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 卓越密碼:知識體系構建能力課程 ·
/01/
曾任世界銀行副行長的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在講座中曾經定義過什麼叫經濟學教授、經濟學家和經濟學大師(據同學對講座的記錄):一般我把經濟學家分成三個層次:
一個層次是"經濟學教授",一個是"經濟學家",一個是"經濟學大師"。
一位好的"經濟學教授"必須對現有的理論、文獻非常的熟悉,能作很好的歸納、總結,並且能夠很好地講解。如果對現有的文獻不熟悉、理解的不透徹,那就不是好的"經濟學教授"。
一位"經濟學家"則要求能夠根據新的現象提出新的理論,對經濟學科的發展做出貢獻。
"經濟學教授"和"經濟學家"的差別就像"畫匠"和"畫家"的差別一樣。"畫匠"能夠把別人的畫重新繪製的非常好,或者說能夠把傳統的技巧掌握得非常好。"畫家"則要求能夠推陳出新,不管是從意境還是構圖上面都能有所創新。
"經濟學教授"和"經濟學家"的差別也是這樣的,學習現有的文獻、理論只能夠成為"經濟學教授",要成為"經濟學家"必須從研究現象開始,從那些不能被現有理論解釋的現象中提出新的理論來。
和"經濟學大師"相比,"經濟學家"貢獻的是一個個小理論,從每一個小理論來看是內部邏輯自洽,而且理論的推論和所要解釋的現象也是一致的,但是每個理論之間經常會打架,無法形成一個"一以貫之"的體系。
"經濟學大師"的貢獻則是創建一個新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裡面包容很多新的小理論,這些小理論分開來可以解釋這個時代的許多新的現象,合起來則成為一個"一以貫之"的內部邏輯自洽的理論體系。
只有掌握了導致一個時代變革的最外生變量,並以此作為邏輯出發點,才能構建一個既能解釋這個時代許許多多的現象,又是內部自洽的理論體系,而只有具有大的胸襟和眼光,才能夠從各個不同的現象中去發現背後具有決定作用的外生變量。
總結一下,按照林毅夫教授的說法:
經濟學教授是「學別人的「:能夠理解、講授已經成熟的理論;
經濟學家是片段的、點上的解釋現實現象:能夠解釋新現象,但是只能「碎片化」地解釋;
而經濟學大師則是體系化的創新:通過創造新的理論,這些理論能夠解釋大部分的主要現象,可以開宗立派!
/02/
中國航天的人才規模和培育在全球航天領域都堪稱出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將他們的科技人才分為5個層級:骨幹、專才、將才、帥才和大家,並將每個層次進行了界定:
骨幹就是專業主管,能夠獨立解決實際問題;
專才就是各專業領域的技術帶頭人,主導技術發展;
將才是航天型號研製的總指揮和總設計;
帥才是重大工程的設計師系列總師和領域首席專家,解決重大關鍵技術問題;
大家就是傑出科學家,引領航天技術的發展。
而關於對這些人才的培養,中國航天的說法是:工程實踐、培養骨幹;長期積累,培養專才;一專多能,培育將才;艱辛歷練,造就帥才,重德修身,成就大家。
我國的航天系統的確培養了大量各個層級的人才。我們從外部理解,其人才培育的方法除了上面所說的以外,還在於入口的人員素質不錯、今年航天項目機會多讓人才有更多機會參與、必須完成的任務「逼迫」人才成長、外部知識稀缺刺激了創新等,當然傳統的培訓、交流等技術管理方式方法也功不可沒。這個分層的依據,在開始是技術程度,後面其實是協調控制管理(協作)的能力。
1980年,Stuart 和Hubert Dreyfus兄弟發表了一份18頁的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提出了德雷福斯技能獲取模型(Dreyfus model of skill acquisition)當時他們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主要是研究操作和教育領域的技能工作者,包括飛機駕駛員、棋手、汽車駕駛員、學習一門外語的成年人。後來他們將這個模型也用到很多地方,譬如醫院護理人員的能力提升。
在德雷福斯技能獲取模型中,他們把能力水平分為新手、高級新手、勝任者、精通者、專家5個層次,每一階段都有相應的判斷標準。德雷佛斯模型主要研究對象是技能型人才,他的分級依據主要是2個:指令和規則、模式與直覺,依賴人們對指令和規則的依賴程度去劃分新手、高級新手、勝任者等,依據模式和直覺的程度去劃分精通者和專家。
這個模型有其可以借鑑的部分,也有其局限性。
譬如它的研究對象更多是技能人才而非更複雜的知識工作,實際上知識工作的專家也不是僅僅依靠直覺工作,他們也需要嚴格的推理與分析等。
更重要的是,它沒有關於專家在知識創新上的說法,專家不僅僅要做那些已經有明確路徑和步驟的工作,更要做那些新的沒有明確方法的工作。
/03/
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人進入職場,距離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有多遠?要經過哪些步驟才能真正地達到專家的水平和能力?
借鑑前人的研究和實踐,通過我們的調研分析,按照解決問題的熟練程度(按照指令到自動化、直覺)、能否創新出新的方法和手段從而對行業有所貢獻兩個維度,我們將普通人從入門到專家簡單的劃分為五個步驟:
探索期:從學校到職場,每個人都有一個探索的過程,處於這個階段的人尚沒有個人明確的發展目標,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領域和方向,只能進行不斷嘗試。
新手期:無論主動或者被動,基本確定職業目標,但在這個領域的實踐和學習都是初始狀態:會有人給他分配某項任務、活動要求其去完成,他也會參與項目的某一部分.
這個人也許學歷很高,但還沒有參與過多少項目和完成過真實的任務,可能只有理論知識而實際工作的經驗欠缺,這種情況就屬於新手期。
勝任期:在這個階段,無論效率高低和完成質量的好壞,他能夠完成比較常規的活動、項目和任務。對於困難的要求,經過學習和請教,也能夠完成。
大部分人窮其一生,只走到了這個階段。由於欠缺進一步提升的動力和機會,所以在工作上他們以完成任務和要求為己任,很少考慮進一步的提升和發展。或者雖然有想法,但很少真正去做也欠缺機會。
高手期:在這個階段,他們不僅能夠高效完成簡單常規的要求,還能完成複雜困難的任務和要求。對於他們負責的工作能夠得心應手地完成,積累了許多模式和套路,形成對於工作的直覺,很多任務和工作可以自動化地實現.
這樣的人在許多機構內部,通常已經被他人視為專家。
專家期:在這個階段,他們對於常見工作都有自己的模式和套路,形成對於工作的自然反應。
他們對於職責內的工作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並且可以從更大的背景下思考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的範圍和限制在哪裡。
這個時候,他們不僅僅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夠站在更高的層面上「替」整個行業和領域思考和實踐,能夠創新出系統化的方法論,解決新的、更複雜和宏大的問題。
/04/
能否創造出新知識,是衡量頂尖高手的標準!
衡量頂尖高手(專家)的標準,從來只有一個。
與科學家通過實驗創造新知識相區別,大部分知識員工在工作場景下創造出來的新知識通常是片段的思想、觀點、方法、技巧等內容,表現為模板、模型、模式,適用於自己工作的環境,能夠解決自己或者同事的問題。
在人工智慧環境下,凡是有明確成熟規則的工作遲早會被替代,所以人的核心價值就在於能夠創造出新的規則(新知識)。
能創造規則的人才更有價值。
創造新知識並不容易,需要有持續的學習、大量的實踐、深度的思考,大部分普通人欠缺這方面的意識,也沒有相應的訓練並不具備相應能力。
但它又是如此重要,個人成長的核心繫於此上!
高手和專家一定是在你這個崗位和領域、行業有創新才算,而這個創新大部分表現為能夠總結、提煉歸納出不同層級的套路來。
只不過高手總結的套路是零散或者應用範圍有限的,而專家的套路更多、更深刻和抽象,能夠被應用於更廣泛的場合和情景。
要想真正歸納提煉出高水平的套路,你必須有廣博的知識和對行業與問題的深刻洞察,大量的實踐經驗還要具備概念能力從而能夠以較高的層次去俯瞰行業面臨的問題與困難,同時結合對用戶需求的理解,才可能真正創造出靠譜的套路。
從職業生涯的過程來講,每個人都需要先具備套路的思維方式:用套路、總結套路、創造套路,這是讓你更快速長進的一把利刃。而不是只沉溺於一個一個問題的解決或讀一本一本的書。
我們既需要讀書解決問題,也要能夠抽離出來,從更高和更深的層次上反思提煉,抽象簡化成框架模型等套路,指導更廣範圍的實踐。
(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與《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