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
好奇心,是人的本能。從睜開眼來到世界,我們就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開始觀察和探索這個世界。
但一般人的好奇心如電光石火,瞬息即逝。所以我們不僅要點燃孩子的好奇心,更要給孩子的好奇心給予後續支持。
全球最大的英文書籍出版商之一,出版巨頭哈珀柯林斯為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走向更深層次的追求,而策劃了一個非常龐大的系列。
Let&39;s Read and Find Out Science 科普系列中的:
氣候環境(點擊查看詳情)
自然災害(點擊查看詳情)
人體(點擊查看詳情)
今天隆重介紹下新加入點讀家族的
恐龍套裝
▼
作者:Aliki、Kathleen Weidner Zoehfeld等
繪者:Aliki、Lucia Washburn等
出版社:Harper Collins
進口國別:美國
適讀年齡:4-12歲
1.Dinosaurs Big and Small
介紹各種恐龍的體形大小、重量與特點。
2.Where Did Dinosaurs Come From
介紹恐龍進化過程,討論恐龍是從哪來的話題。
3.My Visit to the Dinosaurs
介紹主人公和家人一起去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恐龍遺骸時的震撼,驚訝和內心感受。
4.Digging Up Dinosaurs
介紹恐龍的種類、化石的形成及考古學家的工作。
5.Dinosaurs Are Different
介紹不同種類的恐龍,以及各自的特徵和生活方式。
整套書分為兩個難度等級:
Stage 1
4~8歲適用,常見和容易理解的科學概念。
Stage 2
6~12歲適用,更有挑戰性的科學概念,加入了動手、動腦延伸閱讀內容。
二者的難度差別基本是這樣的:
▾ 快速了解它 ▾
⭐️ 全美最知名&受歡迎兒童科普系列之一
⭐️ 跟美國科學教綱NGSS一一對應
⭐️ 第一人稱視角 以孩子熟悉領域開拓新認知
⭐️ 引導孩子觀察和思考 建立合理學習思維
⭐️ 恐龍迷必備!解密恐龍的各類問題
文字的部分是正版授權的原聲音頻,發音標準,音效豐富且逼真。
在My Visit to the Dinosaurs的第一幕中,我們可以聽到小朋友跑來跑去的聲音、邊走邊翻報紙的聲音,甚至還有整個博物館大廳的嘈雜環境聲,會讓人有一種置身其中的真實感。
大寶聽到後也覺得很驚奇,隨後就拿筆到處點,告訴我說,他還聽到了恐龍嘶吼聲、水流聲、鳥叫聲、蟲鳴聲、敲打聲...
看到大寶露出驚喜與興奮時,我竟然有一種老母親般的欣慰感!
\\\
恐龍從哪裡來?
恐龍有哪些種類?
恐龍為什麼會滅絕?
一起來看看神秘的恐龍世界吧!
01
知識拓展
從滿足好奇開始。
恐龍有很多謎題,這套書從恐龍的起源、滅絕、進化,再到被人類發現,都做了詳細的解釋,完全能滿足孩子們對恐龍的好奇心。
對喜歡恐龍的小朋友來說,這套書絕對是必讀書!對不太了解恐龍的孩子來說,他們也會因此愛上恐龍知識。
恐龍的起源
初龍有什麼特徵?
恐龍是如何演變成陸地爬行動物的?
在這5冊書裡,你能看到形體不一的恐龍,他們當中有長著鋒利牙齒的暴龍,也有身體龐大卻性格溫和的食草恐龍等45多種恐龍。
對大多數人來說,恐龍的名字都太複雜了,很難去記憶。所以,我拿到書後就先把每冊書裡出現的恐龍簡單整理成了一份恐龍中英文對照表,後面跟大寶一起讀書就很方便。這裡也給大家分享一下~
Ps.可以列印出來貼在書桌旁邊,以便日後使用哦
除此之外,書裡還穿插了很多學科裡會涉及到的知識:
生物進化論:兩棲類動物的進化
不同的恐龍骨架構造有什麼不一樣?
提前了解這些知識,孩子們以後上學學到這裡的時候,就會有學科自信,而學科自信會鼓勵孩子學好整門課。
02
深入淺出
激發學習興趣。
不管從視角、切入角度還是描述方式,這個系列塑造出的一個個鮮活生動場景,就像是身邊真實發生的,讓孩子讀起來親切沒有距離感。
視角
故事設定是講述和家人在博物館參觀恐龍的所見所聞,感覺就像在看自己好朋友的日記,充分調動孩子的興趣與好奇心。
它圍繞孩子的視角來講故事,不是使用第一人稱的&34;、&34;,就是第二人稱的&34;,孩子不自覺地就代入其中。
切入角度
每一冊的切入點都很有意思,作者總是巧妙地選取一個小點,然後由點及面把相關知識點鋪陳開來。
Digging Up Dinosaurs
恐龍考古到出土再到展出在博物館過程中的複雜流程。
這離小朋友的生活比較遠,如果純粹用大段文字表述,讀起來不僅會枯燥,肯定還會有一定困難。
而繪本就靈活地將整個分工協作拆解成流程圖一般,配上小段的圖解文字,十分利於小朋友們閱讀理解。
描述方式
每一冊講述都從孩子熟悉的領域開拓新認知,沒有高深的概念,抽象的表達,整套書都是多層次、多角度地去展現恐龍相關的科普內容。
為了讓小讀者能對大、小有直觀的認識,Dinosaurs Big and Small很好的運用了對比和圖示,很多頁面用了雙幅貫通的大圖。
梁龍的身高:89英尺
1英尺約等於0.3米,不太懂?
差不多22個4英尺高的小孩身高總和
是不是一下就理解了?
腕龍重達:16萬磅
1磅約等於1斤,很抽象?
相當於16頭一萬磅大象的重量總和
瞬間具象了!
其實恐龍的體型、外貌特徵是比較抽象的,用熟悉的事物一舉例,孩子就能很快理解,也很容易記住~
很多地方還會採取一問一答對話式的互動,引發孩子自主思考,更好地理解每組詞語和句子所表達的意思。
03
觀察感受
建立合理學習思維。
這個系列每出一套點讀版我都會買,因為它極為符合孩子的科學認知規律。
Let&39;s Read and Find Out Science 科普系列 體量還是蠻大的,媽媽們可以結合自家娃的認知特點去選擇合適的內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