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實現了經濟上的騰飛。從一個經濟落後的國家發展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只用了短短四十年的時間。中國速度已經成為了世界奇蹟。經濟的發展,造就了城市的崛起,目前我國有很多城市的發展已經走向了世界。
中國的地級市數量接近400座,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GDP十強。這十座城市代表了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最高級別,它們分別是:北上廣深、重、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和天津。這十座城市的實力到底有多強?放在國內它們處在金字塔頂端,如果放在全球範圍,又將如何呢?
2019年,這十座城市的GDP總量是229637.07億元,如果放在全球範圍內,十強的經濟總量將會超過英國,排在全球經濟體的第六名中。通過和世界經濟體對比,足以看出十強目前的經濟實力。
2019年,中國的GDP總量是99.1萬億元,十強城市GDP的總量佔比全國總量的23.16%,超過了廣東、江蘇的總和。這十座城市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的主要支撐。
2019年,十強城市的總人口數量約為1.68億人,人均GDP約為13.67萬元,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十強城市匯聚了我國最好的企業、資源,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去這些地區發展的原因。深圳、杭州、成都、武漢以及上海和北京等城市,每年都是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
經濟十強城市的發展確實不錯,但這也側面反映了中國目前經濟發展不太均衡的面貌。十強城市無論在收入、教育還是交通等方面都已經實現了高端化、便利化,而國內仍有很多地方依然沒有開通高鐵,甚至沒有較好的醫療、科教資源。
目前全國各省份都在實行『強省會』模式,在當下人才競爭、商業競爭的激烈環境下,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戰略。但是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城市的發展依然會出現兩極分化,省會作為一個地區的中心,擁有全省最好的資源,而一般的普通地級市想要「出人頭地」,仍然會有很大的難度。
但是觀看近些年的發展,中國的經濟確實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果。從前是東部沿海地區強,內陸經濟弱。但是國家這幾年對內陸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政策,內陸地區的經濟現在也逐漸像東部沿海看齊。
西安、合肥、成都和長沙等城市這幾年的發展越來越好。但是只要還是海洋時代,那麼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仍然是佔據主導地位的,畢竟地理位置對於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