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
413397
遼寧電視臺
「小學門前有售玩具錄音筆,宣稱『課堂錄音的利器,請老師自求多福。』」11月26日,有網友@瀋陽晚報官方微博爆料,卡通發卡、卷筆刀、手錶……這些看似普通的生活用品,如今成了暗藏玄機的「錄音神器」。
記者調查發現,瀋陽某小學女教師責罵一年級學生的音頻一經曝光,一石激起千層浪。商販藉此獲得商機,學生紛紛「神器」加身,老師們大吐苦水,表示很受傷。面對這樣的問題,您有怎樣的看法和觀點?記者就此採訪了社會各界人士。
記者調查:「錄音神器」銷售挺火
昨日,記者按照該微博網友提供的線索,的確在一所小學門前的文具店看到了所描述的錄音設備,類似一支雷射筆。「最近確實有些家長來買錄音筆。不過我們賣的都是玩具,錄不了多長時間,你要想錄老師講課,還得買專業的。」店主對記者介紹說,前幾天還賣過發卡、卷筆刀、手錶等花樣款式的錄音筆,不過現在暫時沒貨。
記者了解到,一些擺攤的小販都是趁著學生上下學的工夫賣錄音筆,銷量還挺火,而且主要還是老人帶著孩子過來購買。
老師傷心:感覺上課氣氛都變了
「有的學生戴著發卡款式的錄音筆,有的把錄音筆放在文具盒裡,更讓我想不到的是,有人把錄音筆縫在衣服裡,結果上課時不小心掉出來被我發現,當時特別尷尬。」皇姑區一小學老師很無奈,「感覺現在上課的氣氛都變了,說話也要小心翼翼的。感覺我像是一名特工,上課是在執行任務。」
對這種師生關係的悄然改變,瀋河區某小學一年級班主任李老師坦言「有點傷心」。「有次接孩子進校門,我眼看著一個學生的奶奶將一隻錄音筆打開放進孩子兜裡,心裡挺不是滋味。我們每天用放大鏡看孩子的優點,大家卻在用放大鏡挑老師的缺點。」
2009年教育部曾印發《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中明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採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對學生體罰、冷嘲熱諷、使用侮辱性語言等肯定不屬於適當的方式,而語氣嚴厲,表情嚴肅,聲音大些甚至是怒吼,總不為過吧?」這位老師說,他現在不敢像以前那樣批評學生了,生怕哪句話說重了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家長無奈:怕自家孩子吃虧啊
「今天老師批評誰了?」「老師上課說什麼了?」「學校有誰欺負你嗎?」……每天放學,陳女士都要向孩子拋出一連串問題。
陳女士告訴記者,「我們也不想這樣,但孩子剛上一年級,學校發生什麼事,她自己說不明白,我們又擔心新聞裡的事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記者採訪了十位家長,其中八位家長表示力挺孩子老師,一位認為老師一般,只有一位對老師有較大意見。「我和孩子班主任溝通挺好,絕不會讓孩子帶錄音筆偷錄老師。」家長張女士認為,買錄音筆其實是對老師的一種不尊重。「人無完人,老師們就是普通人。如果真的對老師的做法不理解,完全可以正面溝通。」
專家觀點:教育是藝術的批評
教育陰霾是否與信任危機有關?冷靜下來,教育的風向標究竟該指向何方?記者就此採訪了專家學者。
瀋陽市教育專家於永昌認為,教育本身就是批評,老師擁有批評學生的權利和責任。「我相信辱罵事件只是教育系統的個案,但家長的效仿行為是對教育行業的整體不信任。」家長不信任,老師放任不管,這種惡性循環一旦蔓延開來,最終受害者還是學生。孩子的心理不能傷害,教師的尊嚴同樣不能傷害。「老師應該有的放矢地批評學生,學生、家長應該抱著正確態度接受批評。」
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認為,教師行業被社會賦予了極高期待,教師批評學生其實是門藝術。「事件中女教師示眾式的批評,是孩子幼小心靈難以承受的。」張思寧建議,教育並非盡善盡美,家校應該互相理解。「老師對孩子要有足夠的愛心、耐心,家長也應體諒老師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