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考古發現,現在溫哥華的斯坦利公園一帶,在大約一萬年以前就有原住民族在此生存,建有村落。
關於歐洲人涉足這個地區的最早足跡,稍有爭議的說法是,英國航海者於1579年到達這裡。西班牙人1791年航行至這一地區。1792年,英國航海家喬治·溫哥華航行到這一帶進行過勘測。歐洲人的首次登陸發生在1808年,一個叫西門·菲沙的歐洲人帶著他的船隊在如今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一帶登陸。1858年,這個地區發現金礦,引來了大約2萬5千名淘金者。1862年,首個歐洲人村落形成,大約位於現在被譯為「滿地寶」的港口區域。1863年,誕生第一個鋸木廠,是此地伐木業的開端。後來又出現另一家鋸木廠,並因故搬到離海與河接口更近的地方。1867年,這家名為「喜士定」的鋸木廠附近建立了一間酒吧,就形成現在的煤氣鎮最古老的「鎮種」建築。1870年,殖民地政府在這裡建立了格蘭維爾鎮,後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總站就設在這裡。1886年4月6日,正式設立溫哥華市。同年6月13日溫哥華失火,整座城市被毀。後來重建了城市並成立溫哥華消防局。新大陸的城市貌似都有類似的歷史:發現資源-人群聚集-建立村落-建立鐵路。現在,地球上的資源已經開發得差不多了,新城市的模式似乎有一點點改變,現在的新城誕生模式大概是這樣:發現美景-媒體擴散-公司開發-吸引遊客-城市擴建。
溫哥華得山水之利,氣候很好,也許有點類似於昆明吧。溫哥華連續多年被聯合國人居署評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溫哥華的景點有:斯坦利公園,卡皮諾吊橋公園,伊莉莎白女王公園等。
1斯坦利公園。總面積為6070畝。有觀海步道﹐海灘﹑湖泊等。參觀時可注意體驗其如下特點:斯坦利公園極少人工景物,卻擁有城市內的大面積原始森林,以紅杉等針葉樹木為主。這真是相當值得自豪的。公園內還可能見到浣熊。另外,設在裡面的動物園和水族館也值得參觀。斯坦利公園北端,為橫跨海灣的獅門大橋,一條長約1660多米的3車道懸索橋。
2卡皮拉諾吊橋公園。卡皮拉諾吊橋全長137米,懸掛於卡皮拉諾河湍急的水面70米之上。19世紀末,喬治.葛蘭.麥基與他的妻子在當地印第安原住民的幫助下,用粗麻繩和香板木搭建了這座吊橋。1914年,又用混凝土鞏固兩端索架。可買票體驗。
3伊莉莎白女王公園。1939年,當現在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還是伊莉莎白公主時,跟著她老爸-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和她老媽-王后伊莉莎白一世訪問溫哥華。為了對英國王室成員的到訪表示歡迎,特地將這個位於溫哥華最高處的公園更名為「伊莉莎白女王公園」。這個公園除了可以登高俯瞰全市外,還有一個半球形植物溫室值得參觀,當然還有其他諸多花草美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