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中之重。文書越早開始準備越好,哪怕不真的寫,也要在腦子裡積累素材,到時候寫下來就很順手。文書長度,我Advisor的建議是每個問題double space、Times New Roman 12 Font, 1-2頁,總共3-6頁。具體提交流程在Albert的Application Center裡可以找到。
Internal Transfer Prompt的第一個問題:
1. What has changed since your enrollment in your current program that has prompted you to seek an internal transfer admission?
這裡的重點自然是「What Has Changed」, 去參加活動就是回答這幾個問題很好的引子。你可以寫一個契機——「在去Morgan Stanley參觀的時候,和Bankers交流時讓我對金融產生了興趣,我發現原來…)」又或者——「在學習Microeconomics的時候,和教授的交流/課上做的project讓我發現……原來經濟/金融如此有魅力…」儘量寫的具體一些。寫完以上,你還要提到為什麼目前所在的學院沒辦法滿足你的需求。
但是我建議不要貶低現在所在的學院。我一開始寫文書的時候稍微批評了一下LSP,因為我覺得Cultural Foundations這門core真的不好玩。但後來我去Writing Center找老師修改的時候,他說讀起來感覺我浪費了一兩年的青春一樣。這樣給Admission的印象很不好,因為它是希望你能利用身邊資源,所以一個更優解是,強調你將如何把已經學到的東西帶到Stern。
比如說,我自己很喜歡LSP的哲學,在文書裡我就寫了我可以把哲學的批判性思維帶到Stern,日後應用在商業裡。就算真的不喜歡現在所學的科目,也儘量體現出自己的open-mindedness和flexibility,這些也是在商業裡成功的必備特質。
同時,你也可以提一嘴為什麼現在學院的活動/資源對你來說不夠有吸引力,但一定要寫的具體、有說服力,不可以說你就覺得它們沒有意義。
Internal Transfer Prompt的第二個問題:
2. 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to prepare for study in your proposed new school or college and/or major?
第二個問題其實就是讓你羅列一下上過的課和做的課外活動。如果你商業相關的課外活動很少,那就闡述一下已經做的那些活動讓你獲得了什麼技能,這些技能又能怎樣被你應用到商業之中。比如,通過教小孩,我學會和一個與我背景不同、年齡不同的人溝通交流,這種為人處世的技能對於商業就十分重要。
Internal Transfer Prompt的第三個問題:
3. Briefly describe how you feel your educational goals can be better achieved in this program of study?
所謂「educational goals」就是你想學什麼,Stern又能怎樣幫助你學到這些東西。寫這個問題的時候不能馬虎,很容易就寫的特別vague,讓Admission讀的一頭霧水。
建議同學們可以從自己的經歷入手,比如實習/參加社團的時候發現自己對哪一方面感興趣,想要進行更多了解,然後列舉Stern有哪些課/資源可以教你這些東西。一定要寫的越具體越好,多翻一翻Stern的網站和Course Search, 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項目/課程,然後寫出自己對這些資源感興趣的原因。寫這一篇其實比想像的簡單,因為這些資源為什麼好網站上都告訴你了,只需要結合一下自身經歷就可以寫得出來。
全部寫完記得多給別人看一看,Stern還會讓你選擇附上你的簡歷,這項任務找Wasserman預約appointment就可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