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A從2015年開始就先後通過收購股票成為愛馬仕、Prada和LVMH的小股東
作者 | 周惠寧
2020年對於奢侈品集團而言無疑是一記重擊,不少巨頭市值瞬間滑落至3年前的水平,但這在善待動物組織PETA看來似乎是個好事情。
據時尚商業快訊,PETA日前宣布已增持了約20家奢侈時尚集團股份,包括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Burberry、Ralph Lauren和Guess等。其中開雲集團股價自今年以來累計下跌19%,市值約為603億歐元,Burberry股價更累計下滑35%,市值為59億英鎊。
PETA在聲明中表示,其目的是更好地推動奢侈時尚行業儘快停止使用羊毛、馬海毛和羊絨等材料,但未透露其購買的交易金額與股票份額。該組織法國公司聯絡負責人Mathilde Dorbessan坦言,增持股份將能夠讓協會更好地從內部推動開雲集團、Guess等業內的主要零售商使用更加環保和符合道德的材料,從而減少時尚行業對生態與環境的損害。
PETA於1980年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諾福克郡成立,主要負責人為Ingrid Newkirk。作為一家擁有近400名員工的非營利機構,PETA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動物保護團體,擁有650萬成員及支持者。
值得關注的是,這已不是PETA第一次採取這種舉措。
2015年7月,愛馬仕發生虐殺鱷魚事件風波,PETA在公開要求愛馬仕禁止使用珍稀動物皮作原材料無果後,PETA美國以每股360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愛馬仕部分股票獲得表決權,旨在從內部著手推動相關事宜。2016年,PETA將矛頭指向奢侈品牌Prada,同樣以買下部分股權的方式進入集團內部,試圖中止Prada使用鴕鳥皮製作手袋。
2017年3月,PETA在奢侈羽絨品牌Canada Goose上市前一日宣布購買該品牌約4000美元的股票成為股東。該組織曾公布一段視頻顯示,Canada Goose的鵝絨供貨商在一處名為James Valley Colony Farms的農場屠殺大鵝前,將鵝關進空間狹窄的籠子裡,有鵝因擠壓和窒息死亡,隨後工人手握鵝的頸部塞進車上的籠子裡,運至屠宰場。
2018年,PETA又利用Farfetch在2018年的首次公開募股涉足奢侈品電商業務,以推動Farfetch等奢侈品電商平臺停止銷售皮草產品。除此之外,該組織還是LVMH、Urban Outfitters、Under Armour、UGG母公司Deckers和Michael Kors母公司Capri等集團的股東。
儘管至今愛馬仕仍未作出停用皮草的舉措,但PETA的努力並非沒有成效。
據時尚商業快訊不完全統計,目前Gucci、Armani、Calvin Klein、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Versace、Michael Kors和Coach等品牌都在PETA的影響下先後加入國際零皮草聯盟,其中Calvin Klein是最早一個宣布捨棄毛皮材料的時尚品牌。Chanel也於2018年底承諾未來的作品中不再使用鱷魚、蜥蜴、蛇和黃貂魚等動物皮草材料,將重點開發研究紡織和皮革類材質的創新。
PETA在Twitter發文稱,Chanel的加盟是全球動物愛護者們一個裡程碑式的勝利
愛馬仕則於去年6月舉辦的年度股東大會上罕見正面回應PETA等投資者關於品牌獲取鱷魚皮的道德性的質疑。執行長Axel Dumas強調,品牌旗下供應商和農場在飼養鱷魚時的指南比當地法規要求更嚴格,因此每個農場都能尊重動物的健康,品牌每個月也會親自到供應商和農場中進行監督,未來會繼續尋找符合愛馬仕標準的新材料。
和愛馬仕一樣,LVMH旗下的Fendi、Louis Vuitton等品牌雖未明確表示會停止使用皮草,但也開始嚴格控制稀有動物的皮料來源,於2011年收購了全球最大的鱷魚皮革製造廠之一的新加坡恒隆集團,盡力地保證從生產到銷售等環節符合道德標準。深有意味的是,LVMH曾拒絕PETA參與股東大會。
美國三大主要城市舊金山、洛杉磯和紐約也相繼提出禁止出售皮草服飾的法案,加利福尼亞州將從2023年1月1日起將禁止贈予、生產和出售新的動物皮草製品,成為美國首個反皮草州,不過禁令的適用對象不包括二手皮草商品和美國土著居民出於精神文化目的製造的皮草製品。零售巨頭梅西百貨也計劃於2020年末停止銷售皮草製品,已經禁止自有品牌銷售皮草製品。
英國時裝協會於2018年決定倫敦時裝周全面停止使用動物皮草,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於去年表態不再穿真皮草,而以人造皮草代替,這一消息得到了白金漢宮發言人的證實。此前女王因喜歡穿著動物皮毛製作的服裝,時常受到動物權利慈善機構的批評,此次拒絕真皮草的聲明受到了相關人士的支持。國際人道協會藉此呼籲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禁止出售動物皮毛的國家。
哥本哈根時裝周近日也公布了《2020-2022年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旨在強化該時裝周的可持續發展形象,同時推動時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計劃規定從2023年1月起,所有品牌必須滿足計劃的最低可持續性標準才能出現在官方展會時間表上。17項最低標準中包括 「保證不銷毀未售出的衣服,在所有系列中使用至少50%經認證的有機、可循環或再循環紡織品,只使用可持續包裝」等。
不過有分析認為,推動時尚圈風向的轉變的是消費者。據線上服務 GreenMatch研究報告顯示,90%千禧一代消費者會因為價值觀不同轉向其它品牌,Z世代也坦承對主動採取可持續發展措施、承擔道德責任的品牌更有好感,且認為這些價值觀比價格更重要。
Gucci在宣布摒棄動物皮草的決定時也曾透露,其消費者有一半是千禧一代,而這一群體的道德意識比上一代更強烈,普遍希望時尚能夠以更無害的形式存在,在他們眼中動物皮草逐漸開始變得不像以前一樣那麼時尚。
美國國家零售聯合會NRF與IBM商業價值研究院合作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價值、可持續性和靈活性將成為消費者今年最關注的三大問題。根據該報告,消費者主要分為價值驅動型,目的驅動型,品牌驅動型和產品驅動型四類,在此次抽樣調查的樣本中,僅前兩個類別就佔了總數的81%,其中以價值為導向的消費者佔41%,另有72%的調查受訪者表示願意為具有可持續性或環境責任感的品牌支付溢價。
意識到這點的奢侈品牌正在抓緊時間排兵布陣,並試圖從教育著手,進一步向年輕人群滲透。
去年8月,開雲集團在G7峰會期間牽頭召集全球32家時尚和紡織業巨頭在法國總統官邸愛麗舍宮共同籤署了一份名為「Fashion Fact」的時尚公約,並成立可持續時尚聯盟,圍繞減緩氣候變化、恢復物種多樣性和海洋保護三大主題做出承諾。
今年2月底,開雲集團還與倫敦時裝學院聯合推出全球首個致力於可持續發展和奢侈品時尚的公開在線課程MOOC,並在清華大學的助力下引進中國,對所有人免費開放。該課程主要針對設計師、未來行業人才、奢侈品時尚領域專業人士以及所有時尚愛好者,旨在共同探討可持續時尚的未來發展。
Prada也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發起「Sea Beyond海洋可持續發展教育計劃」,在今年2月至5月期間在全球各地的中學進行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方面的教育,來自倫敦、米蘭、紐約、巴黎和上海等10個城市的高中教師將參加網絡研討會,學習如何設計包含4節可持續發展主題課程的教學單元。
去年6月收購波士頓綠色化學公司Evolved by Nature的少數股權的Chanel則於近日在官網正式發布可持續發展計劃《Mission 1.5°》,將減少品牌供應鏈的碳足跡,到2025年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其自營業務100%的可再生能源轉化。
面對奢侈時尚行業的風向已發生扭轉,PETA國際項目總監Mimi Bekhechi今年初表示,皮草已經是過去式了,組織未來會更加專注於皮革和羊毛貿易等其他領域,並繼續與名人合作加強消費者對動物虐待的意識。
可以肯定的是,PETA在這場時尚行業可持續發展革新曆程中只是一個催化劑的角色,關鍵還是品牌本身。而此次疫情的發生顯然讓奢侈品巨頭們更清楚地意識到危機將會常態化存在。
當瘋狂節奏、無節制消費、貪婪銷售增長都成為過去式後,如何藉助當下這個窗口期加速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將成為一大挑戰。
更多
PETA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