃分了四種類型
  • 「社交」依戀類型,需求理論等
    兒童依戀類型:1978 ① 全依戀 (Secure)65%,如果母親對嬰兒的各種需要都非常一致的給予及時的回應和照顧,嬰兒和母親的連接就成為了安全型的依戀關係; 這類兒童與母親在一起時能舒心地玩玩具,並不總是依附母親,當母親離去時,明顯地表現出苦惱。
  • 親子依戀關係如此重要?你的孩子是屬於哪種類型?
    什麼是依戀關係?依戀就是嬰幼兒跟他的撫養者通過長時間廣泛的接觸和互動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親密的感情連接。由於嬰幼兒的撫養者大部分都是父母,尤其是母親更多。所以,我們又稱之為親子依戀。這一理念是由英國精神分析師鮑爾比提出。
  • 依戀關係才是關鍵,最理想的依戀類型是這種
    安全感是人類兒童身體、情緒、認知發展的基礎,沒有安全感,其他的一切都好比空中樓閣,也許看上去很不錯,但卻缺乏根基,不堪一擊。親子之間不同的依戀關係,會養育出3種依戀類型的孩子什麼是依戀關係?通過對眾多孩子行為的觀察、記錄、分析,安斯沃斯將嬰幼兒的依戀分成三種類型:安全型依戀、反抗型依戀與迴避型依戀。三種依戀關係的核心都是依戀,但反映出的孩子的人格特點、行為表現卻完全不同。
  • 與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類型
    有的孩子任何事情都離不開父母,只要一下子沒有母親在身邊,孩子就會焦慮煩躁,冷靜不下來,這樣就不是安全型的依戀。安全依戀類型的孩子與母親在之間的相處是一個非常安全的距離,母親即使不在孩子身邊,孩子也能自己找到探索世界的方式,遇到困難也能自我思考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