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近年來,計算機、通訊和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的快速增長,帶動了功能性塗布膠膜的發展,目前功能性塗布膠膜已成功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LED產品、汽車等多個下遊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穩步推進,將為功能性塗布膠膜及其應用產品打開巨大的市場需求。
作為功能性塗布膠膜材料供應商,廣東萊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萊爾科技」)日前提交了IPO招股書擬科創板上市。筆者發現,三年間其營收存在小幅波動,整體業績增勢微弱,儘管不足6%的研發費用率高於行業平均值,但仍處較低水平。
萊爾科技的上述情況在集微網日前發布的《【IPO價值觀】毛利率/研發費用率不及同行 金張科技實現進口替代路漫漫》一文中亦有所體現,文中涉及到的金張科技同處功能膜領域,與其主營業務相似。對比發現,二者均存在研發投入偏低、營收踟躕不前以及總體業績小幅波動的現象。
三年營收僅增4%:萊爾科技恐陷業績瓶頸
據了解,萊爾科技專注於功能性塗布膠膜材料及下遊應用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圍繞功能性塗布膠膜,形成了以「FFC 熱熔膠膜」、「LED柔性線路板膜」、「高頻高速傳輸薄膜」、「電子產品製程保護膜」、「FFC」、「LED柔性線路板」等為主的產品體系。其主營的功能性塗布膠膜屬於複合薄膜材料,作為電子元器件和工藝製程良率關鍵材料之一、消費電子重要的模組及終端保護材料等,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汽車電子、LED 照明、鋰電池、半導體產品等領域。
同時,其功能性塗布膠膜材料應用產品有FFC柔性扁平線纜和LED柔性線路板等,客戶或終端客戶主要有三星、日本住友、富士康、新金寶、緯創、海信、捷普等知名電子產品廠商,以及三雄極光等LED照明領域的知名廠商。
從其2017年至2019年業績來看,營收分別為3.66億元、3.86億元和3.81億元,相應淨利潤分別為0.47億元、0.56億元和0.61億元,毛利率分別為37.21%、34.31%、35.83%。其中,2018年營收較2017年增長5.46%;2019年較2018年減少1.30%、較2017年增加4.10%。總之,其營收呈波動上升趨勢,淨利潤則小幅穩步上漲。
從產品營收佔比結構來看,三年間,其主要營收都來源於功能性塗布膠膜材料和功能性塗布膠膜材料應用產品,二者佔比分別達到38.6%、36.44%、36.95%和59.04%、61.78%、61.51%,總體佔比較為穩定。
從同行對比來看,下述公司均涵蓋功能性塗布膠膜業務領域:上海天洋是熱熔粘接材料供應商;斯迪克從事功能性塗層複合材料的研產銷;晶華新材主營電子膠粘材料。
業績方面,2017年至2019年,上海天洋營收為4.55億元、5.61億元和6.59億元,淨利潤為0.30億元、0.35億元和0.17億元;斯迪克營收為12.90億元、13.50億元和14.30億元,淨利潤為0.63億元、0.77億元和1.11億元;晶華新材營收為7.28億元、8.81億元和9.31億元,淨利潤為0.42億元、0.23億元和0.03億元。儘管個別公司的淨利潤有所波動,但營收均逐年上升,其中上海天洋2019年營收較2017年同比上漲了45%。
可以看出,近年來,萊爾科技的業績總體增長平緩,營收在2019年更出現了小幅下滑,而其競爭對手的業績增幅相對較大,且營收規模相對較高。也就是說,其主營產品的競爭力恐怕已日趨下降,並且缺乏可以有力拉動其業績的核心產品。因此,下文將從行業整體趨勢、其自身研發投入和募資情況,對萊爾科技突破業績瓶頸的關鍵因素作出分析。
研發費用率不足6% 功能膜領域研發投入普遍偏低
從行業方面來看,功能性塗布膠膜的發展需緊跟下遊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慧、家用機器人、汽車、新能源等下遊產業鏈的升級,使相應的終端產品升級換代更快,產品的研發周期縮短。
在消費電子領域,根據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0 年,玻璃蓋板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滲透率將達到 60%。受益於 5G 手機出貨量增長的驅動,玻璃蓋板的用量有望顯著增長。而功能性塗布膠膜作為保護膜,在蓋板玻璃生產過程中起到防護酸鹼侵蝕、防止汙損等作用,隨著手機蓋板玻璃市場擴大及技術升級,將帶動製程保護膜的需求增加。
整體來看,新興產業迭代發展的推動,加大了功能性塗布膠膜的市場需求,也對產品的研發提出更高要求。而現今市場仍由國外名企佔據主導,國內供應商發展仍在起步階段,全球範圍內的市場份額佔比較小。
受益於先行技術開發優勢,國際廠商享受著豐厚的技術紅利,在高端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例如日本理研的薄膜事業(包括熱熔膠膜、補強板、高頻膜等產品)為其三大主產業之一;日本住友年產值約30億美元,在FFC生產領域掌握較大市場份額。
與之相反,功能性塗布膠膜在我國起步較晚,受國際廠商技術和市場競爭力制約,國內企業普遍規模較小,致使研發資金和專業人才不足,進而導致國內企業研發投入和研發能力明顯偏低,低端產品較多,與外企仍存在一定差距。
從研發方面來看,三年間,萊爾科技研發費用均在0.20億元左右浮動,研發費用率則為5.39%、5.23%和5.14%,儘管研發投入較為穩定,但整體偏低不足6%。
而從其此次的募資用途來看,主要用於新材料與電子領域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項目,研發中心建設資金只有0.56億元,僅佔總募資的10%,其未來發展重心仍在產品產業化建設方面。
競爭對手方面,除了涵蓋功能性塗布膠膜業務領域的公司外,其中,立訊精密FFC 產品包含在消費電子業務中;得潤電子FFC 產品包含在家電與消費類電子中;鵬鼎控股包括柔性電路印製板產品。
相較競爭對手,其研發費用率略高於行業平均值。不過,相關企業的研發費用率總體處於較低水平,平均值僅在5%左右,佔比相對較高的立訊精密也只達到7%,而佔比最低的上海天洋只有3%左右。
此外,對比同處功能膜領域的金張科技及其同行,在研發費用率方面,功能膜材料企業的平均值不到6%,與本文中功能性塗布膠膜領域公司的平均值僅高出1%,同樣處於較低水平。
由此可見,並非萊爾科技的研發佔比高,而是整個功能膜領域的研發水平都處在較低位。無論是已上市還是將要衝刺IPO的公司,都將業績重心放在主營業務的擴產建設上。誠然主營業務對業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研發迭代能力才是市場突圍的關鍵。研發水平較低、業績陷入瓶頸,與金張科技「同命相連」的萊爾科技未來業績該如何突圍? (校對/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