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裡屯的繁華很多遊客眾所周知,熙熙攘攘的人流,夜晚更是燈紅酒綠,來這裡逛街和就餐一舉兩得。在工人體育場內工體東門富國海底世界附近,有一家有璟閣港式餐廳三裡屯店,高挑的門臉氣派,中堂敞亮很吸引人,雕梁畫柱古色古香,和現代感氛圍相融合碰撞,舒適度高,戶外露臺可以觀景,夏天來這裡可以見到一大片池塘風景優美。
餐廳以粵菜為主,屬於新派粵菜融合菜兼有創新西餐,整體菜品突出食材本身,沒有過多的添加,清淡很符合我的口味,有大哥紅豆包,大哥奶茶的介紹,二層有一面牆是影星成龍的肖像照,一打聽原來是和成龍合作的明星餐廳,一起看看我點了哪些好吃的!
粵式風味的燒味拼盤:粵菜中的燒味一定嘗嘗,經典的搭配,燒鵝,燒雞還有叉燒肉,每一樣配上不同口味的蘸料,下酒小菜必點之品。
木瓜燉牛展湯:初冬的北京天氣有些乾燥,皮膚蒸發水份快,一碗滋補湯補水補氣,牛肉燉的非常軟爛,加上甜絲絲的木耳,清香不油膩,營養美味。
酥皮慄香焗走地雞:這是餐廳的明星創新菜,點的人非常多,外觀有點像西餐的酥皮雞湯,服務員一端上來,很有儀式感,只聽吱吱響,切開酥皮,露出一隻完整的雞,雞肉稚嫩,加上菌菇的鹹香。
鬼馬豉椒炒老虎蝦:這道菜極力推薦,很喜歡吃蝦的不要錯過,蝦彈帶著豉香,虎皮有點辣,還有青檸檬,百合搭配,非常用心的海鮮。
泰式杏鮑菇:第一次嘗到杏鮑菇單做,應該是經過油煎,加上泰式香料,薄荷,醬汁調味好很有特色。
橙味紅參:擺盤精緻,紅白蘿蔔經過醃製,爽脆可口,還有樹莓,看上去就食慾大增,餐前食用開胃,餐後可以解膩促進消化,冬吃蘿蔔夏吃薑很有道理。
脆皮的冰火菠蘿油:這道菠蘿油也是點擊率很高,看上去真不起眼,還以為是普通的菠蘿包,咬一口外皮酥香,加上黃油一起吃補鈣,提示一定趁熱吃,酥酥的掉渣。
青檸檬薄荷藍莓蘇打清爽冰涼,雖說是冬天,一杯蘇打水也是蠻解渴,可以不加冰薄荷味足。
下圖是餐廳中堂的木質結構局部,所用原木是老宅直接運移到北京,二層可以看到木雕精美栩栩如生。
進入餐廳有一處雕塑穿著羊毛毛衣,另一隻羊光禿禿的,演繹著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大家猜猜到底講的是什麼?
作者: 米蘭
知名旅遊博主、旅行視頻自媒體、多家平臺籤約原創作者。
原創圖文轉載須徵得作者本人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