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是每個女人土生土長的地方,這裡,有著從小到大所有的記憶,不管是開心的,還是難過的,卻是一個女人再也回不去的無憂無慮的青春韶華。
在這個家裡,父愛如山,母愛如海,他們會無私地包容你所有的一切。婚禮上,當父母掉下那滴淚,往後,便再也不能隨心所欲地回到父母懷裡撒歡,有得只剩下顧慮與惆悵。
世間種種情緒,都含在這一滴淚中,帶著父母的希冀與期待,開啟了人生的下一個旅程,往後餘生裡,再也沒了父母在身邊的安全和幸福,而這所有,只能成為你背後的影,或千山萬水,或近在咫尺,你再也沒了「家」的感覺。
婆家,你懵懂地開了門,卻是自己不再熟悉的景、不再認識的人,僅僅因為一個男人,你的往後餘生就永遠地拴在了婆家。別管生活怎樣的一地雞毛,怎樣的委屈難忍,怎樣的撕心裂肺,這個所謂的「家」將承載著你所有的幸與不幸。
而身在其中的大多數女人,生活只剩下「隱忍」,委屈著自己、折磨著自己、摧殘著自己,卻從不願轉身,尋找身後的那個影,我想原因不外乎這幾種。
每個女孩出嫁時,父母都是帶著殷殷期盼,希望女兒覓得良人,一生幸福。
可婚後生活的瑣碎、婆媳的難纏、養娃的艱辛,又摧垮了多少女人心中所期待的幸福。而那個為自己操勞了一輩子的父母,年歲漸長,身體再不似從前,難道還要用自己的不幸去毀滅他們餘生本該享受的清福。這叫人如何下得了嘴?
寧可自己獨自吞著苦果,也不願看到父母臉上的一絲愁容,因為,但凡因為自己,父母以淚洗面、茶飯不思,就像一把懸在心間的劍,凌遲著心,這比世間所有的痛都來得剮心。
「女兒,今年過年回家過吧」,每年看到這樣的簡訊,我都會無比糾結。一方面不想拂了老人家的好意,但婆家眼底的不樂意,還有懷中嗷嗷待哺的孩子,讓我本想回去的心瞬間就退縮了。
看著手機裡弟弟發來的消息:「還是做女兒的,老是讓家裡的老人惦記,不回來看一看,孝在哪裡?」而我,只能靜靜地看著簡訊發呆,眼淚不自禁地從眼角滑落,不知是內心的愧疚還是身不由己無人知的委屈,我想,終究是對不起娘家的父母。
婚後的生活,伴隨了太多的不遂心意,顧慮得太多,尤其有了孩子後,更是顧慮重重,擔驚受怕,還有婆家的一地雞毛,哪個不需要女人拼著一股狠勁在那掙扎。
而女人,又何曾想到自己,卻要承擔所有的不理解和埋怨。
結婚前的家,是我們一輩子待過最溫暖的地方,結婚後的娘家,卻總似乎隔著一條摸不著的鴻溝,再也不似從前的那般直達心底的柔軟。
在電視劇《我是餘歡水》中,餘歡水的老婆甘虹回到娘家,要給自己的弟弟盛飯,活得像個保姆,自己的小孩被欺負了,也只能打碎了往心裡吞,在娘家活得太過卑微了。也許是餘歡水的不爭氣,但再如何,也是自己家嫁出去的親女兒,自家的親外孫,卻只剩下了冷漠與寡情。
也許這樣的情況是極少數,但很多女人回了娘家,沒了以往的肆無忌憚,卻多了重重考量。而父母似乎也不似從前那般親密無間,反而多了不知所謂的客套與間隔,也許正如那句「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有多少女人生活在不是打即是罵的原生家庭,生活中充斥著各種辱罵、折磨,本就在心底築了城,而結婚,不過為了逃避這座城,逃避來自城裡的壓迫與陰影罷了。
往後的生活,只為逃避,怎會想著回娘家重溫那些曾經錐心且難受的回憶,那不是再在心底紮上一刀,何苦又何必?
就如那《都挺好》的蘇明玉,在重男輕女的重壓下,有一個暴君母親,一個唯唯諾諾,從不為她出頭的父親,所以她十來年沒回過家,她不願再憶起曾經的點滴,那些只會是錐心刺骨的疼痛,所以,她的生活裡,只有不斷奔跑,才有了她的逆襲人生。
而有多少女人,是在既有著原生家庭的不幸,亦在婚後生活裡得過且過著掙扎,她們想要的,不過是一句暖心地關心和愛護,可這些,從何而來,不過自我舔舐罷了。
娘家與婆家,女人橫在中間,仿若在夾縫中求生存,也許有過甜蜜和幸福,但更多的卻是生活的無常與無奈。以為婚後又多了一個家,卻不知,女人,再也沒有了「家」。但願不再似「家」的娘家,依然是你心裡最熱愛的故土,不管你如何在外遠遊、嫁人,你仍然是故鄉的一縷魂。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