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暑假已經逐漸接近尾聲了,大人們假期裡一如既往的工作著,可能沒有感覺,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的假期餘額已不足了!
暑假期間,孩子們的作息大多是沒規律的,相比在學校,肯定是有很大不同。
比如:瘋狂的打遊戲、四處玩樂、錯亂的作息時間、假期懶散的行為習慣、不及時完成作業…….
孩子這些「假期症候群」的表現,家長開學前不重視,必然會影響新學期。
聰明的家長,孩子開學前兩周,就已經做起讓孩子「收心」的工作,其他家長們也要抓緊執行哦。
1、減少孩子的遊戲時間
孩子在假期生活裡,娛樂活動自然會增加。電子遊戲更是如今大部分孩子的必選娛樂項目。
不少孩子假期遊戲成癮,不能自拔,家長必須警惕。
適當的控制孩子的遊戲時間,是幫助孩子「收心」學習的第一步。
孩子沉迷遊戲,並不是沒收電子產品就可以除去病根的。
這種行為上的奪取,只是沒收了孩子作案的工具,家長在心理上並沒有尋找好遊戲的替代物,填缺孩子的空虛、癮戀。
遊戲勝負輸贏,會帶給孩子成就感,家長的控制也不能簡單粗暴。
幫助孩子收心,戒掉遊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所以,從現在開始,減少遊戲時間,讓孩子練練字、讀讀書,分散孩子注意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2、增加孩子的學習時間
幫助孩子「收心」一定要落實到知識的學習上。
有些上小學的孩子,暑假作業還沒寫完,每天在家吃喝玩樂、懶惰拖拉,學習的習慣早就拋在了腦後。「心都飛走了」,真不知道這樣下去開學怎麼辦!
相信這也是很多家長的困惑。
開學在即,家長不幫助孩子完成「知識學習的收心工作」,孩子上課肯定心不在焉,跟不上隊。
挑燈夜讀、臨時補作業,是很多孩子假期一貫採用的學習方式。
避免這種惡習的重複發生,家長就應該儘早從知識學習上幫助孩子收心。
所以,對於孩子假期作業的完成情況,千萬不要等到最後一刻才重視。
離開學還有時間,每天規定孩子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之外,父母還要幫助孩子樹立從先到後、從少到多的學習意識。
先讓孩子完成各科作業,再做好預習工作。先引導孩子每天堅持一小時閱讀,再增加其他學習習慣的時間安排。
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心理學上來講,既穩定了孩子的心態、情緒,又達到了行為習慣的有意識培養。
3、調整好孩子的生活作息
不管是假期還是日常的學習時間,必要的生活作息習慣不可以丟棄。
一個暑假下來,孩子作息生物鐘早就混亂。白天不起、晚上不睡,生活沒有約束,久而久之就會患上「懶癌」「拖延症」……
甚至,會導致孩子開學上課無法快速進入狀態,上課無精打採、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
開學前監督孩子,改善作息習慣,是幫助孩子「收心」的定心丸。
只有適應了正常的作息規律,才能快速的幫助孩子回歸學習狀態。
父母要督促孩子早起、監督孩子早睡。
但是,往往很多家長經常使用語言暴力,要求孩子早睡早起。有時還會控制不住情緒辱罵孩子。
家長在幫助孩子調整作息時間的時候,要讓孩子感受到關愛,消除孩子對命令、懲罰的抗拒心理。
與此同時,家長還可以適當增添孩子白天的運動項目,改善孩子的飲食。孩子活動多了、身體健康平衡,自然也就早睡。
另外,父母還要做到以身作則,早睡早起。給孩子「收心工作」樹立一個榜樣。
4、幫助孩子做好新學期計劃
制定合適的計劃,能夠提高孩子學習效率,幫助孩子快速「收心」。
新學期計劃的設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家長萬萬不可包攬孩子的計劃安排。
長時間的教育分離狀態,孩子難免對於新學期會感到迷茫。
與孩子一起回顧假期生活,引導孩子樹立好長、短期學習計劃是「收心」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
長期計劃是以整個學期時常為時間線,從總體上對各學科的學習作出全面的計劃安排。
短期計劃以一到兩周為宜,每天的學習內容、學習目的、學習措施作出詳細具體的安排。
計劃的安排,最忌諱虎頭蛇尾。一旦與孩子設定好計劃,家長要做好隨時備戰的心理。
跟進孩子執行的同時,適當滿足孩子娛樂計劃、貪玩的天性,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