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香港12月16日電 (記者盛卉、史江民)提到香港,人們想到的往往是「購物天堂」、維多利亞港兩邊高樓林立的城市風光。雖然香港的土地面積只有1104平方公裡,卻擁有豐富的地質和生物多樣性資源,那裡迷人的自然風光足以讓遊客大吃一驚。人民網記者走進香港特別報導組造訪了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並在漁護署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參觀了位於西貢的中國國家地質公園,這裡被稱為「香港的後花園」。
「在香港從事自然保育和生物多樣化工作的工作人員大概有1300人,其中超過一半有博士學位,在這裡工作的同事都是香港社會的精英。我們有一支專業化的隊伍,能夠確保把我們的工作做到世界最好水平,這是我們值得自豪的地方。」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太平紳士黃志光先生向記者介紹了香港自然保育方面的情況和有關政策,香港的自然保育不僅是政府的事,民間也積極參與其中,比如大學、學會、傳媒等。幾乎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學會,這些學會每周都會去郊外監察。香港自然保育的資金方面由創立於1995年的「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來提供,至今政府已經投入了17個億。黃志光先生特別談到,自然保育的工作就是要解決好文明與自然的衝突,既要讓經濟發展,市民的居住條件得以滿足,同時也要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郊野公園是漁護署的中心工作之一,香港地質公園就是近年來漁護署重點打造的一個品牌,於2009年11月正式開幕,並被批准被「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目前正在積極申報世界級地質公園。地質公園裡最著名的景觀是東壩,這裡的六角巖柱由形成於1億4000萬年前(早白堊紀)的流紋質火山巖組成,並擁有全球範圍最廣的六角形酸性火山巖柱群。這些巖柱的高度達30米,直徑可超過1米,緊密排列,是西貢半島最突出的地貌特徵之一,景象十分壯觀。
地質公園裡的六角形火山巖柱群和沉積巖地貌開始為越來越多的港人所熟知和喜愛。這與漁護署工作人員採用各種為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廣地質公園是分不開的。推廣種類之多、設計之巧思令記者驚嘆。漁護署高級地質公園主任楊家明博士告訴記者:「我們非常重視對青少年教育,但教育一定要通過『好玩』的方式讓遊客接受。只有讓他們對地質知識感興趣,我們的環境保育才能長久延續下去。這些六角柱『公仔』立體書的設計花費了我們很多心思。考慮這些『公仔』的名字,我們就苦思冥想了三個星期,要讓孩子記住他們,愛上他們。」
在楊家明博士和陳羽嵐女士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香港的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公園裡的每處設計都考慮到了遊客的需要。「我們非常重視口碑傳播,要讓每位遊客回家之後,都可告訴親朋好友,這裡很美很方便。」楊家明說。每處景點的說明,沒有長篇的介紹文字,而是分若干小標題,讓遊客對所需要了解的情況一目了然。遊覽中心的展板設計是立體式的,不僅有適合成年人的較為專業的地質知識介紹,而且考慮到孩子接受能力和身高,設計了文字更淺易、位置更低的展位。為了方便遊客,他們還設計了特質的導遊筆,不管是在景點、還是在他們印刷的導遊圖等材料上,只要輕輕一點統一的「公仔」標誌,遊客就能聽到廣東話、普通話、英語、日語的解說。
遊客在遊覽地質公園之後,還可以品嘗這裡獨有的「地質大餐」,所需的用料雖然都是極平常的蔬菜、豆腐、海鮮等,但卻在廚師的巧手下,成為了一件件「工藝品」。每道菜都有兩個名字,一個是用料名、另一個是所模仿的地質景觀的名稱。比如一道甜品咖啡千層糕,它還有一個地質名叫「沉積地質美點」。地質餐推出後,受到了香港市民的歡迎,為香港媒體廣泛報導,成為提高地質公園知名度的又一個新鮮的亮點。
香港是一個節奏繁忙的社會,「香港後花園」為市民和廣大遊客提供了一個心曠神怡的休閒去處。漁農自然護理署堪稱「香港生態守護神」。有漁農署專業的團隊和許多民間人士的精心守護,我們有信心,香港的美麗完全可以持續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