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巨嬰有多可怕,已成為災難

2020-08-28 曉灑

「巨嬰」是什麼?

長著成年人的外形,確有一個嬰兒般的心理。

巨嬰現象由心理作家武志紅提出。

為什麼當今社會;會出現巨嬰現象?

從我國實行一胎計劃生育開始。獨生子女誕生了,歷史上從此多了一個詞彙。

很多獨生子女家庭,在就一個孩子的心裡下,對孩子過度的溺愛,把孩子寵上天。小皇帝,小公主,應該都是這麼來的。現實很多現象,自己年老的父母不管,每天確圍著沒多大的孩子團團轉,不能讓孩子受一點的委屈。


說直白點,造成巨嬰心理的人,跟父母有很大關係。很多父母也嘗到了巨嬰人帶來的危害。

這種巨嬰現象,經常上演著。

前兩天看過一個求職類的節目,裡面有個給我印象比較深的選手。是個女孩已經25歲了,外國留學研究生畢業。這個選手媽媽也來了。期間主持人和她媽媽聊了幾句,主持人詢問媽媽關於出國費用的事情,媽媽回答說,在國外兩年的總花費100萬。這是一般家庭承受不起的。畢竟能出國的人,還是很少的。高學歷,留過學,應該是很多人羨慕的。就連其中的一個企業家在說起自己上學的經歷也很有感觸,他覺得這位媽媽很好能夠支持自己的孩子出國,這位企業家也留過學,當時給家裡提出出國;家裡不支持,不承擔費用,讓他自己賺錢出國學習。這個企業家說自己在國外留學的時候打工,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還吃過兩個月的草;說著他就流了眼淚。

他說就是在吃不上飯的情況下才創的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都是拼出來的。

這個選手條件這麼好;應該是很多企業爭著要的。可是在她後來的表現,實在讓人大跌眼鏡。在展示專業技能後,確被一個企業家說;像是業餘的。在後來的表現中越來越不好,整個人的狀態和一個中學生差不多。不積極;不主動。目光呆滯,說話連聲音都沒有。25歲應該是個有激情有朝氣的年齡。這樣使她的形象一下子跌倒低谷。


場上一共12位企業家,第二次選擇後,全部沒通過,沒有一個企業想要這樣的人。

中間主持人問道能否去北京工作;也詢問了媽媽的意見,她媽媽說出了一句令人很震驚的話,可以去,希望她能夠儘早的自理自立。

這就使企業家們對這個選手的態度大轉彎。

不得不讓人感慨。這就是出國培養的高端人才?父母花費了巨大的錢財,對得起這些付出嗎,是麻木還是覺得理所應當?

這個女孩還不算什麼事,有些人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前段時間,南京的一對父子上演了父子大戰。母親實在沒有辦法,都打110了。

這次大打出手,也是積累很長時間的怨恨。兒子今年已經44歲了,從畢業到現在一直沒有工作過,10多年就在家啃老生活,這位兒子還是位留學生,在回國後一直不找工作。這位父親說,兒子留學已經花了家裡幾百萬了。

世界上竟然還有這樣的事,真令人髮指。

父親為了給兒子教訓;把他給孩子買的車給賣了。沒想到兒子一氣之下把父親的車給砸了。父親又跑到兒子家裡砸東西。就這樣一來二去大打出手,兒子氣急敗壞,揚言要砸父母的家,砍死父親。


這做父母的得有多寒心啊。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竟然換來這樣的結果。

發生這樣的慘劇,真希望是一場鬧劇,但就是真實的事件。

不得不令人反思,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個兒子,會肆無忌憚的一直啃老。

這是值得去研究的問題。

像這類啃老還有很多。


去年在上海街頭,一男子因向母親索要2萬塊錢,母親說沒有錢,他讓母親去借,母親沒有同意。男子就在街頭直接打了母親,又是拖拽,又是毆打。很多人過來制止男子,他反而打的更厲害了。



這一幕看得人又心酸又毛骨悚然。

山東的一個70多歲的大娘,每天竟然幫兒子找工作。

大娘說,兒子在家啃老;已經長達二十多年。以前做過保安後來不想做了,就一直在家裡待著。一個正常有手有腳的成年男子就光在家裡吃飯,睡覺,玩遊戲。

大娘老伴已經去世。兩人就靠大娘每月的3000退休金生活。

中國式巨嬰,只知道一味的索要,不懂付出,當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就撒潑,打鬧。他們不僅認為父母應該對自己百依百順,甚至認為整個世界都應該為他們服務。把自己當成了宇宙的中心。

2017年6月,武漢一位名牌大學女博士自己遲到,過了登機時間。

值機員建議她改籤或退票,女博士卻執意要乘坐這趟航班。

溝通無果後,女博士突然衝進櫃檯,朝著值機員的臉狠狠打了幾巴掌。

並嚷嚷著:「我就遲到五分鐘怎麼了?」

可憐的值機員小姑娘,平日性格溫柔乖巧,被無故扇了巴掌,泣不成聲。


作家武志紅曾在一本書中寫道:

「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有太多的中國式巨嬰,把啃老當作理所當然,心安理得地拒絕長大。

他們雖然生理年齡已經是成人,但心理年齡仍似嬰兒般。

總是一味向父母、社會索取,永遠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像沒斷奶的嬰兒一樣撒潑、哭鬧。

巨嬰心理有兩種主要的特質:

一是「全能自戀」,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這是一種非常有殺傷力的病態。它導致一個人把全世界都當成自己的所屬品,不能平等對待別人,甚至不把其他人當作生靈,這種心理其實是嬰兒早期都會存在的一種心理,它在教育學中被叫作「自我中心化」。

二是「偏執分裂」,他們滿足於自己的想像世界,脫離現實。有巨嬰心理的人一方面內心很牢固,另一方面卻很脆弱。內心的牢固是為了保護其脆弱,所以他們不能接受質疑,一旦受到質疑就會強烈牴觸;不能接受非自己預期的對待,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會陷入憂鬱;不能接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內心就會破碎。

這些現象給做父母的一個警醒。

該放手時就早點放手。沒有掙扎過的小鳥,是飛不起來的。

所有的蛻變都要經歷痛苦的。

相關焦點

  • 中國式巨嬰到底有多可怕
    中國式巨嬰,都按「鬧」分配 嬰兒最典型的特徵,是容易哭鬧。中國式巨嬰也一樣,特別喜歡「鬧」。從「醫鬧」、「校鬧」到「房鬧」,沒有不能鬧的地方,也沒有鬧不了的事情。各種無理取鬧,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為了大事化小,很多當事方都會選擇妥協。有人戲謔,「按鬧分配」已經成為一種新型分配方式。這導致「凡事一鬧」的巨嬰越來越多。
  • 男子當街摔打母親:中國式巨嬰,到底有多可怕?
    他們就是中國式「巨嬰」!「巨嬰」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身體長大了,心理年齡卻還停留在嬰兒時期的人。他們喜歡一味索取,覺得全世界都是他「媽」,所有人都應該圍著他轉。我算長見識了,一個有手有腳的成年人,每天窩在家裡不工作,還要靠70多歲老母親的退休金養活?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巨嬰,在中國還不少。
  • 重磅,中囯式巨嬰,到底有多可怕?
    現在的中國父母很多都在養「巨嬰」,「巨嬰」的危害很大很大,不信來看看吧!劉墉曾感嘆說:「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國的自由,又要中國的寵愛,沒有美國孩子的主動,又失去了中國的孝道。」都說百善孝為先,養兒為防老。然而,有太多喜歡溺愛孩子的中國式家長,養出了遍地的中國式巨嬰。
  • 中國式巨嬰——物質上啃老,精神上未斷奶
    有太多的中國式巨嬰,總是一味地向父母索取,以自己為中心,把「啃老,繼而打算在酒店大堂過夜的中國遊客;比如說《相聲有新人》上的指著郭德綱大放厥詞的李宏燁博士;這種巨嬰的危害是多方位的,他們的婚姻狀況也特別讓人擔憂,巨嬰思維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規則,沒有界限,凡是我認為的都是對的3中國式巨嬰,不單單是指特定的某一個人,比如,2018年1月,一名帶著孩子的羅女士用身體強行擋住高鐵車門,阻礙發車,並聲稱「要等老公來」
  • 值得深思,比病毒更可怕的,是這些「巨嬰」行為
    這樣的成年人,就是巨嬰。有一批中國的成年人是顯化的「巨嬰」,為所欲為,以自我為中心,否則就大發雷霆,表現出很強的攻擊性。還有隱性「巨嬰」,就是「中國式好人」。他們人非常好,看上去很為別人考慮,但是活得不自在,很虛假。他們心底有著充滿破壞性的基因,住著一個歇斯底裡的嬰兒。他很害怕,所以就把它鎖起來,表面上很好,但是有消極、被動、封閉的內心。
  • 長大不大的巨嬰有多可怕,23歲青年手腳健全,卻被餓死在家中
    這些長不大的「巨嬰」到底有多可怕?「巨嬰」之所以被稱之為巨嬰,就是他們的思維不能與常人相比,他們看似平常,心理上卻很極端,做出的行為往往也讓人難以接受。巨嬰的這些人心理往往有兩種表現,一種是自戀型,認為自己天下第一,沒有什麼是自己做不到的,這種人的殺傷力極強。他們會覺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屬於自己的,自己想要什麼,就應該得到什麼。另一種就是偏執分裂型,他們沉迷於自己想像出來的世界,脫離於現實之中。
  • 長不大的巨嬰有多可怕
    幼稚巨嬰指的是一個人雖然生理成熟,但是心理還沒有長大,需要別人為他負責,這樣的人叫做巨嬰。仝卓無疑是一個巨嬰,首先表現在他是非常幼稚的一個人。之前以學霸自稱的翟天臨在被問及知網的時候,竟然反問知網是什麼,結果造成了大量的考研國外大學的中國學生被拒絕。這兩個人的共同之處在於,他們都非常幼稚和無知。這樣的人常常來自於被溺愛的家庭,過度保護造成了他們的心理成長過程的停滯。
  • 長不大的巨嬰有多可怕,23歲青年手腳健全,卻被餓死在家中 ​
    」到底有多可怕?「巨嬰」之所以被稱之為巨嬰,就是他們的思維不能與常人相比,他們看似平常,心理上卻很極端,做出的行為往往也讓人難以接受。巨嬰的這些人心理往往有兩種表現,一種是自戀型,認為自己天下第一,沒有什麼是自己做不到的,這種人的殺傷力極強。
  • 老年巨嬰是子女的災難!
    燦燦這兩年從單位辭職出來單幹,開了個小公司,一切都還沒走上正軌,忙得焦頭爛額,又當老闆又當業務員還當後勤,還要應付剛上小學的兒子的學業,和公公婆婆周旋,本以為是自己堅強後盾的娘家也後院起了火,別提有多焦灼了。元宵節,燦燦為了彌補爸爸的遺憾,帶著孩子,大包小包地趕回家,結果她爸爸還是不滿,說女婿不回來就是看不起他。燦燦解釋她老公出差了,當天晚上11點才下高鐵,但她爸不聽。
  • 社會巨嬰,到底有多可怕?
    現在的中國父母很多都在養「巨嬰」,「巨嬰」的危害很大很大,不信來看看吧!煙長84mm。導致每個小夥伴一天就能消耗一整盒的煙。在當年就銷售了五千多箱。在2017年荷花牌香菸的銷量達到了五萬多箱。增長的如此之快。它以低焦害為主打。反而會用更加強硬的態度來反擊。但往往是這份簡單。他們勇敢面對自己的愛情。如果不是自己想要去愛的人。香氣高雅醇厚。只要他們遇到適合自己的人。煙長84mm。
  • 河南高考一女生撕毀兩人答題卡:長不大的巨嬰,有多可怕?
    很多時候,我們用一句「他只是個孩子」就蓋過了很多錯誤,當巨嬰行為變得習以為常,當巨嬰心理深入骨髓,可怕的事情就發生了。每當病情有變化就全賴在醫生身上,持續的騷擾、辱罵、威脅,最終主治醫生楊文死在了孫文斌手上。最可怕的是,出事以後,兇手和其他家屬絲毫沒有感到愧疚,像沒事一樣,圍在老人病床旁邊聊天說話。看見這家人的邏輯了嗎?自己母親的命是命,別人的命不是命,即使死也要拉個人墊背。
  • 武志紅:90%的中國成年人都是「巨嬰」
    自己成為「中國式好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心中住著一個絕望的內在小孩」。按照弗洛伊德理論,夢可以指向遙遠的童年期。武志紅出生在河北農村。與絕大多數大人幹農活,孩子在炕上散養的家庭不同,他是母親一手帶大的。家庭環境寬鬆,父母從不幹涉他的選擇,在經濟上也是要10元就給15元,這形成了他自信的性格。可多年後回憶童年生活,印象最深的卻是一種令人窒息而壓抑的沉默。
  • |巨嬰型父母,有多可怕
    但在這個魔幻的現實中:有些人即使年齡活到30多歲,生下了孩子成為了父母,但心智可能都是個「嬰兒」,在自己的世界裡囂張任性。「巨嬰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之前熱播劇《都挺好》結束後,再次掀起大眾對「原生家庭」的探討,也藉由這部劇窺探到「巨嬰式」、「重男輕女」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 16歲「超級巨嬰」火了,吃飯要人喂,每天花銷上萬,溺愛多可怕
    現如今,劉思琦早已回國,她自己開了一間服裝工作室,成為一名優秀的獨立設計師。「巨嬰」?」火了,吃飯要人喂,每天花銷上萬,溺愛多可怕?你們覺得溺愛可怕嗎?快來聊聊吧!,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
  • 16歲富家女竟要媽媽餵飯,父母的溺愛,造就多少「中國式巨嬰」
    因為父母的過度溺愛,一個個「中國式巨嬰」頻頻曝光在大眾的視野當中,有些「巨嬰」,其行為更是令人有種匪夷所思的感覺。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變形記》這個節目,還記得有一期節目來了一位叫劉思琦的富家女,真的是令人印象深刻。
  • 23歲「健康青年」手腳健全,被餓死家中,長不大巨嬰「太可怕」
    有些父母本身就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如果說生下了兒子,而且只有這一個兒子,那麼對他的寵愛就更無邊了。河南有一對夫妻就是典型的重男輕女,第一胎就生下了男孩。他們沒有再生二胎,這個孩子就是他們的掌上明珠,放在心尖上捧著。孩子從小到大沒有做過任何事情,恨不得連吃飯都是父母餵到嘴裡。
  • 心理學家:大多數國人有巨嬰心理
    1995年,還在北京大學念心理學時,武志紅立下一個頗為宏大的心願: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麼回事;2010年前後,他對「孝道」「中國式好人」的分析自成一家;2012年12月14日——他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他去電影院看了《一九四二》,電影臨近結尾,那個肥頭大耳的軍需官懶洋洋地躺在床上,等著小女孩來伺候,「天哪,這不就是個巨嬰嗎!」
  • 女兒考上北大,母親鬧自殺:比強勢更可怕的是「巨嬰」父母
    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只是有的父母愛得太過,導致行為和心理出現了偏差。看似這位母親很強勢,想要控制女兒,讓她留在身邊,卻讓我想到了兩個字—巨嬰。現在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巨嬰」父母了,他們愛孩子勝過愛自己,有著大人的身體,而心理年齡卻停留在嬰兒時期,比小孩還小孩。
  • 「巨嬰」型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文|魏健01 人的一生,本質上是在邁向生命的原點童年對人的影響有多大?榮格說:「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人的一生看似是走向遙遠的終點,本質上卻是邁向生命的原點。很多人,一生不過是在不斷地重複童年。
  • 擺脫巨嬰心理
    可是啊,有一種人,即使他已經長大成人了,本該自己面對社會,卻依舊依賴父母或是他人,並且還是名副其實的,顯然他們的心理年齡依然滯留在嬰兒水平層面,稱他為巨嬰。巨嬰啊,有很多可怕的心理,其中最主要的有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