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年輕媽媽一年半換了十幾個保姆
找個稱心的保姆怎麼這麼難
從事家政行業的政協委員:從專業培訓到追蹤服務,全鏈條監督保障雙方利益
家政員也需要專業培訓
3年前,「藍色錢江」保姆縱火案,燒毀了一個家庭;半個月前,江蘇溧陽保姆悶死老人的監控視頻令世人驚恐。痛心之餘,人們不禁對家政服務業充滿憂慮。
隨著經濟發展,人口老齡化、全面二孩政策落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家政服務需求卻在不斷提升,保姆正走進千家萬戶。
如何建立家政服務業的良好生態,消除人們選擇保姆時的後顧之憂,是亟需社會各界共同思考與應對的問題。
尷尬
一年半換十多個保姆
保姆的違約誰來買單
陪護老人、照看孩子、買菜做飯、衛生保潔……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僱請保姆以減輕家務負擔。然而,與家政服務旺盛需求相伴的,卻是家政市場供求脫節的煩惱,感嘆「找個稱心保姆真難」的僱主越來越多。
「一年半,我家已經前後換了十幾個保姆,太坎坷了!」回想起為女兒找保姆的經歷,33歲的朱女士充滿無奈。
女兒四個月大時,朱女士結束產假回歸職場,也開始了在家政市場的尋尋覓覓,「家裡只有我媽一個人帶孩子,需要找個保姆幫忙打掃衛生、燒飯、料理家務。」
通過杭州一家職業介紹所的引薦,形形色色的阿姨走進朱女士家,卻大多做不到兩個月就不歡而散。
朱女士希望找一個能穩定做下去的保姆,在中介機構面談時,她會特意詢問阿姨之前的經歷,初步判斷對方的品性,但往往「一開始聊得很好,一到家裡就狀況百出」。
「有些有資歷的阿姨,會像一家之主似的給家裡老人臉色看;有的沒做多久就要求加工資;有的文化水平太低,洗衣機教了好多次也不會用,甚至把家裡的電飯鍋搞壞了;我們和阿姨都提前約定好單休,但有的時不時在周末一大早臨時通知我們當天來不了;還有些相對年輕的,動不動就會說『我現在可以看手機嗎?可以休息了吧?』」朱女士說,家裡也試過「一紙空白」的阿姨,「她第一次做保姆,確實盡心盡力,但可能沒來得及做健康檢查,沒多久,她因為自己的孩子感染諾如病毒,隨後就傳染給我們,導致我們全家五口人連續幾天上吐下瀉。」
朱女士家已連續更換十多個保姆,還為此額外交了三四次手續費,「僱一位不住家的保姆每月5000元左右,中介機構和我們約定兩個月試用期,但超過兩個月換人就要收10%的手續費。」後來,朱女士從保姆口中聽說,一開始,有些中介機構會故意將不是很好的阿姨介紹出去,「降低僱主的心理預期,也賺取手續費。」
直到幾個月前,朱女士才算找到一位可以接受的保姆,安定下來。吸取教訓,這一次,她掏錢為保姆買了個體檢套餐。
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反覆更換保姆的過程中,朱女士說自己和中介機構吵過幾次,但絲毫起不到作用,「中介機構對保姆沒有約束力,我的投訴只不過是撒個氣,對保姆而言沒有任何影響。」
朱女士認為,在當前沒有相關法律約束的情況下,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導致更換保姆,最終都是由東家買單。「保姆臨時要求加工資,或者突然說哪項家務無法承擔,明明是她違背約定,卻不需要承擔責任。她來做幾天,我就要照付幾天的工資,當她找到下一個僱主時,這個僱主卻無從得知此前發生的一切。」
現狀
從業人員青黃不接
家政服務需求越來越高
一邊是信任危機,一邊卻是從業人員的青黃不接。
「信用缺失是目前家政行業內最大的問題。」立足傳統家政服務行業17年,西湖區政協委員、巾幗西麗集團總經理郭昱辰參加了近日召開的省政協民生協商論壇,與委員、專家學者、界別群眾代表共同探討如何促進家政業高質量發展。接受錢報記者採訪時,她分析原因,這源於在家政服務業普遍存在的中介制模式難以實現監管和追溯,無法保障雙方利益,「僱主和保姆在中介機構籤個協議,保姆就被公司介紹出去了,但後續服務無人監管;同時,下一任僱主或下一個中介公司對保姆之前的個人經歷也很難核實。」
事實上,家庭保姆只是龐大的家政服務業內的一個類別,家政服務也提供保潔、護理、搬家、維修等各種滿足家庭日常生活需求的有償服務。相關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家政服務業人才缺口超千萬。
「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願意從事家政服務,青黃不接是這個行業存在的另一個難題。」郭昱辰說,目前,隨著50、60後即將退出家政服務市場,一些城市已經進入「用工荒」時代,但70、80後願意從事家政行業的人越來越少。
郭昱辰提供了一組數據:巾幗西麗集團有8000多位從業人員,年齡大多集中於35-50歲,50-55歲的人佔比5%-10%,而35歲以下的人佔比僅達2%。
從業人員「老齡化」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家政服務人員普遍學歷不高,技能水平較低。在郭昱辰看來,隨著時代發展,現代家庭對家政服務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他們具備更專業的知識和技能。
建議
從專業培訓到追蹤服務
全鏈條監督保障雙方利益
「要打破人們對保姆行業的不信任,就得從源頭下手。」郭昱辰建議,保姆也應該實現員工制,從專業培訓開始,到匹配標準化服務,再到定期監督把關質量,由公司進行全面監管。
郭昱辰向記者介紹了他們2018年6月在全國首創的一件事情——員工制保姆。
「我們和100多位保姆籤訂了三年的僱傭合同,合同上,會釐清公司、員工、僱主等各方責任。」去年,他們又聯合常山縣政府打造「常山阿姨」品牌,對保姆進行專業化培訓,通過技能鑑定,將保姆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等不同級別,並細分為月嫂、育兒嫂、老人陪護、家務師、管家共五個工種,從而有針對性地服務不同需求的僱主。
「每個人根據各自的性格特點,可能只適合從事保姆中的幾個工種,比如,做家務師需要手腳麻利,理性冷靜;做育兒嫂及老人陪護,則更需要溫柔有耐心。」郭昱辰認為,和大學生一樣,保姆在從業前也需要經過性格測試及就業指導,為他們指明適合自己的方向。
同時,他們也和第三方機構打通,建立員工誠信系統等信息化平臺,「一人一檔,可以清楚了解每個從業人員的家庭情況、工作經驗、證件信息以及徵信情況等。」
「我們也全程跟蹤保姆的服務質量,每周回訪一次,僱主和保姆的雙方訴求都可以得到反饋。」郭昱辰介紹說,每月,公司也會持續給家政服務人員開展一次培訓,既是提升技能,也是互相交流。
同時,郭昱辰希望今後全國能對從業人員及相關企業設立誠信準入機制,「家政行業人員混雜,多起惡性事件都是由於劣跡人員引起,需要反思應對。建議公安與家政行業聯網,排除黃賭毒等劣跡人員進入家政服務人員隊伍,減少風險。」(記者 張蓉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