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塗磊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則視頻。視頻中他的女兒背著書包準備去幼兒園上課,塗磊把她叫住,問她:
「爸爸昨天教你的東西記得了嗎?」
然後順勢親吻了女兒的臉頰,繼續問道:「別人這樣做可以嗎?」
女兒搖搖頭說不可以, 然後唱起了一首繞口令:
「短褲和背心,保護著身體,別人要碰,不可以!大聲地說,不可以!」
確定女兒完全記住了這些自我保護的硬知識後,塗磊才讓她去上幼兒園。
打開評論區,全是網友的誇讚,說這個視頻對保護女兒很有意義,父母們受教了:
父母從小給孩子建立性別意識和身體界限感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個節目叫《看娃怎麼辦》,主持人隨機請了六組家庭,分別對六位小朋友進行測試,看看他們會不會在陌生人面前脫衣服。
節目開始前,父母們的態度很一致,斷定孩子應該不會脫衣服。
但結果是,有五位小朋友因為一顆糖最終妥協了,開心地脫掉了衣服。其中還有的小朋友都不懂得脫衣服到底意味著什麼。
整個測試中只有一位小女孩堅定地拒絕了,因為她的媽媽說過,不能在男生面前換衣服,就算是爸爸也不可以。
正是由於家長沒有及時對孩子進行健康的性教育,讓孩子沒有一點自我保護意識,或是保護意識薄弱,這就等於給了壞人可乘之機,小孩子被侵犯和猥褻的事情就更容易發生。
性教育不可盲目而行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健康性教育時,性教育專家認為下面幾方面的內容要注意:
1.合適的年齡
一般六個月大的孩子都會對周圍的事物開始有一定的認知,所以孩子在2到3歲之前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性別意識,他們可以辨認出男孩和女孩的區別。
有研究曾顯示,孩子一般在三歲左右,隨著神經生理系統的逐漸成熟,孩子也會出現性探索。孩子也會開始注意自己和異性在身體上會有哪些區別,也對自己身體充滿好奇心。而且特別是孩子在性別認識朦朧早期的時候,好奇心是特別強的。
這個時期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最好時間,父母需要正確的去引導孩子認識自己和異性的區別。
2.合適的方法
孩子三歲左右,是孩子年齡的一個分水嶺,這個時間也是孩子性別意識的成型時期。
在孩子三歲之前,可以用父母的身體說話,但是三歲以後,採用圖書、音像資料及其他方法比較合適。
3.合適的內容
孩子的性教育,每個年齡段的內容應該有所側重。三歲前應該解決性別知識等簡單的問題;青春發育前,要進行性生理的教育;青春發育時,要進行性心理和性道德的教育。
孩子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一部分是依賴父母從小的言傳身教。而且沒有哪個父母可以保護自己兒女一輩子,所以從小教會孩子自我保護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教育時該注意些什麼呢?歪歪兔情智樂園家庭早教包幫助家長對孩子進行健康性教育。
1.不要隨意親吻孩子的嘴
其實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經常會親吻自己的孩子,但是等孩子慢慢長大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多去克制自己的這種行為。
之前張亮參加一檔親子綜藝,和嘉賓姜潮、麥迪娜聊到了親子關係。
姜潮問他:「小孩剛生出來,大人能不能親親她的嘴?」張亮立刻嚴肅地表示:「不能親,絕對不能親嘴。」
因為大部分女孩性格都比較乖順,不懂拒絕,不敢拒絕。
張亮自曝從女兒三歲,他就再也沒有親過女兒的嘴巴了,改成了親腦門、手背等,就是想以身作則,讓女兒明白不可以讓他人隨便碰自己。
《住手,別摸我》
•學會大聲說「不!」
•防範性侵害
兒童遭遇性侵害的事件屢有發生,我們要讓寶寶了解,任何人做出讓自己感到奇怪、不舒服、說不出來感覺的行為時,都要學會勇敢拒絕,保護自己,防患於未然。貼貼紙更能調動手腦協調能力,讓知識記得更牢固。
2.共浴或共廁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父母就應該儘量避免和孩子共浴或共廁,特別是三歲以後的孩子。
有很多父母為了方便就會帶孩子進入異性的廁所或浴室,他們覺得孩子還小,沒必要特別在意。
其實,父母的這種行為是錯誤的,應該從小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同時教會孩子去尊重其他異性。父母應該從小開始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經常不在意的一些小行為,可能就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習慣。
《喂,別走錯門》
•自尊自愛,建立隱私意識
•尊重他人
•分辨公共場所的男女區域
鏤空設計讓不同性別的寶寶卡片對應不同性別的場所,更有利於孩子在實際生活中辨認不同性別的衛生間、公共浴室、更衣室……動畫片中也在引導寶寶學習公共場所規則,幫助寶寶建立隱私意識。
3.長期不分房睡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陪著孩子睡覺是很正常的,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應該意識到分床睡的重要性。
臺灣女演員狄瑩,她曾在節目中自曝,說兒子非常愛她,到十五歲之前都在和她一起睡覺。他們曾經還以情人的身份參加過情侶接吻大賽,網友們對兩人的評價是——「不像母子,而是戀人。」
父母應該儘早讓孩子懂得男女有別,保護自己的隱私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父母可以在孩子三四歲以後逐漸和孩子分開睡覺,讓孩子能夠培養獨立睡的能力。
《優雅女孩 紳士男孩》
•建立性別平等意識
•了解不同性別的特點
•做個優雅小女孩,做個紳士小男孩
雙封面設計讓男女寶寶都能擁有自己的閱讀方式,配合不同性別的寶寶卡片,讓孩子不僅明確自己的性別可以做出哪些行為,還能了解異性小朋友可以做哪些行為。
4.性別教育,別走極端
對孩子的性別教育應該從小開始,很多父母覺得開啟這個話題特別的難以啟齒,也有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父母一味地逃避性別教育,只會讓孩子產生更多好奇心自己去探索。
《木蘭從軍》
•培養寶寶早期性別意識
兔頭的異形書,讓小朋友愛不釋手;提手設計,讓孩子隨時隨地享受閱讀。花木蘭的故事來結合關鍵期教育,幫助孩子建立性別認同,通過情景豐富的動畫,讓孩子能夠自然而然的理解,性別是不會因為外表和所做的事情而發生改變的。
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才能在面對壞人的時候,不會輕易被哄騙,懂得堅定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