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親情看太重:62歲老人用親身經歷,最後受傷的只有自己

2020-09-05 小牛絮叨

俗話說「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

你窮時,身邊門可羅雀;你富時,身邊門庭若市。這是古人看穿人世間的道理,其實在現在依然存在著。

「別把親戚看得太重,否則你會大失所望」:62歲老人用親身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今年62歲的李大爺說,30年前他創業失敗,陷入人生低谷的時候,他才知道親情被高估了。那時候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以前走得最近的親戚,開始變得疏遠,可以躲著他,怕李大爺管他們借錢。還有的親戚不但不肯扶持渡過難關,還當面給他臉色看,奚落他,甚至還有的親戚在背地裡幸災樂禍。

李大爺說,那段低谷期,他深刻地體會到了什麼叫最涼不過人心,「人窮別走親」的道理。扎心的現實是:人們看到窮親戚躲不及,見了富朋友趕著問。

以前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不是那麼的富裕,但是親戚之間的感情很深,誰家有難處,都會第一時間幫忙,反觀,現在的親戚,彼此之間確實有些冷淡了。

-02-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看似緊密的生活在一起,實則互不幹擾,各有各的人生。

親戚與親戚之間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彼此之間都有自己各自的生活。親戚之間的關係的淡薄,不是三日兩日蹴成,是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和常年缺少聯繫造成的。

錦上添花蜂湧至,雪裡送炭無問津。有人在利益面前利慾薰心,不顧骨肉親情。在他們的眼裡,金錢遠遠高於世間的一切。

多少人只重利益,不講情義。當你貧窮時,你什麼也不是,沒有親戚會有人把你當回事。所以,當你窮的時候,千萬別指望親戚能拉你一把。

你富裕的時候,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都會來對你噓寒問暖,其實也不過是見你有錢了,有權勢了,多多少少都能幫上自己。可是等你落魄了,就算再親近的親戚都瞧不起你,這就是社會的現實。

李大爺說,冷不靠燈,窮不靠親,這就是現實。窮困的時候不要指望親戚,擺脫不了困境。

親情的缺失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嚴重。主要源於人們對金錢,物質的追求欲望相對更加強烈。在當下不論你承不承認,現實的殘酷和人性的自私,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只會越來越冷漠。

人再窮,也不要指望別人,別總想著落難的時候會有人助你一把,做人還是得靠自己。唯有靠自己,才是你一輩子的靠山。

-03-

人們常常形容親情說:「血濃於水。」

但是現在的親戚關係已經變得很淡了,親戚之間互相攀比,互相嫉妒,互相使絆子,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李大爺說,在他的的人生經歷裡,因親戚之間的感情淡薄,把他傷得體無完膚。這些年的生活經歷讓他明白:越是你親近的人,越不希望你過得好,尤其是親戚之間,那種嫉妒心理有時候甚至赤裸裸的表現在臉上。

有些親戚嫉妒心太強,他們可以允許外人發財致富,但是卻容不下親近之人成功。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當你成功時,那些背地裡暗算你的,傷害你最深的人恰恰就是你的親戚。

李大爺說,當你身處人生最低谷,最落魄最窮困潦倒的時候,最瞧不起你的是你的親戚,最先遠離你的也是你的親戚。

記住,誰也不是誰的誰,別高估了你和任何人的關係。對待親人,不遠不近剛剛好。世態炎涼,我們只需守心自暖。

相關焦點

  • 「別把親戚看得太重」:62歲老人用親身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
    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你窮時,身邊門可羅雀;你富時,身邊門庭若市。這是古人看穿人世間的道理,其實在現在依然存在著。「別把親戚看得太重,否則你會大失所望」:62歲老人用親身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今年62歲的李大爺說,30年前他創業失敗,陷入人生低谷的時候,他才知道親情被高估了。那時候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 「別把親戚看得太重」:68歲老人用親身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
    生活終究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必要把自己的私事告訴誰,也不必在自己需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和誰訴說,求誰幫忙,畢竟沒幾個人會真的希望你過得好。而對於那些「見不得你好」的親戚,趁早遠離吧,別再在這種淡漠的人情裡受傷。揮一揮衣袖,各走各的路,不必介懷。
  • 「別把親戚看得太重」:68歲老人用親身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
    生活終究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必要把自己的私事告訴誰,也不必在自己需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和誰訴說,求誰幫忙,畢竟沒幾個人會真的希望你過得好。而對於那些「見不得你好」的親戚,趁早遠離吧,別再在這種淡漠的人情裡受傷。
  • 「別把親戚看得太重」:65歲老人用親身經歷,說出了人情冷暖
    除了父母和子女的親情以外,其他親情並非是真正像血緣關係一樣親密。日常的時候,是看不出來關係的好壞,只有在關鍵時刻才能看得出親戚其實並不會真心實意地幫你。在她們的思想觀念裡,只要你比他們日子過的好,他們就不樂意了。
  • 「別把親戚看得太重」:60歲老人用親身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
    現在的人和社會,也許就是這個樣,所以說,別把親戚看得太重了,否則你會大失所望。60歲的老人用親身經歷告訴你,這個社會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自述者:胡大爺、60歲我在30年前的時候,那個時候我也剛好是30歲,那個時候我是血氣方剛,一身的幹勁,起來早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於是我就去創業。
  • 「別把親戚看得太重」:60歲老人用親身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
    現在的人和社會,也許就是這個樣,所以說,別把親戚看得太重了,否則你會大失所望。60歲的老人用親身經歷告訴你,這個社會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自述者:胡大爺、60歲我在30年前的時候,那個時候我也剛好是30歲,那個時候我是血氣方剛,一身的幹勁,起來早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於是我就去創業。
  • 過來人的親身經歷:別把親情看得太重,最終能靠得住的永遠是自己
    有時候,你把別人看得太重,最後都會讓你失望,不得不說,人還是應該把自己看重一點,一味的為別人付出和考慮,說不定傷得最深的就是自己。尤其是經歷一些事情之後,你更加能夠看清一個人的心意。所以說,對待親情,就不要把親戚看得太重,多的是見不得你好的人。
  • 過來人的經歷:別把親情看得太重,最後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02之前創業的時候認識一家公司的老闆,後來發展成朋友,常常交流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她的經歷,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沒有靠山,全靠自己。出生時祖輩家境漸漸沒落,父親上頭有三個哥哥,在她三歲那年,爺爺去世,於是幾個兄弟開始了分家產,按照名次,最後分到她父親手中的只有一些鍋碗瓢盆。
  • 「別把親戚看得太重要」,70歲老人用親身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
    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別把親戚看得太重,否則你會大失所望」:這位70歲老人用親身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有人在利益面前利慾薰心,不顧骨肉親情。在他們的眼裡,金錢遠遠高於世間的一切。多少人只重利益,不講情義。當你貧窮時,你什麼也不是,沒有親戚會有人把你當回事。所以,當你窮的時候,千萬別指望親戚能拉你一把。親情的缺失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嚴重。主要源於人們對金錢,物質的追求欲望相對更加強烈。在當下不論你承不承認,現實的殘酷和人性的自私,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只會越來越冷漠。
  • 「別把親戚看得太重」:62歲獨居老人親身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
    張女士今年62歲,退休已經七年了,老伴走得早,自己一個人住。工作時候在單位是個小領導,有點小權利,經常有親戚來找自己辦事。之前自己在單位的時候,逢年過節會有人來給自己拜年,退休後就再也沒有了,就連自己的嫁出去的女兒,只有求自己的時候才會回來回家
  • 「別把朋友看得太重」:過來人用親身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
    「別把朋友看得太重」:過來人用親身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我姥姥曾經告訴過我,曾經家道中落的時候,整個家庭都陷入了低谷,曾經的門庭若市,一下子就成了門可羅雀,你以為的朋友也不再是朋友,有些甚至成為了敵人,這個社會裡的人,仍舊是那麼的現實。
  • 「別把朋友看得太重」:老人用人生的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
    「別把朋友看得太重」:過來人用親身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我姥姥曾經告訴過我,曾經家道中落的時候,整個家庭都陷入了低谷,曾經的門庭若市,一下子就成了門可羅雀,你以為的朋友也不再是朋友,有些甚至成為了敵人,這個社會裡的人,仍舊是那麼的現實。
  • 「別把親戚看得太重」:65歲獨居老人親身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
    劉女士在年輕的時候有自己的工作,有一個非常美好的事業,很多人都求劉女士,可是沒有想到如今卻是一個空巢老人。所以,當記者採訪劉女士的時候,劉女士說道,自己雖然還有一些存款,但是自己對自己的孩子都已經失望了,對自己的親人也有所失望,所以想把這些存款捐給愛心機構。劉女士表示:「別把親戚看得太重。」
  • 「別把親戚看得太重」:退休教師的親身經歷,說出了人情冷暖
    很多老人都有過這種困境,不知該選擇哪一種方式才好,聽聽咱們這位退休老人的親身經歷。家有一女也早已出嫁,陷入人生低谷的他,才明白親情被高估了。那時候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以前走得最近的親戚,開始變得疏遠,可以躲著他,怕何大爺找他們借錢。還有的親戚不但不肯扶持渡過難關,還當面給他臉色看,奚落他,甚至還有的親戚在背地裡幸災樂禍。
  • 「別把親戚看得太重」:62歲老人用親身經歷,道出了人情冷暖
    中金重金拿下這塊地,對自己的品牌看來是自信地,要深耕瀋北,也是給購房者對於自己品牌拉伸的一個信任。從目前中金時代啟城展現的產品力來看,還是不錯的。這塊的房價過萬,已成事實。從投資維度上來講,品質雖然重要,但是「品質」相當於一個係數,品質係數只有與配套相乘,才可能有新的增值維度。可以說瀋北幾乎全域都是「校名」概念學區,這些「校名」在如此環境下,何年何月才能蛻變成「名校」,不得而知。而且,板塊是輪動的。
  • 59歲老人的心裡話:不把親戚看得太重,是我晚年最正確的決定
    對於中國人來說,對於親情其實是格外的看重的,因為親戚總是會比其他人要親一些,通常來說,找親戚幫忙其實也會容易很多,但是很多時候,其實不能把期望過重的放在親戚身上,因為很多時候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59歲老人的心裡話:不把親戚看得太重,是我晚年最正確的決定。這是59歲的李大爺說的,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總結的這句話,他表示其實自己早年間是做生意的,因此手頭是比較寬裕的,因為對親戚看的很重。
  • 「親戚還不如朋友」:74歲老人,用3個親身經歷道出生活智慧
    我們聊到現在的家庭大多都只有一個孩子時,我隨口說了一句:「等到這批孩子長大了,好多以前我們熟悉的親戚關係可能都沒有了吧。」結果老人說了一句饒有深意的話:「別太看重親戚,有時候親戚還不如朋友。」「在我看來,親戚少不是什麼壞事情。」這位老人用帶著南京口音的普通話說到,「尤其是收入差距很大的親戚,更不會有純粹的親戚情義。」
  • 62歲老人坦言:退休後在女兒家帶娃5年,深感親情比金錢更重要
    62歲的溫阿姨是位善良仁慈的老人,退休後,去了南方女兒家帶娃5年,親家一次疾病,讓她深深地感觸到,親人親戚之間的親情,遠遠比金錢重要。歲的溫阿姨我今年62歲了,單身,退休了7年,在女兒家帶娃5年,準備明年外孫子上學了,就撤回自己家,過屬於自己的快樂幸福的老年生活。
  • 「別太看重親戚」,74歲老人用自身經歷,闡述生活哲理
    一個74歲的老人說:「親戚少不是壞事,別太看重親戚,可能他們還不如朋友親。」我不是太理解,老人用了自己的3個經歷闡述觀點,道出生活哲理。老人是南京人,女兒嫁到了成都,並在這個城市定居,還做起了生意,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在成都買了2套房。閨女很是孝順,對老人十分關愛,每個月都會給他幾千元零花錢。如此一來,老人在穿著打扮上也更有檔次,定期去遊玩。誰知這個親戚卻產生了嫉妒心,背後經常說老人的壞話,還稱老人女兒賺得錢不乾淨。老人聽了後,和其大吵一架,從此不再來往。
  • 3位老人用親身經歷現身說法
    不過話雖如此,但跟兒女過,是大部分老人的普遍願望,畢竟人老了,有沒有錢,生活條件怎麼樣,吃的好不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親情陪伴,所以他們不管自身條件富足還是缺乏,始終都想跟著兒女養老。但和兒女過,就是好嗎?真的就意味著晚年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