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成,36歲,山西人,被稱為「北大保安讀書第一人」。1995年來到北大做保安,1998年,拿下北大法律成人高考的專科文憑,後又修完一個自考本科文憑,如今是一所中專的副校長。
楊昌友,20歲,雲南人,清華大學保安,讀書的地方是圖書館監控室。他計劃熬兩年,考個文憑,將來回老家託人安排工作或考公務員。 南都記者馮翔攝
清華大學桃李園食堂的一碗牛腩面,20歲的雲南人楊昌友用了6分鐘就消滅掉了。
那輛二手山地車是從上一屆畢業生手裡買的,他騎著它一路向北,很便捷地從宿舍到食堂再到圖書館,捧起一本瘋狂英語。同時打開筆記本電腦,桌面是一張大大的日本動漫插畫———一對戀人。
如果僅僅到此為止,這不過就是一個普通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他不同。
他穿著一身整齊的制服,肩章上是醒目的「北京保安」;他讀英語的地方是圖書館的監控室,時間是晚上10時30分到第二天早晨7點。這段時間裡,他和同事兼室友,陝西人劉曉康要交替換班,一個人讀書學習,另一個人盯著32塊小屏幕的監控器,隨時提防可能發生的不測。
楊昌友和劉曉康都是為了讀書,特地申請換來做清華大學圖書館的保安,哪怕天天值夜班。他倆盤算著:熬兩年,考個文憑,將來回老家去託人安排個工作,或是考公務員。
「這個保安工作肯定不能幹一輩子,沒前途。」劉曉康說。
北京保安讀大學,是媒體幾乎一年一度翻炒的新聞。今年的由頭比較突出:2011年9月20日,北京市保安總公司召開表彰會,授予北京大學保安大隊隊長王桂明個人一等功。他下屬的這支保安隊伍成立17年,共有300餘人通過自學拿到了大學文憑。於是,記者接踵而至,直到保安隊不堪其擾,拒絕採訪為止。
事實上,十幾年來,讀書的保安早已不止在北大,還在清華、人大、北航……;讀書的也不止有保安,還有餐廳廚師、服務員、後勤修理工、宿舍管理員……
他們讀書的深層緣由何在,究竟有多少成效?知識真能改變命運嗎?
從保安到校長
「北大保安讀書第一人」,源於一次被外國人鄙視
目前能夠找到的,關於「保安讀大學」的最早記載,起源於一個叫張君成的山西人。如今,他一臉黝黑嚴肅的照片仍然貼在學校大門口旁邊的圍牆上,在最上面一排,註明「主管安保」。跟他16年前的工作很像。
區別在於:16年前,他是一身制服大簷帽地站在北大西門的崗亭裡,請每一個進門的學生出示證件;今天則是西裝革履站在操場上,頭髮抹得鋥亮,俯視著幾百名身穿制服的學生做廣播體操。
他任職的超越中等職業學校,是山西省長治市最大的一所民辦中專。「其實我是常務副校長」,張君成帶著點歉意笑笑。「不光管安保,還管教學、管理……什麼都管。」
36歲的張君成是媒體報導的「北大保安讀書第一人」,「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人物。然而,他讀書的真實緣由從來沒有被報導過:一次鄙視。
那是1995年的6月初,他從長治老家來北京文安公司做保安,被分到北大的「景觀門」———西門站崗。文安公司成立於1992年,隸屬北京市公安局下屬的保安總公司,彼時是北京高校保安的唯一一批提供者。此前,北京各高校只有保衛幹事、校工和「經濟警察」。保安屬於新生事物。
「我還想呢,這外國人素質可真高。沒讓他們進,還誇我。結果……」
時隔16年,張君成說起往事已經平靜了許多:七個只會說英語的老外要進門,拿不出證件。張君成不敢放行。事實上,他也不敢肯定對方是否懂得自己的意思。其時,初中畢業的他只會說「Y es」和「N o」。
雙方自說自話的最終結果是:溝通失敗。七個老外轉身離開,走出十幾步齊刷刷地回頭,向他豎起大拇指。張君成還在「又驚又喜」,七根大拇指一下倒轉了180度,向著地面。他傻掉了。
當晚,張君成給家裡打電話說,打算辭職。被母親罵了一頓「沒志氣」。想了幾天,他買來一本《英語三百句》,在崗位上開始讀。「我就想,如果我會了英語,決不會那麼丟人。」
北大西門是兩人交替值班,一人站在門口,稱為站崗;一人坐在門衛室裡,稱為坐崗。張君成選擇的就是這段坐崗時間學習。他的領導,當時還是一個保安班長的王桂明出於愛才之心,用換班等方法為他提供了很大方便。
張君成後來的人生軌跡,通過媒體廣為人知:一位英語系的教授發現了這個能用簡單英語單詞跟外國留學生對話的保安,幫他弄到一個英語強化班的聽課證。1998年,他拿下了北大法律成人高考的專科文憑。之後返回長治老家發展的他幾經輾轉,成為今天的常務副校長,又修完一個自考本科文憑。同時,他還是一名兼職大學講師,在長治學院講授公關禮儀課程。
「如果不是讀書,我現在肯定還要從事比較……低賤的工作。」今天月入5000元左右的張君成說,他準備報北大的法律碩士,如果不是每年五萬的學費太貴。
談及過往,他最大的遺憾是:那七個老外,後來再也沒見過,沒有機會禮貌地對他們說一聲「Y our credentials,please」(請出示你的證件)。
自卑原動力
他們覺得自己也是學生,面對大學生就沒有那麼自卑
到底有多少北京保安讀了書,或是在讀書?這是個無人知曉答案的問題。
文安公司派駐清華、北大兩校保安讀書的比例都在10%左右,其下轄的北京33所高校保安大隊都有自學者,但它已不再像20年前那樣,是任何一所高校保安供應的壟斷者。以清華大學為例,文安公司派駐的429名保安大約只佔全校保安總數的三成,餘下由許多家規模較小的物業公司負責。這些物業公司的保安中究竟有多少自學者,無法統計。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僅保安,自學行為已擴展至整個高校後勤服務階層,包括食堂的廚師、招待所的服務員、宿舍樓的管理員、後勤處的水電修理工……
他們之中,名氣最大的無疑當數張立勇。2001年,這個高中都沒有畢業的清華十五食堂廚師因在滿分670分的英語託福考試中獲得630分而名動一時,被清華學生稱為「饅頭神」。連獲「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大年度新聞人物」等稱號。
在談及那段旁人驚服的經歷時,張立勇常用在自己身上的一個形容詞是:自卑。
在張立勇的回憶中,10餘年前的每天清晨,他去位於清華北側的生活區上班,正好與從生活區向南側教學區去的大學生們迎面交錯。年齡相仿,為什麼他們能去上學,而我只能撿煤球、燒火、切菜、蒸饅頭?「直到學了英語,我才不那麼自卑了。因為他們能學會的,我也能學會。」
儘管曾任職於北京奧組委、國慶60周年慶典組委會,原籍江西的張立勇仍目光平實。他總是微低著頭,態度謙遜,36歲,已開始謝頂。「我本來沒什麼口才,都是這些年參加公共活動練出來的。」他說,「我就是一個農民」。
自卑,這或許是更多的高校後勤服務階層改變命運的原動力。每當新聞或是娛樂節目裡出現保安的鏡頭,主管清華大學保安隊的文安公司二大隊隊長鞠國升總會多看幾眼。他直言:1994年入行做保安以來,自己一直都有說不清的自卑,「到當了副大隊長、大隊長才好一點。」2009年,央視春晚上了一個涉及保安的小品《吉祥三寶》,他過後找來視頻看了好多遍。對其中一句臺詞「當保安,我自豪」記得尤其清楚。儘管那句臺詞引來的其實是滿堂鬨笑。
保安讀書有什麼好處?鞠國升總結:讀書的保安員,解決問題的角度較為多元,執勤站崗時也更注重口語的文明禮貌,不容易惹事。「另外,他們覺得自己也是學生,面對大學生就沒有那麼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