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中東可謂波折不斷,引發全球廣泛關注。 1月3日,伊朗將軍蘇萊曼尼被美軍定點清除。1月8日凌晨,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向美軍駐伊拉克阿薩德空軍基地發射數十枚飛彈報復。與此同時當天,一架烏克蘭客機在德黑蘭起飛不久後墜毀,機上176人無一生還。隨後11日承認伊朗方面,這架烏克蘭客機是因軍方「人為失誤」被擊落。地區關係驟然緊張,很多人因為暗殺想起一戰的起因,更有人悲觀地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要降臨。
之所以有這樣悲觀的預測,可能是受到一戰的爆發引起原因聯想吧,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 夫婦在塞拉耶佛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以塞拉耶佛事件為藉口,向塞爾維亞宣戰。這樣就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正是如此,美國暗殺伊朗將軍蘇萊曼尼後,很多人擔心引發的這一系列蝴蝶效應般的慘劇,這也就是世界大戰的看法來源,不過今天的局面和當年不一樣,當年一戰的前,存在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奧矛盾,這樣的歐洲很容應結盟,而後對立,在矛盾激化就容易在某一點爆發,而這些國家的實力都很強,彼此都覺得能消滅對手,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激發矛盾,出現世界大戰。
儘管今天的中東好像也有這樣的矛盾,沙特與伊朗的宗教之爭,以色列於阿拉伯世界的矛盾,巴以衝突,敘利亞與土耳其之間的矛盾,俄美矛盾等,這樣的矛盾看似很多,不過這些矛盾很難出現結盟,像一戰前的那樣結盟,此外,中東的國家實力太弱了,就是有矛盾也很難出現實質性的對抗,而中東國家像沙特,體量很大,卻不能真正做大強大,要不怎麼連個葉門的遊擊隊的武裝都消滅不了,也看得出大家都不敢打,主要是自身實力都不強。
儘管伊朗的軍事看起很強,其實也不是很強, 中東國家通過與以色列這樣的國家打仗對比就會發想,中東國家那麼多連個以色列都打不過,何況世界大國美國,所以對於伊朗不會去真的動美國,必定實力面前,伊朗也不敢做的過火,真的發動戰爭,此外伊朗還有國內的問題。
面對國內的壓力,伊朗也要報復性的回擊,從回擊也可以看出來,伊朗也不想把事情搞大, 保持更多的忍耐。美國暗殺伊朗將軍蘇萊曼尼事件經過不斷發酵,在本周我們看到美伊緊張對峙關係出現了趨緩跡象,在多方居間斡旋下,伊朗總統魯哈尼暗示,願緩解同美國的對抗態勢。而美國防長埃斯珀也表明,美方仍然有意在無預設條件下,同伊朗進行談判。與此同時,美伊施壓與對抗的暗流仍在湧動。
目前,不管是美國方面,還是伊朗方面都意識到了,對抗對雙方都是沒有好處的,而且對抗雙方都要承受更大的代價。尤其川普政府今年面臨著大選,而且政治上、外交上乏善可陳,再和伊朗打場仗,那對美國大選氣氛的破壞簡直是致命的。所以說從這個角度分析,美國是願意談的。從伊朗來看,國力與美國懸殊巨大,在美國的制裁之下經濟發展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也希望通過和談,美方能放鬆對伊朗的制裁,讓其經濟得以緩和,國內形勢得以平穩,所以雙方現在都有要坐下來談的意向,但是障礙也是巨大的。美伊雙方不可能通過一次簡單的襲擊一切都言歸於好,這將是一個長期的事情,要長期帶來連續的震蕩。至於第三次世界大戰根本打不起來。但是中東長久的和平也難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