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2021國家公務員筆試已結束,筆試成績即將在2021年1月發布。今日重要關注:2021國考筆試成績查詢預約。成績發布後中公簡訊提醒您。
國家公務員考試:2017國家公務員考試已考試已結束,2018年國考即將開始,廣東中公教育為廣大參加此次國考的考生朋友整理了2018國考行測技巧:「抽屜」裡的大世界。更多2017國家公務員考試信息,歡迎訪問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在每年國考行測中,片段閱讀中細節題是必然考查的題型,它的題量一般是3道題左右,中公教育專家提醒考生,不能因為所佔題量少而去忽略它,而是要認真對待,保證這類題目的得分率。我們主要通過題目的不同問法來區分是哪種題型,而細節題的問法一般有兩種:「以下理解(不)正確的是」或者「以下(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此外,國考中的細節題從兩個角度考查,即基於材料中某句話或某幾句話的細節點和文意方面,它不是基於整段材料的中心句進行考查,因此在判斷為是細節題目時,就不需要分析結構和尋找文章的中心句了。
解答這種題目,我們需要做的是多通過練習來熟悉和了解省考在細節題的選項中有哪些設錯點,這樣從選項入手,從選項中涉及到的內容帶到材料中進行篩選。那麼,常見的設錯點有:「無中生有」,指的是選項中出現了題幹中沒有涉及的內容。「與文相反」,指的是選項的描述和題幹正好相反。「混淆時態」,指的是選項中偷換了題幹的時態。「混淆範圍」,指的是選項擴大或者縮小了題幹的範圍。「偷換概念」,指的是選項中把貌似一樣的概念進行偷換。「絕對化」,指的是選項中的描述太絕對,不是題幹中的本意描述。等。下面中公教育通過例題帶大家了解一下此類題目的解答。
【例1】一項涉及67個國家的調查材料顯示:在19個國家裡,每4個人就有1個以上的人在挨餓,而且情況至今沒有改善甚至變得更糟。21個國家的飢餓率在上升,飢餓人口在20世紀90年代減少了近2000萬,但是如果不算中國,飢餓人口的數量增加了,南亞和撒哈拉沙漠以南是飢餓人群最集中的地方。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是:
A 20世紀90年代中國飢餓人口數量減少了
B 20世紀90年代全球飢餓人口數量增加了
C很多國家的飢餓率仍在上升
D全球飢餓問題至今仍未被解決
【答案】B。
【中公解析】從問法得知,這是細節題目,由文中「飢餓人口在20世紀90年代減少了近2000萬,但是如果不算中國,飢餓人口的數量增加了」可知,如果算中國的話,飢餓人口是沒有增加的,因此推出全球飢餓人口沒有增加。因此B的說法不正確。而其他的選項都是可以推出來的。
【例2】從我國古代文獻看,商代甲骨文中已經有「稻」字出現了,在《詩經》中已將黍、稻並提。春秋以前,因我國北方種稻量少,水稻被列為五穀之末,如「禾、稷、菽、麥、稻」;而至宋代,便因種植數量多而升至五穀之首了,民間更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到了明代,更有天下穀類「稻居什七」之說,稻米成為我國的主要糧食。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是:
A水稻從商代開始種植
B春秋時期北方不產水稻
C宋代人以稻米為主要糧食
D水稻在我國古代長期為五穀之一
【答案】D。
【中公解析】從問法可知,這是一道細節題,我們要首先觀察選項,文中首句「商代甲骨文中已經有稻字出現了」,混淆時態,可以推出A選項不正確。文中第二行「春秋以前,因我國北方種稻量少」可知,B選項錯誤,犯了與文相反的錯誤。文中第三行「而至宋代,便因種植數量多而升至五穀之首了」可以推出C選項不正確。而D選項為正確答案。
中公教育專家相信考生由以上兩道題目可以看出,片段閱讀中的細節題的考試角度還是比較明朗化的,選項中設置的易錯點雖然比較瑣碎,但是都很簡單,只要做題時足夠細心,拿分是很容易的。雖然每年考查的題量不是很多,但卻是每年都會涉及到的。所以希望每位考生能認真對待,好好準備。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提醒您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閱讀資料:2017國家公務員考試最新資訊一覽
關注廣東中公教育微信號gdoffcn,掌握一手國考資訊!
歡迎關注(中公國家公務員考試頻道),及時掌握國家公務員考試信息!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gdoffcn)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