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9月27日消息,為切實規範辦刊行為,發揮科技期刊對科研成果的認證把關作用,中國科協組織編寫了《科技期刊出版倫理規範》,在第十五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正式發布。這是中國科協編撰出版的「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專題研究系列叢書」分冊,也是中國科協貫徹落實《關於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完善科學研究自律規範、防範學術不端行為,助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重要舉措。
該書共分8個章節,34萬字,深入闡述了出版倫理學和學術誠信的內涵和外延,從作者、審稿專家、期刊編輯等期刊出版的不同參與者角度系統總結和歸納了科技論文寫作與投稿、同行評議、編輯與出版者的倫理道德規範,從期刊的著作權管理、期刊對學術不端的認定和處理、防範學術不端的技術手段等方面提供可操作的準則與規範性指導。在編制過程中,編撰團隊參考了大量科研誠信研究成果,查閱了國內外相關文本,力求保證內容更加系統、更加具有核查性。書中介紹了當前國際上主要的編輯出版倫理道德規範或指南,收錄了近年來國內15個有關學術道德建設的政策法規和公約,選取了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推薦的12個信函範本和科學編輯委員會推薦的23個信函範本,以期為我國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提供參考和借鑑。
當前,學術倫理既是國際學術界熱點,也是我國科研管理部門、科技期刊領域共同關注的重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於2018年5月30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於2019年6月11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強調科研誠信、學風、倫理等相關方面的建設。期刊出版是科研誠信全方位建設的重要一環,制定科技期刊出版倫理規範、加強學術誠信宣教與管理、推進學術不端治理是科技期刊出版倫理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四部門近期聯合印發的《關於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明確指出,「加強和完善期刊三審三校、匿名審稿等內容生產把關機制,建立論文作者及期刊從業人員誠信體系,完善學術不端行為預警查處機制,築牢學術誠信和出版倫理底線」。
中國科協有關工作人員表示,希望該書的出版能夠為我國科技期刊應對學術不端問題提出可參考、可操作的準則,切實引導我國科技期刊更好發揮在科研誠信建設中的作用,規範辦刊行為,提高審稿質量, 加強對學術論文的審核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