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前,青年毛澤東這樣過春節 | 關山遠

2021-01-11 半月談網

2019年的農曆春節,空氣中都是喜氣洋洋的味道。大家都在春節裡,有的出境遊;有的宅著與手機電腦為伴;有的好吃好喝,「每逢佳節胖三斤」……

不妨看看青年毛澤東當年的春節是怎麼過的,他過得很充實,主要做了這麼幾件事:遊學、讀書、交友、思考、鍛鍊、寫作……

01

101年前的1918年,農曆戊午年,毛澤東的春節,應該是在長沙度過的。

《毛澤東年譜》上記載說,1918年2月19日,毛澤東「出席湖南第一師範學友會職員會議,提出本學期學友會繼續辦工人夜校等活動事宜,會議討論通過。」這一天,是大年初九。

這一年,毛澤東25歲,是省城湖南第一師範即將畢業的學生,擔任著學校學友會總務(負總責)兼教育研究部部長。對於今天的青年來說,25歲這個年齡,應該是研究生畢業,相當於當今中專生的毛澤東無疑年齡偏大了點。但是,毛澤東卻有當今青年無法企及的經歷。

據《毛澤東年譜》記載,這一年春天,毛澤東「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東岸,經湘陰、嶽陽、平江、瀏陽幾縣,遊歷半個多月,了解社會情況,讀『無字書』。路上還詳細商談組織新民學會問題。」而在春節前的冬天,毛澤東「步行到瀏陽縣文家市鐵爐衝陳贊周同學家探望,晚上與附近農民談心,宣傳種果樹,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栽樹後人食果,並動手在鐵爐衝栽了幾棵板慄樹。」

文家市是瀏陽市南部地處湘贛邊界的一個小鎮,距離長沙100多公裡。陳贊周家境殷實,毛澤東在這裡和另一位同學陳昌家住了二十幾天,進行農村社會調查,幾乎踏遍了文家市,與當地不少農民交上朋友。

毛澤東故居

文家市此後與毛澤東結下不解之緣:

在此完成社會調查9年後,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三團會師文家市,擎起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面紅旗,並主持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會議,果斷否定了繼續攻打長沙的主張,決定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保存和蓄積革命力量,走向井岡山,從此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又過了3年,毛澤東、朱德率領一軍團來到文家市,巧妙設伏,全殲湖南軍閥何鍵部戴鬥垣旅,旅長戴鬥垣自殺,敵軍上自旅長下至馬夫一個也沒跑掉,取得了紅一軍團戰史上第一次全殲敵人一個整旅的輝煌戰績,史稱「文家市大捷」,毛澤東的軍事才能得以顯現。

此役發生激戰的高升嶺,即當年毛澤東農村考察時一步步踩過的地方。

今天可以推算出的是,毛澤東利用寒假,先是到文家市進行社會調查,返回長沙過了年沒多久,又與蔡和森去了洞庭湖一帶。

青年毛澤東出了名地酷愛遠足,據史料記載,毛澤東的第一次遠足應該是1916年5月,他步行數百裡,從長沙到婁底茶園山拜訪一師同班同學劉且侯。劉家在當地是一個大富戶,毛澤東在劉家住了一段時間,在附近進行社會調查。

毛澤東讀書石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在劉家,毛澤東不住好房間,不睡好床鋪,堅持和長工王海文在側屋睡一個床,屋裡放著一個桐油燈,兩人抵足而眠,無所不談,毛澤東因此更全面了解了當地情況。

後人多以「遊學」來形容青年毛澤東的徒步遠行,他最著名的一次遊學,是與朋友蕭子升在1917年暑假期間,歷時一個多月漫遊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五縣,美國著名學者羅斯·特裡爾的名著《毛澤東傳》中如此評價:

「毛澤東和他的朋友不帶一文錢,他們給當地的鄉紳寫巧妙的對聯換取食宿。這次遊學歷經6個星期,步行近千華裡,讓毛澤東更多地了解了湖南。」

1918年春節後與蔡和森遊學歸來,他與志同道合者,在長沙蔡和森家裡,成立了新民學會。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新民學會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組織。

毛澤東一路走,一路思考。遊學經歷,對於青年毛澤東的成長幫助,是全方位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幾年後,毛澤東喊出這個口號,誰能比他更有底氣?

毛澤東曾向四川省圖書館借(圈)閱的《灌縣誌》《華陽國志》《都江堰水利述要》等書。

02

春節,是毛澤東的讀書好時光。

《毛澤東年譜》中記載了毛澤東春節期間讀書的細節:

1915年2月24日,還在春節期間,毛澤東給表兄文運昌寫了一張還書便條:「書十一本,內《盛世危言》失布匣;《新民叢報》損去首頁,抱歉之至,尙希原諒。」這個便條是他從長沙回韶山過春節時寫的。

1916年1月28日,春節已近,毛澤東致信蕭子升,請他幫助借《甲寅》雜誌第十一、十二兩期。這個月十九日,他再次去信借這兩期雜誌。

上述記載可以看出:其一,毛澤東看書是「如饑似渴」型的,其二,對待想讀卻一時讀不到的書刊時,心情也是如饑似渴的。

他對於讀什麼書,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就在1916年2月29日,他給蕭子升開了一個書單,列出77種書目,並注釋道:「據現在眼光觀之,以為中國應讀之書止乎此。苟有志於學問,此實為必讀而不可缺。然讀之非十年莫完,購之非二百金莫辦。」

毛澤東堪稱「書痴」,1912年,毛澤東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學校(後改名省立第一中學)。在此期間,國文教師柳潛借給毛澤東一套《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他讀得非常認真。學校課程有限,加上校規刻板,半年後毛澤東做了一個大膽的舉動——從學校退了學,並且制訂了一個自修計劃,每天到位於長沙定王臺的湖南圖書館去看書。

羅斯·特裡爾的《毛澤東傳》是這麼描述的:

「他總是早上開館就進去,下午閉館才出來。他一動不動地坐在書桌旁埋頭苦讀,好像一尊低著頭的塑像一般一動不動。只是中午出去買個燒餅或幾個包子當午飯。

「他飽覽了現代西方的歷史和地理。為了擴大知識面,他又轉涉小說、中國詩詞和希臘神話,還有改良派嚴復新近翻譯的亞當·斯密、斯賓塞、穆勒和達爾文的名著以及盧梭和孟德斯鳩的作品,毛澤東在《世界英雄豪傑傳》中就熟悉了後兩位思想家。

「他凝視著掛在圖書館牆壁上的《世界堪輿圖》。他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地圖:中國只是一個國家,與其他幾十個國家排列在一起,模糊的邊境線把中國與外國分開,中國在這上面不是一個『中央帝國』。」

當時毛澤東寄居在長沙新安巷的湘鄉會館,每天早出晚歸,步行3裡地到省圖書館,風雨無阻,從不間斷。這半年休學讀書生涯,對毛澤東的影響巨大。他後來回憶說,在省圖書館看書,「像牛闖進了菜園子」。

青少年時代養成的良好的閱讀習慣,持續了毛澤東的一生。他不是讀死書,在讀書筆記《講堂錄》中這樣寫道:「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他強調讀書不僅要讀有字之書,還要讀無字之書,即社會和天下萬事萬物。要讀懂這本書,就必須走出書齋,到社會上去調查研究,即「遊學」也。

1916年5月,從長沙到婁底,他的第一次遠行,隨身就帶著不少書,白天有時到外面調查,有時在房裡看書。

「行萬裡路,讀萬卷書」,就是如此。

03

毛澤東在1958年的《沁園春·長沙》自注中說:「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首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

他的春節,除了遊學與讀書,鍛鍊也是少不了的。

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接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採訪時,回憶了自己青年時代進行的體育鍛鍊:

「在寒假當中,我們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繞城,渡江過河。遇見下雨,我們就脫掉襯衣讓雨淋,說這是雨浴。烈日當空,我們也脫掉襯衣,說是日光浴。春風吹來的時候,我們高聲叫嚷,說這是叫做『風浴』的體育新項目。在已經下霜的日子,我們就露天睡覺,甚至到十一月份,我們還在寒冷的河水裡遊泳。這一切都是在『體格鍛鍊』的名義下進行的。這對於增強我的體格大概很有幫助,我後來在華南多次往返行軍中,從江西到西北的長徵中,特別需要這樣的體格。」

青年毛澤東的鍛鍊項目很多:日光浴、風浴、雨浴、冷水浴、遊泳、登山、露宿、長途跋涉以及體操和拳術等。

他最愛的還是遊泳,一師毗鄰湘江,這條江穿長沙城而過,江寬水深,是天然的遊泳場。毛澤東時常約二三好友到湘江中流擊水,還在學校組織了一個有近百人參加的遊泳隊,晚飯後到湘江裡暢遊一番。遊泳的愛好,他一直保持到晚年。

在當年一起遊泳的小夥伴中,毛澤東和陳紹休泳技最高,但毛澤東仍在不斷學習,聽說有人遊泳好,必去訪求。1918年初夏,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的李某因事回家,路過長沙,毛澤東知道他是遊泳高手,就通過第一師範教師的介紹,邀請他到橘子洲頭作遊泳表演,並請他詳細介紹泳姿和遊泳的經驗。

毛澤東一生發表了大量文字,有趣的是,他第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是談體育的——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3卷第2號刊發《體育之研究》一文,全文約7000字,作者署名為「二十八畫生」。這是毛澤東的筆名,「毛澤東」這3個字的繁寫體總共的筆畫數,為28畫。

《體育之研究》中運用大量歷史、哲學、心理、生理、解剖等知識,對體育本質、原理、方法、價值等進行了精闢的分析和研究,全面闡述了「健身救國」的體育思想。

他指出,中國飽受列強欺壓、民不聊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國民體質不強,「國力恭(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國要強,則民必壯。民要壯必須崇尚武風,動員國民經常參加體育活動。

他認為,體育能「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使人「身心並完」。他主張學校教育德、智、體並重,認為「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於體。無體是無德智也。」

在《體育之研究》中,毛澤東還向讀者詳細介紹了自己編的一套體操,融匯了八段錦、體操、拳擊、氣功等各種運動之長,包括手、足、軀幹、頭部和打擊、跳躍等動作,能使全身獲得均衡的發展。

在毛澤東看來,體育不僅是鍛鍊身體,更是磨礪意志。新中國成立後,蔡和森的妹妹蔡暢曾回憶說:一個暴雨雷電大作的夏夜,毛澤東溼淋淋地闖到嶽麓山下的蔡和森之家,原來他剛從山上跑下來,就是為了體會《書經》上「納於大麓,烈風暴雨弗迷」的境界。

04

從宋代開始,湖南就是煙花鞭炮的重要出產地,每逢春節,熱鬧非凡。

在毛澤東長沙就讀的年代,春節照例是煙花漫天璀璨,鞭炮響聲不絕,但這些無法掩蓋時世之糜爛:國家貧弱,列強虎視,軍閥跋扈,官員貪婪,民眾窮苦,社會閉塞。毛澤東夢想與志同道合者,共建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社會。

從1916年起,毛澤東和朋友討論最多的中心問題,是「如何使個人及人類的生活向上」,逐步提出了「集合同志」,組織團體的問題。

1918年4月,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何叔衡等13人成立新民學會,學會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要求會員不虛偽、不懶惰、不浪費、不賭博、不狎妓。

新民學會舊址

從1918年創立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新民學會活動了3年多時間,前後大約有80多名會員。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後來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毛澤東很早就意識到團隊的巨大作用,他酷愛交友,1915年夏,毛澤東為了聯合更多的青年摯友,發出了有名的以「二十八畫生"為署名的徵友啟事,啟事說「願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提出要結交能刻苦耐勞、意志堅定、隨時準備捐軀的青年。

啟事寄到長沙各個學校後,還引起了女校校長的誤會,以為是有人藉此到學校談戀愛,還找上門來質問。

毛澤東對朋友要求很高,用他的話來說,這次徵友,只得「三個半人」。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著的《毛澤東畫傳》一書中,毛澤東回憶說:

「我逐漸地團結了一批學生在我的周圍,形成了一個核心,後來成為對中國的國事和命運產生廣泛影響的一個學會。這是一小批態度嚴肅的人,他們不屑於談論身邊瑣事。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一定要有一個目的。他們沒有時間談情說愛,他們認為時局危急,求知的需要迫切,不允許他們去談論女人或私人問題……

在這個年齡的青年的生活中,議論女性的魅力通常佔有重要的位置,可是我的同伴非但沒有這樣做,而且連日常生活的普通事情也拒絕談論。記得有一次我在一個青年的家裡,他對我說起要買些肉,當著我的面把他的傭人叫來,談買肉的事,最後吩咐他去買一塊。我生氣了,以後再也不同那個傢伙見面了。我的朋友和我只願意談論大事——人的天性,人類社會,中國,世界,宇宙!」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就是這個範兒。

一群有遠大理想、志在匡時濟世的有為青年,很快就結為摯友。用句通俗的話來說:史上最牛的創業團隊成立了!

毛澤東與朋友們關係非常密切,常與好友結伴,四處遊學,同吃同住。1918年夏天,從一師畢業的毛澤東,與蕭子升、羅學瓚、羅章龍、陳贊周等二十多名準備赴法勤工儉學的湖南青年離開長沙前往北京,抵京後,毛澤東與小夥伴們住在距離北京大學不遠的三眼井吉安東夾道七號三間狹小的房子裡,「隆然高炕,大被同眠」,生活非常清苦。

毛澤東的恩師楊昌濟先生,給這批青年學子解決了不少難題。也是在楊昌濟的引薦下,毛澤東認識了時任北大圖書館館長的李大釗,徵得蔡元培同意,被安排在圖書館當助理員,月薪八塊銀元。

也是在這段時間,毛澤東與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從熟悉到相戀。這是他們的青春芳華。

05

中國人習慣春節後出遠門,1911年春節後,18歲的毛澤東離開家鄉來到長沙。正值中國風雲激蕩之際。

1921年2月上旬,毛澤東和弟弟毛澤覃從長沙回到韶山過春節,做親人工作,一起去革命。

《毛澤東年譜》上記載道:

「同毛澤民、毛澤覃、繼妹毛澤建、弟媳王淑蘭等,談論家庭及國難當頭民生多艱等情形。勸毛澤民把家裡的事情安排好,走向社會,參加革命,要舍家為國,舍己為民。說:房子可以讓給人家住,田地可以讓給人家種,我們欠人家的錢一次還清,人家欠我們的一筆勾銷。幾天後,毛澤民隨毛澤東離開韶山,到了長沙……」

毛澤建也在這一年到長沙讀書,毛澤覃則於1918年已到長沙讀書。

毛澤建1929年犧牲於湖南。毛澤覃1935年犧牲於江西。毛澤民1943年犧牲於新疆。

《毛澤東年譜》上說,毛澤東受母親影響,幼年曾信佛。但到了1921年,一個佛性少年,已經是一個篤信共產主義的革命青年了。

1921年6月29日,毛澤東與何叔衡離開長沙,前往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會議。開天闢地的時間到了。

相關焦點

  • 100年前,青年毛澤東這樣過春節
    關山遠  2018年農曆春節馬上到了,空氣中都是喜氣洋洋的味道。大家都在安排春節計劃,有的要出境遊;有的要宅著,與手機電腦為伴;有的表示要好吃好喝,「每逢佳節胖三斤」……  不妨看看青年毛澤東當年的春節是怎麼過的,他過得很充實,主要做了這麼幾件事:遊學、讀書、交友、思考、鍛鍊、寫作……一  100年前的1918年,農曆戊午年,毛澤東的春節
  • 1929年毛澤東如何過春節?吃了一餐特別的年夜飯、打了一場大勝仗
    更加嚴重的是,當時的紅四軍缺乏經費,拿不出錢向當地百姓購買食物,並且由於劉士毅部的惡意中傷,大柏地百姓對紅軍很是畏懼,紛紛藏入附近山中,只留下一間間空屋子和準備過春節的食物,而毛澤東在井岡山上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又有屋主不在不能拿屋中一針一線的規定,使得紅四軍即使有錢也不能擅動當地百姓留在屋中準備過年的食物。
  • 100年前,一個「北漂」青年的勵志故事
    他樂觀,不焦慮;他不抱怨,努力尋找問題癥結與解決之道;他不在乎身外之物,他追求精神的強健,還有信仰的力量關山遠  1949年3月23日,一支由11輛小汽車和10輛卡車組成的車隊,浩浩蕩蕩行進在華北大地上,山道彎曲,塵土飛揚。
  • 70年前,中共中央領導人怎麼過春節?
    1949年春節的西柏坡,寫滿勝利的符號。春節前後,西柏坡的中共中央大院裡格外繁忙。從1948年5月27日中共中央五位書記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在西柏坡會合後,這片光榮的土地上一直寫滿勝利。
  • 中國青年眼中的毛澤東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在學習過程中,偉大革命人物的個性和人格,也影響著這些青年。  「我比較了解青年毛澤東時期的故事。他跟當今的很多年輕人不一樣。他年輕時就立大志,為窮苦人謀福利,現在的年輕人不太有這樣的抱負。第二,他是『自信人生二百年』,我很佩服他的廣闊胸懷和眼界。」徐名鶴說。  在中國的大學校園,毛澤東思想概論一直是一門必修課,但學生們更喜愛有關毛澤東的人物傳記和影視作品。
  • 青年毛澤東這樣辦「最有分量」報紙
    原標題:青年毛澤東這樣辦「最有分量」報紙 湖南學生聯合會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創辦《湘江評論》。毛澤東是湖南學生聯合會文牘股幹事,深得大家信任,被一致推舉擔任主編。   毛澤東出任《湘江評論》主編,既是眾望所歸,也是欣然受命,青年毛澤東既有辦報的熱情、能力,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公眾影響力。   從辦報意願和熱情來看,毛澤東渴望創辦一個刊物以團結有志之士共同奮鬥的想法由來已久。
  • 青年毛澤東的「問題意識」
    青年毛澤東。   提出問題和推動實踐相統一   青年毛澤東的行事作風,也以重實幹聞名。他當時參加了著名的少年中國學會。參與主持這個團體的李璜曾回憶說,有一段時間,他「每周必與毛會晤,會見十餘次之後,深深了解到,以毛之性格而論,可能成為一個革命實行家。」提出問題和推動實踐去解決問題,在青年毛澤東身上是統一的。
  • 青年毛澤東第一次去圖書館,後來這樣形容自己:就像牛進了菜園!
    1912年的7月,青年青年毛澤東從湖南省立第一高等中學退學以後,就一直寄居在位於長沙城新安巷的湘鄉會館,也是從這裡開始,青年毛澤東進行了艱難而又充實的自學生活。在長沙城內,有一座著名的臺子名叫定王臺。而這位我們剛才說到的年輕人,就是正在發憤自學的青年毛澤東。青年毛澤東在圖書館裡自學的時候非常地刻苦,只要是一坐就是一整天,通常只會在中午肚子餓了才到街上買點吃的,這算是一天裡青年毛澤東唯一的休息時間。著名的名人高爾基曾經說過:我撲在書本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
  • 毛澤東連續十年春節「還債」
    1962年春節,毛澤東宴請溥儀。從1963年春節開始,毛澤東每年 送 給 章 士 釗2000元,並稱之為「還債」。  1960年除夕,周恩來夫婦與工作人員聯歡,把家裡的酒、花生分給在場人員,並和演員一起表演節目。 1961年的年夜飯,周恩來用小米稀飯招待工作人員及親屬。  毛澤東私人宴請溥儀。
  •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對當代青年成長成才的啟示
    關鍵詞:青年毛澤東;當代青年;成長成才;啟示 一、解讀青年時期的毛澤東,感受和學習一代偉人的成長成才歷程 (一)立志高遠,胸懷天下,關注國家興亡和民生疾苦。毛澤東生於湖南湘潭縣韶山村的普通農民家庭。「4B青年」是中國網絡文化興盛後產生的流行用語,源自電影《四樓B座》,是指部分當代青年人過著苦B、二B、傻B、裝B的生活,卻懷揣著牛B的夢想,引起無數網友共鳴。反映了當代青年競爭力不強,生活狀態欠缺正能量的指引。在自媒體條件下,「曬文化」的出現,都是以個人主張為中心,具有排他性,力求差異性,求贊得認同,社交能力不強,張揚個性,忽視團體與合作。奢侈拜金,缺乏社會公德心。
  • 青年毛澤東的「自我實現論」
    原標題:青年毛澤東的「自我實現論」 毛澤東之所以成為現代中國最偉大的歷史人物,無疑是這個時代所造就的,但與他本人的主觀因素也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而在各種主觀因素中,毛澤東青年學生時代所接受、主張並實踐的「自我實現論」,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
  • 青年毛澤東之路(10) 常是芋園客
    毛澤東在一師讀書期間,是芋園的常客,因為這裡是一師教師的宿舍。一天的課堂受教之後,毛澤東「匆匆往李氏芋園趕路」。  到芋園,是為了求教,說得直白一點,有時是為了補課。  住在芋園的這幾位老師無論品德還是知識,都給了毛澤東重要的影響。  青年毛澤東與老師的親密關係,芋園可以作證。
  • 毛澤東「還錢」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章士釗是湖南的文化名人,也是毛澤東的故交。他的養女章含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過毛澤東的英文老師。1963年冬,毛澤東學完一段英文,在和章含之散步閒談時,突然想起一件陳年往事。原來多年以前,他曾向章士釗借過一筆錢,一晃40多年過去了。
  • 18句習總引用過的毛澤東名言
    今年2月1日到3日,習總在江西調研考察期間,參觀毛澤東工作生活過的八角樓革命舊址,這裡也是毛澤東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兩篇著作的地方。  ——習近平《擺脫貧困》  16、「青年就是青年,不然何必搞青年團呢?青年人和老年人不同,女青年和男青年不同,不照顧這些特點,就會脫離群眾。」
  • 毛澤東成長經歷對當代青年的啟示
    毛澤東雕塑在長沙橘子洲頭落成(2009年12月26日攝)  在今年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中,中央推薦第三批學習書目中就有《毛澤東傳》(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筆者在單位組織的讀書推薦活動中也推薦了這套書,並在近期讀了《毛澤東傳》。
  • 詩人毛澤東的山水情懷
    青年毛澤東 毛澤東是一位樂山的「仁者」。他出生於山區,從小就熟悉山,迷戀山,讚美山,山幾乎濃縮了毛澤東一生的足跡。「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毛澤東有多首詠山之作,從「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到「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從「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到「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從崑崙山「橫空出世」到五雲山「遠接群峰近拂堤」,再到「龜蛇鎖大江」。
  • 青年毛澤東的蟻族生活:8人住一屋
    「我們雖然沒有什麼,可是我們依然有堅強,我們雖然沒有什麼,可是我們依然還在幻想,我們雖然沒有什麼,可是我們依然有力量……」2010年「兩會」期間,兩個蟻族青年在北京郊區唐家嶺的蝸居中演唱的《蟻族之歌》,唱哭了來訪的全國政協委員。  蟻族現象成為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 青年毛澤東的十月革命觀及其深遠影響
    青年毛澤東的十月革命觀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生時期就已顯示出其核心內涵和本質要求,在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有重大啟發意義:必須堅持開放包容原則,充分借鑑國外經驗並使之中國化;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原則,牢牢立足於不斷發展的中國的具體實際;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實現國外先進理論和經驗同本國實際的自主創造性結合。
  • 推薦丨毛澤東85年前在一個縣城搞調查,他當時最想了解啥?
    ..穿越歷史,提起調查研究就不得不提江西省尋烏縣這樣一個地方。85年前,也就是1930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這裡做了一場影響深遠的社會調查,並且在這裡第一次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85年後的今天,我們開始追尋,這究竟是一場什麼樣的調查? ..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再比如,「十萬工農下吉安」;「百萬工農齊踴躍」;「喚起工農千百萬」;「百萬雄師過大江」;「萬方樂奏有于闐」;「玉宇澄清萬裡埃」,展現出革命力量日益壯大、排山倒海的凜然氣勢。 毛澤東在表現空間感時,不僅呈現出境象闊大、宏肆奔放的一面,也呈現出雄視寰宇、逆向濃縮的一面,「小」中見「大」,以「小」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