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1日,四川省康保縣發現「野貓」獵食康保鎮白龍山電視轉播臺養的雞,作案的「野貓」被當場「抓捕歸案」,經野生動物專家辨認,此「野貓」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兔猻。這是兔猻在四川省康保縣是第一次發現,那麼,兔猻為何會入戶「行竊」呢?
兔猻別稱洋猞猁、蒙古山貓,是一種分布於亞洲中部地帶向東至西伯利亞的貓科動物,此次兔猻在四川省康保縣是第一次發現。兔猻其體形粗短,大小似家貓,體重3千克左右。兔猻叫聲似家貓,但較粗野,主要以鼠類為食,也吃野兔、鼠兔、沙雞等。
01外觀:毛多、色淺、腿短、屁股大、頭平、臉還方
兔猻的額部較寬,吻部很短,耳朵短寬,耳尖圓鈍,兩耳距離較遠,耳背為紅灰色。全身被毛極密而軟,絨毛豐厚,尤其是腹部的毛很長,為背毛長度的一倍多。為了禦寒,兔猻的毛髮是所有貓科動物中最最密、最長的,每平方釐米的皮膚上可分布5000根以上7釐米長的毛髮。因此這蓬鬆的毛髮讓它看起來很胖。兔猻:「我不是胖!是毛長!」簡而言之,毛多、色淺、腿短、屁股大、頭平、臉還方……腹部的長毛和絨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有利於長時間地伏臥在凍土地或雪地上,伺機捕獵。
兔猻有三個亞種,分別是指名亞種、高原亞種及西亞亞種,由於生活環境的不一樣,毛色之間有略微的差別。兔猻指名亞種背面青灰色,背毛基部淺灰色,毛尖黑褐;兔猻高原亞種背面沙黃色,背毛基部淺灰色,上部鏽棕色,尖端黃白色。到了冬季的時候,兔猻的整個色調會更加灰白,同時其他雜色也變得更少。
02捕獵:性格兇悍的獨行俠,「貓中鰲拜」
兔猻雖然只有幾公斤的體重,屬於小型的貓科動物,但是其性格卻十分兇悍,從網上的表情包我們或許也能夠看得出來,它經常齜牙咧嘴。兔猻之所以能夠相對容易捕獲獵物,主要是其腳掌厚厚的肉墊及腹部長長的毛髮,使得移動起來聲音很小,不易被獵物察覺,其灰暗的毛髮色調與周圍的環境能融為一體,不易被發現。兔猻通常白天會躲在洞穴,到黃昏時段才出來捕食。雖然速度不快,但在其生活的區域內,各種小動物都是它的捕食對象,其中旱獺可以說是最慘,洞穴常被霸佔不說,如果遇上了兔猻,甚至還有可能成為它的「晚餐」。
兔猻的天敵是藏狐,世界上兩種較奇特的動物湊到了一塊。由於小短腿跑不快,兔猻在面臨威脅時,會利用身上的皮毛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一動不動,以此躲過掠食者。兔猻:「你看不見我,看不見我……」兔猻的領地意識很強,一旦有同類入侵的話,極大可能會有一場戰鬥發生。相較於其他的捕食者來說,兔猻的狩獵成功率算得上是蠻高的,畢竟它生活的環境比較荒涼,食物資源不是很豐富,若捕獵成功率還不高的話,是要餓肚子的。這次兔猻獵食康保鎮白龍山電視轉播臺養的雞,可能就是兔猻冬季食物不足,才會入村吃了村民的雞。
03性情:擁有獅虎豹一樣的圓形瞳孔,是戰鬥力最頂級的貓科成員
由於兔猻食性的緣故,所以其在當地生態環境中佔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說與藏狐等捕食者共同維護了草原生態的平衡,所以被人們定義為「益獸」。那為何說兔猻是猛獸呢?當然不是指兔猻能捕殺鹿呀、羊呀之類,要想一個不超過5公斤的寶寶去捕殺鹿和羊還是太困難了。科學家研究發現,作為被捕食者的食草動物(比如斑馬)大都長著橫瞳,而大多數晝行的主動捕食(比如獵豹)者則有著圓形瞳孔,而夜行和晝夜活動的伏擊捕食者(比如斑貓),則通常有著豎瞳。之所以稱兔猻是猛獸,指的是它和獅虎豹一樣有圓形瞳孔。兔猻作為小型貓科動物,擁有圓形瞳孔,也是獨一份。科學家推測圓形瞳孔是利於它們白天鎖定目標後持續追擊時的快速對焦。在現存40種貓科動物中,圓形瞳孔是少數派,只佔不到總數的30%。它們都是能捕殺大體型獵物,屬於戰鬥力最頂級的一批貓科成員。
結語:兔猻捕食鼠類等動物,起到了抑制這些小型食草動物數量的作用,間接保護了草原生態系統的平衡,一旦兔猻等捕食者數量大規模減少,受其制約的鼠兔、草原老鼠等食草動物數量就會劇增,因捕食鼠類的緣故,兔猻和藏狐共同維護了我國草原生態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