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2019年畢業典禮現場 圖片來源於華中科技大學
2014年8月31日,一條「武漢迎『全世界最大學生潮』」的新聞在微博上被廣泛轉發,「湖北省武漢市是的全球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在校生超過100萬人,開學期間,部分學校集中區域周邊交通流量將比平時增長10%至15%。新生報到,老生返校,武漢江城交通將面臨很大挑戰。」2017年,情況發生轉變。當年9月,第一財經的報導「重點城市高校在校生比較:廣州人數最多,但京滬實力最強」,文中提出,「目前廣州的本專科在校生達到了105萬,位居各城市首位。在研究生方面,北京、上海、武漢、南京、西安位居前五。」而僅僅在一個月後,長江日報發文,標題直接了當,「在校大學生位居全球大城市第一名」。文中稱,「2007年,武漢地區在校大學生達104.11萬人,首次超過北京、上海,居全國各城市之首。此後,這一數字一直呈上升趨勢。如今,武漢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總人數最多時已達130萬人,不但超過了北京、上海、廣州,還超過了紐約、倫敦、莫斯科、巴黎、柏林、東京等知名國際大城市,位居全球大城市中第一名。在校大學生數量穩居高位,也是武漢高校實力的體現。」之後,許多媒體在談論這一話題時,均援引了長江日報的數據和觀點。尤其是在2017年至2019年各大城市陸續掀起人才爭奪戰之後,這一數據更是被廣泛引用。庫叔注意到,或許是統計方式的不一致,僅以2017年為例,各大城市的在校大學生數量的準確數字存在較大偏差。在庫叔看來,學生數量並不能完全等同於高教實力,糾結這一數據並無太多意義。事實上,雖然廣州和鄭州在校學生數量多,但若論高教綜合實力,尚未進入第一陣營。而北京和上海雖然在校大學生數量並非最多,但好大學居多,高職大專生佔比較少,整體高教實力十分雄厚。而武漢和南京因雙一流大學較多,綜合高教實力緊隨其後,在伯仲之間。同樣,深圳雖然高等院校數量不多,在校大學生數量只有廣州的零頭,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全國科技立立異的高地,匯聚了海內外的英才。當然,我們也需要指出的是,深圳的高校數量和在校學生數量都在逐年俱增。資料顯示,近年來,深圳已經吸引了北大、哈工大等一大批名校在當地設立校區。當地媒體報導稱,深圳計劃未來10年投入1500億元,集中資源辦更多高水平大學,力爭到2025年高校數量達到20所左右、在校生超過25萬人,成為高等教育強市之一。恰如網絡上「武漢和廣州都號稱在校大學生數量居全國之首,到底哪個是第一呢?」這一問題,排名第一的回答是:武漢真沒必要跟廣州爭這個什麼在校大學生數量第一,最終能否促進經濟發展還得看教育的質量,也就是培養的大學生素質。△「在校大學生最多的城市」這一話題備受關注。
在庫叔看來,更重要的是,這些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人才,能不能選擇留下,為這座城市發光發熱,貢獻才智,才是關鍵。人口是經濟活力與發展的關鍵,高教實力並不雄厚的深圳一再證明人口對於經濟的重要性,武漢要繼續保持中部領頭羊的優勢,必須繼續壯大自己的人口,吸引人才留下,吸引人才前來,才能支撐不斷升級的產業。THE END
資料來源:第一財經、長江日報等
編輯:果子李
輪值主編:黃瑩
內容總監:王十一
實習生龔曉粒對此文亦有貢獻
商務合作請聯繫:027-87616749
▼
出品:關山大道智媒編輯部
長江財經智庫
長江日報(光谷)數字產品實驗室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