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星新聞
原標題:退休後入坑保健收藏品,77歲老人積蓄花光,為省電不敢用冰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滿桌都是老彭的「收藏品」
老彭的屋子被他的「收藏品」擠得滿滿當當。除了桌上擺的,牆上掛的,臥室裡還有兩塊厚重的玉璽狀「藏品」,要不是那款「春晚同款」的「保健床墊」被他丟掉,估計屋子還會更滿。
除了這些真假難辨的「收藏品」外,老彭的幾份委託拍賣合同引起了紅星新聞記者的注意。原來,退休後的老彭會參加很多「老年活動」也領到了很多免費禮品。但後來,老彭開始買保健品、買收藏品,還被陌生電話喊拍賣他的「收藏品」。另外,老彭的兒子形容父親「享受」的是「一條龍服務」,被陌生電話推銷買保健品和藏品後,又被陌生電話喊去拍賣藏品。
老彭為了讓自己的「收藏品」能順利拍賣,他和拍賣公司籤了一個合同,並支付3.7萬元的服務費。但一年多過去了,老彭的「藏品」卻從來沒有成交的消息,他的朋友老肖也差不多。
錢都投在了保健品和「收藏」上,去年老伴去世,後事老彭還是借錢辦的,到現在也沒有購買墓地,骨灰寄存在殯儀館。
現在老彭獨自居住,為了省錢,一天只吃兩頓飯,冰箱也不捨得插電。「原來想輕鬆掙點錢,以後給孩子留下點。」但現在,77歲的老彭很苦惱,「上了幾十年的班,退休了怎麼這樣了呢?」
交了近4萬
「藏品」拍賣了一年沒動靜
1月15日,臘月廿一,老彭和兒子一起去了荷花池派出所與荷花池街道辦。出發前,兩個人又鬧了彆扭,老彭的說法是,兒子對他的埋怨令他感到鬱悶和生氣,「兒子又埋怨我沉迷『收藏』,還說我跑去交錢拍賣『藏品』,他覺得我被忽悠了。」
他說自己之所以搞收藏、去拍賣,也是為兒子考慮,「他沒有工作,我也77歲了,想著以後給他留點東西。」
這次和兒子去派出所和街道辦,老彭就是為了反映自己的拍賣遭遇。按照老彭的說法,2018年,這家位於金牛萬達裡的拍賣公司主動給他打的電話。「我也想不通,他們怎麼知道我電話的。」他說,對方問他有沒有藏品能拍賣,「我也確實買過收藏品。」老彭說,通過電話後,在他拿藏品去公司之前,對方還領他參加過一個春熙路的「拍賣會」。
「裡頭不讓拍照。」他說,一起去的還有幾十個老年人,都被組織在後排。「看不清前面的情況,就記得那場拍賣基本上都成交了,而且成交的價格都很高。」那次之後,老彭說自己心動了,他陸續6次帶去了自己的「藏品」,有錢幣集、郵票集、書畫。
「拍賣公司的人給我估了價。」老彭說估價還都不低,比如,他花了不到1萬從「老年活動」上買來的工藝碗,委託拍賣合同上的保留價為30萬,大約6000元電話購物買的「國寶三絕」三幅字畫,保留價為50萬元,一套500元買回來的奧運會紀念郵票集,保留價為5000元……
↑老彭的這些藏品,都被拍賣公司的專家評估出了天價。
合同裡約定,委託方需先行支付受理費,若三次拍賣未成交則合同終止。老彭為自己的「藏品」一共支付了3.7萬元的服務費,還聽了工作人員的話,領著以前廠裡的同事老肖帶著藏品去拍賣公司,「每次拍賣後,也喊我們去公司看拍賣的視頻,但我也看不出真假。」
但至今,他們倆的「藏品」一件也沒有拍賣出去。這樣,他才聽了兒子的話,決定去派出所和街道辦反映問題。
不過,和老彭說法不一樣,拍賣公司的法人代表李女士聲稱,公司並無具備評估和鑑定資質的人,保留價是委託人自己定的,而整個過程公司有錄音,並且也有材料能證明拍賣真實發生過。
不過這些證明材料她並未出具,只是表示春節後會帶上材料去派出所和市場監管所進行協商。從荷花池市場監管所處,記者也了解到了上述情況。
買保健品、買藏品、花錢拍賣
都是陌生電話的「一條龍」安排
老彭2000年退休,剛退休那會兒老彭的生活在兒子看來「還是健康。」
轉折發生在大約五年前,兒子告訴紅星新聞,父親那時候開始頻繁地去一些「老年活動」。「老年活動」是老彭和院子裡的老夥伴們的稱呼,具體來說,是很多老年人被組織到一個地方,然後開始聽「講座」,最後是買東西。
儘管現在記性有些不好,不過老彭記得,第一次去「老年活動」是源於一個陌生電話。
「我也想不通,他們哪裡找到我的電話。」在老彭印象裡,電話裡一個年輕的聲音喊他參加「老年活動」,說可以送東西。出於好奇,老彭就去了。「再後來一些『老年活動』,有的是陌生電話,有的是院子裡其他老人互相喊著一起。」老彭說。
這些事兒子有印象。兒子說父親最開始去了很多這樣的活動,總能拿一些米、食用油回來。那時父親還保證不會買東西。
但後來兒子發現,父親帶回家的東西漸漸從米、油,變成了蜂膠、鈣片等保健品。有一次還花了將近2萬元,買了一張「春晚」同款保健床墊,還說這款床墊能治病。
因為不會上網,「老年活動」的現場和電話推銷是老彭主要的購物方式。「老年活動」參加多了,老彭有了新的陌生來電。電話裡對方向他推薦收藏品,「跟我說有藏品價值高、價格低,能參加拍賣,賣出高價。」老彭也想不通,「他們哪裡來的我的電話?」
↑老彭的這些藏品,都被拍賣公司的專家評估出了天價。
「收藏品買了不少後,新的陌生來電又出現了,電話那邊還是年輕人,問我要不要拍賣藏品,能賣出高價。」在春熙路的觀摩拍賣後,老彭帶著藏品去了前述的荷花池附近的那家拍賣公司。
老彭說想不通,拍賣公司怎麼知道自己的聯繫方式來推薦拍賣的?「你的個人信息是不是被他們來回賣哦?」兒子一直有這個疑問。
「擁抱四個朋友」
兩個老人的怪藏品
1月16日上午,天氣不錯,老彭待在他租的房子裡沒有出門,去年7月老伴去世後,屋子裡就只有他一個人,「這裡人生地不熟,也沒個人說話。」老彭的老朋友們都在距離此處20多分鐘車程的萬年場。
退休以後,家住成都的彭大爺買過保健品、收藏品。又拿著這些東西上了拍賣公司,交了服務費。卻一件也沒有拍出去。他印象裡,這麼些年來,自己在這些事情上的花費有十多萬。
↑老彭的「收藏品」
在老彭的家裡,紅星新聞記者看到他的「藏品」擺了一桌。此外,客廳牆上還掛著「康熙御筆」題的「福」字,一旁的柜子上有一尊金色的貔貅,還端端正正擺了一塊「玉璧」一樣的東西。老彭說這些都是去參加「老年活動」的時候送的。
另外,紅星新聞記者還看到了老彭拿去拍賣的「藏品」,多數是錢幣集、郵票集,「國寶三絕」則是「清明上河圖」「蘭亭集序」「富春山居圖」三幅畫。
↑被拍賣公司專家評估出價值50萬元的國寶三絕。
這還沒完,「財富至尊」「博覽全球」等是幾年前他從花牌坊附近的一處一起買的,「總共花了2萬左右。」但是後來,「花牌坊那家店也不見了,人也聯繫不上了。」記者沒有見到老彭的萬元床墊,「沒用,我扔垃圾堆了。」老彭說。
↑被拍賣公司專家評估出價值50萬元的國寶三絕。
介紹完了桌子上的「藏品」,老彭領著記者到他的臥室,那裡面還有他的「玉石」收藏。從一個盒子裡翻出一個小布口袋,從布口袋裡又摸出一個保鮮膜裹住的璽一樣的印章。再從另一個小方盒裡,老彭小心拿出一個保鮮膜包裹的璽狀的印章,比前一個更大更沉。「這兩個據說價值不菲」,老彭說陌生電話來推銷時,他花了萬元左右買到的。
↑老肖的擁抱四方朋友玉璽,更是被評估出了260萬元的天價。
老肖是老彭的同事,他在電話購物裡買了「倫敦奧運會玉璽」和紀念幣,這兩樣畫一共花了老肖1.9萬餘元。
老肖記得,雙方交易的地點是一個家庭旅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記者注意到,這件「玉璽」印的是倫敦奧運會的標誌,有意思的是,印章上的「擁抱四方朋友」對應的英文寫的卻是「embrace four friends」,意為「擁抱四個朋友」。
↑老肖的擁抱四方朋友的玉璽,更是被評估出了260萬元的天價。
去年11月,老肖跟著老彭帶著這件「藏品」到拍賣公司,委託拍賣合同上的保留價為260萬元,「當時心裡很激動啊。」他交了6000元費用後,至今還沒有拍出的消息。
一天只吃兩頓、為省電不用冰箱
「想不到退休後竟這樣了」
老彭的出租屋裡,靠近陽臺的角落裡是一臺三門冰箱,插頭卻沒有插在插座上,「冰箱費電,我平時不用。」老彭說,因為錢都投到藏品和拍賣上,「沒錢了,現在每天只能吃兩頓飯。」老彭說,老伴去世後,後事的錢都是找兒子的朋友借的。因為購買墓地的錢湊不齊,直到現在,老伴的骨灰都還寄存在殯儀館。
「老伴去世前也說我把家裡的錢都用到『那些東西』上面去了,看你以後怎麼辦。」老彭粗略統計,這些年自己在保健品、收藏品、拍賣上投入的錢有20多萬元。想多了他甚至也自責,「要是錢都還在,老伴不會就這樣離世。」令老彭血壓上升的,還有來自兒子的埋怨。
「一開始我就喊他不要弄那些,他不聽。」老彭的兒子說,說多了,父親也不告訴他們買東西的事了。他在網上搜過父親買回來的那些「藏品」,「告訴他不值那麼多錢,他聽不進。」說得激烈的時候,他甚至和老彭說要「扔掉那些藏品」。
老彭的兒子也很苦惱,「(父親)不能多說,說多了老人家也要生氣。」後來,老彭把他的藏品都轉移到了租的房子裡。
↑老彭的出租屋
「原來想著不費太大力氣就能掙點錢。」老彭說,自己對兒子既生氣又有些不舍,「我都77歲了,好心好意想給娃娃留一筆錢、留點東西。」說到這些,老彭的眼圈紅了,聲音也哽咽了。「唉,上了幾十年班都好好的,想不到退休了卻這樣了……」他長長嘆了口氣。
現在,老彭寄希望於年後市場監管所、派出所組織的與拍賣公司的協商。不過,拍賣公司說能提交證據證明有過真實的拍賣,「協商不成,只有請老人家走訴訟途徑。」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李女士向紅星新聞記者說。
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彭亮 攝影 陶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