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當清華校長,讓清華大學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2020-08-10 古史集談

當你走進清華大學的校園裡,你會發現「周詒春」這個人在校園中,無處不在,但你要是仔細問起「周詒春」,卻沒多少人知道這個人以及此人背後的故事。劉師舜曾這=這樣說道:「我等無清華,無以至今日,清華無周校長,無以奠其基」。周詒春就是清華大學在初創時期的拓荒者和領導者之一,將清華大學脫離美國的控制,成功改造成愛國的民族大學的清華「老校長」。

臨危受命的「清華校長」

周詒春出生在被稱之為「狀元之鄉」的安徽藍田鎮。雖然周詒春年少有為,不僅曾就讀於耶魯、威斯康辛等名校,還取得過進士,擔任過孫中山的英文秘書、中華民國的農林、衛生部長,但他這一生作為人所稱道的大概就是「清華校長」這段經歷了。

唐國安在臨終前,將清華託付給了自己十分欣賞的學生周詒春。就這樣,年僅30歲的周詒春,接受了老師的臨終囑託,成為了清華史上最年輕的校長。但當時的清華學堂,實際上是美國人用著「庚子賠款」的錢創辦的,實際上受著美國的操控,是一所名副其實的「遊美預備學校」。

這讓接管清華的周詒春愁的不可開交,為美國培養人才,有違他辦學的理念。謹記中國人的身份的周詒春決心,要讓民族教育獨立,將清華改造成中國的民族大學,擺脫美國的控制。於是他開始和詹天佑等人創建歐美同學會,將海歸的留學生聚集在一起,為清華凝聚師資力量。又向外交部提出將清華逐步擴大到大學的程度是清華未來發展的當務之急。在周詒春不懈的努力下,清華鄭世聰一個預備學堂成功過渡為獨立大學,擺脫了美國的控制。

說一不二的「強硬校長」

著名的作家梁實秋也是清華學子中的一員,他曾回憶見到周詒春校長的第一面的情景。他稱:「見到周校長的第一刻就覺得戰戰兢兢,他身上自帶的威儀讓人懾服」。以嚴厲形象示人的周詒春在學校的管理上也是「說一不二」,十分嚴格。因為當時上清華的學生普遍家庭條件優越,為了不讓學生養成涉密的作風,他規定在校學生一律只準穿布衣,家中給的零用錢要由學校進行保管,並且每月都要寫用錢的總結報告,每一星期都要向家中寫封家書。

而在日常管理上,在周詒春的帶領下,清華紀律嚴明,每天早上七點二十早餐點名,晚上十點就強制熄燈睡覺。而對於這些,周詒春說:「清華學校歷來之宗旨,凡所以造成一完全人格教育,未嘗不悉心盡力,而為種種設備」。正是因為周詒春制定的這些看似強硬刻板的規章制度,才培養出了清華大學追求效率、尊重製度的「行勝於言」文化基因。

清華學子三次請求回歸的校長

1917年,段祺瑞上臺加之外交部爭相搶奪清華校長這個「肥差」,便有了北京教育界黃正明等人向外交部控告周詒春九大罪狀,其中有一條就是「消費浩大、任其揮霍」。之後周詒春便遭到了董事會的調查,離開了清華。

但當清華學子們知道周校長離職後,紛紛不舍,全體集合,穿著軍操制服,舉著槍向他致敬。後來,20世紀30年代初,清華大學甚至掀起了「三趕校長」的風波,在學生們的齊心協力下,吳南軒、羅家倫、喬萬選三個不受學生歡迎的校長相繼在學生們給的壓力下離職。學生們還曾派代表去到周詒春家裡勸他回來。但周詒春依然堅持當初的「既遭時忌,願讓賢能」,不願回去,學生們這才作罷。

結語

回顧清華大學的發展歷史,周詒春對清華的校風和學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沒有人知道清華大學的校訓實際上是被攔腰斬斷的。周詒春原本定的校訓為十六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然而卻在後來逐漸被忽略了後面八個字,就像人們記得梅貽琦、記得蔣南翔,卻遺忘了這個讓清華走向獨立的周詒春一樣,實際上這是讓人感到失望的。「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是如今為什麼會存在清華大學這個獨立的高等學府的兩大核心原因。正是因為有了周詒春,有了他堅持的「獨立」和「自由」,才有了逐漸脫離美國的清華大學,才有了如今閃耀在各個領域的「自強不息」「獨立自由的」清華人才。

相關焦點

  • 30歲當清華校長,讓清華大學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卻被人遺忘
    上個世紀初,美國伊裡諾大學校長詹姆士就給總統備忘錄寫道:「使用從知識與精神上支配中國領袖的方式,而控制中國的發展,為了擴張精神上的影響而花些錢,收穫得更多。」 通過教育傳播思想,從而達到控制中國的目的。 上個世紀初,也就是使用這樣的「套路」,用「庚子賠款」「無私」支持舊中國教育事業。
  • 30歲任清華校長,讓清華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如今或許已被人遺忘
    經常聽到有人說:清華大學就是美國的預科班。身為國內頂級名校,卻一直在向美國輸送人才。超過80%的清華學子,學成之後都留在了美國,再也沒有回來。其實許多人不知道,清華大學在一百多年前創立之初,就是「美國大學的預科班」。
  • 他是清華第二任校長,中國首位名譽博士,如今卻漸漸被人遺忘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我國著名高校——清華大學的校訓。清華大學的奠基人,就是這個校訓的提出者。周詒春為清華培養的人才和創建的各項制度還有他開創的教育理念,放在如今社會仍舊讓人感到十分敬佩。二、擔任清華大學校長,立志改變清華現狀清華大學在最初只是一個留美的預備學校,經過幾十年的改革與發展,最終才成為了如今的中國頂級高校。清華大學的蛻變離不開國家的支持,離不開那些才華蓋世清華校長的辛苦付出。
  • 他清華大學校訓提出者,30歲擔任清華校長!開創眾多教育界先河!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說起中國大學的校訓,清華大學的這一校訓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但是,很多人並不一定知道這個校訓的提出者。他就是清華大學的奠基人,清華大學的老校長周詒春。今日之清華歷經百年滄桑,成為中國高校之翹首,這位老校長在其中功不可沒。
  • 中國近代第一位博士,清華最年輕校長,把清華學堂變成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第二任校長周詒春他是清華大學的奠基人,是清華第二任校長。學成歸來時,他也不過才20多歲而已,而此時國內一片混亂,但正所謂亂世出人才,也是他大展拳腳的好機會,先是擔任了孫中山先生的秘書,後又出任清華學校的第二任校長。清華大學的由來還和列強侵華有關。
  • 19歲考入清華,30歲成為清華教授,40歲成美院士的顏寧,如今怎樣
    顏寧是我國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與博士生導師,在學校裡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學生。那麼,這位顏寧教授為何會受到那麼多人的評價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顏寧教授她的傳奇人生吧!顏寧19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清華, 畢業後留學美國取得博士學位1977年出生於山東的顏寧,她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驚人的學習天賦,她的成績在年級裡總是名列前茅。顏寧在參加高考之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我國的清華大學。
  • 曾幫著美國人,破解中國北鬥衛星的清華女學霸,如今成了啥樣?
    曾幫著美國人,破解中國北鬥衛星的清華女學霸,如今成了啥樣?眾所周知,每年的高考期間,都會湧現出一批天才學霸,他們能夠考到高分,進入北大、清華等名牌院校學習,但如果不能以自身所學,報效祖國、報答社會,那就只是天才,而不是人才,而筆者今天要說的這一位,恐怕連天才都算不上,曾幫著美國人,破解中國北鬥衛星的清華女學霸,如今成了啥樣?
  • 美國萊斯大學校長訪問清華
    美國萊斯大學校長訪問清華清華新聞網9月30日電 (記者 李含)9月29日,美國萊斯大學校長李達偉(David Leebron)教授訪問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與李達偉教授進行了會談,並共同續籤了兩校校級合作協議。
  • 她26歲嫁清華校長 為支持丈夫擺地攤 62歲到醫院當護工 長壽100歲
    蔡元培先生擔任北大校長11年,奠定了北大在中國大學中的崇高地位;同樣,梅貽琦先生任清華大學校長達17年之久,奠定了清華的校格,為清華大學也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的四大哲人,對中國的大學教育立下了不朽功勳。
  • 為什么正宗貨清華大學不在大陸?美國庚款也是退給那個「清華」!
    為什么正宗貨清華大學不在大陸?美國庚款也是退給那個「清華」!提起清華大學,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北京的清華大學,其實除了北京清華大學外,臺灣也有一個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發展的來龍去脈,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清華學堂、北京清華大學(1911-至今)、西南聯大(1938-1946)、臺灣國立清華(1956-至今)。 美國的庚款返還運動後來也是把錢給的臺灣的清華大學。
  • 清華校長梅貽琦也擺地攤?
    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也是清華史上任期最長校長。剛出任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就放棄校長可以享受的免交電話費、免費僱傭家庭幫工等「特權」。辭去司機,自己學開車;辭去廚師,讓夫人下廚,甚至連學校供應的兩噸煤也不要。其實當時清華有相當豐厚巨額庚子賠款基金,可梅貽琦卻分文不取。
  • 清華大學歷任校長
    浙江嘉興人。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獲哈佛大學商業管理碩士學位。1921年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參事,1922年任清華學校校長,1928年去職。曹雲祥擔任清華學校校長5年多,實現了將清華由一個中等程度的留美預備學校改辦為完全大學的計劃。報請北洋政府外交部批准了《清華大學工作及組織綱要(草案)》,將清華學校改組成大學部、留美預備部、研究院三部分。
  •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可能是「擺攤界」學歷最高的存在
    受美國人的要挾,作為校長,他不離開大陸是行不通的。1962年,73歲的清華校長梅貽琦因病去世,家中幾無積蓄,沒有私人住宅,住的還是辦公室。家中的寶貝,就是一個舊皮箱,裡面是整齊利落的庚子賠款基金使用帳本。
  • 清華校長梅貽琦就任演講:學術造詣不以數量計較
    當年清華大學能夠成為人們心目中最好的學校,就是因為具備這樣兩個條件—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為它提供了充足的經費,梅貽琦校長的人格風範為它步入輝煌提供了可能。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說起來比較複雜;但是梅貽琦先生的人格風範,卻是有口皆碑。然而由於時過境遷等原因,梅貽琦的名字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他的人格風範也幾乎成了絕響。
  • 美國耶魯大學候任校長訪問清華
    美國耶魯大學候任校長訪問清華  清華新聞網4月16日電 (記者 李含)4月15日,美國耶魯大學侯任校長彼得•薩洛維(Peter Salovey)教授、副校長琳達•洛瑞墨(Linda Lorimer)教授訪問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在工字廳會見了薩洛維教授一行。
  • 他是清華「永遠的校長」,為何卻在解放前夕,離開清華前往臺灣?
    這位老教授死後,比起與他齊名的那三位,可謂是哀榮備至,當時臺灣的最高領導人也就是「總統」蔣介石親手書寫輓聯,並且派人前往弔唁,海內外無數學者紛紛發來唁電,沉痛悼念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就是曾經執掌清華十餘年,帶領清華成為一流大學,走過最艱難的「西南聯大」歲月,位列「清華百年四哲人」,被譽為清華大學「永遠的校長」的梅貽琦。
  •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一個擺過地攤的偉大教育家
    校長梅貽琦就是這樣不畏強權,堅持原則,一心想辦好他心中的大學。 1948年,梅貽琦迫於無奈離開清華園,離開大陸,因為他有他的苦衷。 作為校長,他要保住庚子年賠款基金,那是清華的建校基金。而這筆數額巨大的基金,掌握在美國人手上。受美國人的要挾,作為校長,他不離開大陸是行不通的。1962年,73歲的清華校長梅貽琦因病去世,家中幾無積蓄,沒有私人住宅,住的還是辦公室。
  • 14歲考上清華,19歲到美國留學,這位神童的現狀卻讓人唏噓
    河南人何碧玉也是個萬裡挑一的天才,同樣是十三四歲的年紀,她以750分的高分考入清華,成功從學校畢業,如今雖說沒有「泯然眾人」,但現狀卻令人唏噓。何碧玉10歲就通過了一次全省考察,進入了市裡的一個教育實驗班,而且在4年時間裡,學完小學到高中的所有內容,14歲考上清華大學,學習生物科學。
  •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校長訪問清華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校長訪問清華清華新聞網3月20日電 (記者 李含)3月17-18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校長託馬斯·羅森鮑姆(Thomas F. Rosenbaum)教授率團訪問清華大學,並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第174講,發表了物理學前沿學術演講。
  • 羅家倫:「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和命名人,31歲的清華大學校長
    1928年,國民政府接管北洋政府之後,將「清華學校」改組為「清華大學」,是羅家倫力主在清華大學前加「國立」二字,否則絕不赴任,國立清華大學直接隸屬國民政府教育部管轄,31歲的羅家倫出任國立清華大學的首任校長。如果沒有恩師蔡元培的推舉和蔣介石的賞識,以羅家倫的資歷和年齡而論,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