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8月14—20日,中國辭書學會聯合上海市辭書學會、上海辭書出版社等單位在2019上海書展期間,隆重舉辦「辭書:匯聚文化精華 推動國家進步——新中國成立70周年辭書成就展」,向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學術界、文化界、出版界在辭書編纂出版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辭書人心懷家國,眾志成城,70年篳路藍縷,風雨兼程,碩果滿園,在黨和國家領導人關心下,湧現了《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辭海》(修訂本)、《大辭海》、《辭源》(修訂本)、《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等一批標誌性辭書,改變了「大國家、小字典」的落後面貌,中國正在由辭書大國向辭書強國穩步邁進。
本次展覽圖文與實物相結合,系統回顧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辭書編纂出版的輝煌成就。圖文部分包括中央重視、國家規劃、品牌辭書、著名學者、文化傳播5個部分,突出展示黨和政府對辭書事業的組織規劃、具體實施,以及辭書事業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實物部分則分為漢語辭書、民族語辭書、外語辭書、專科辭書、百科全書5大辭書門類,展出了近20家出版社的國家重點辭書,以及相關的珍貴文獻檔案。
精品展示櫃中,陳列了《辭源》1915年版、《辭海》第一版底稿、《辭海》1936年版、《辭海》1965年未定稿、1961年內部發行的《辭海》試行本、呂叔湘先生手稿等珍貴文獻,其中,《辭海》第一版底稿為近百年來第一次公開展出,非常珍貴。
目前,數位化浪潮席捲全球,世界正在進入「網際網路+」和語言智能時代,科技進步與創新驅動出版行業發生深刻變革,辭書電子化、融媒體化成為大勢所趨。數位技術讓辭書開始成為可以隨身攜帶、可以耳聞目睹的「老師」。因應時代的要求,辭書人也在與時俱進、守正出新,《中國大百科全書》、《辭海》、《大辭海》、《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英漢大詞典》、《唐詩鑑賞詞典》系列等都已經推出或正在開發各種類型的數字版、網絡版。本次展覽通過iPad展示了多種重要的數位化辭書,以幫助觀眾更好地了解數字辭書、使用數字辭書。
為進一步普及辭書知識,展覽期間,主辦方特別邀請辭書舉辦7場講座:《辭書的文化擔當》《從紙質辭書到數字辭書》《〈牛津英語詞典〉裡的漢語詞》《我與〈辭海〉》《詞典裡的成語》《詞典裡的地名和姓氏》《辭書的選擇與使用》,讓廣大讀者深入了解辭書編纂出版的方方面面。
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李宇明、商務印書館總編輯周洪波、上海辭書出版社社長秦志華等參觀辭書展。
8月14日,李宇明在上海圖書館做題為「辭書的文化擔當」的講座。他表示,辭書是通過詞條的方式來描寫世界的社會文化工程,承載著民族的集體記憶,傳承著人類的知識世界,推動著社會的文明進步。
李宇明表示,目前我們正處於一個「網際網路+」和語言智能的時代,辭書的編纂、出版、檢索都在「融媒體」化,而辭書的編纂和出版也要更好地適應讀者需求,成為新時代文化傳播的重要工具,具有更大的文化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