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口機構公布了一組數據,結果顯示我國結婚率逐年降低,而單身人士數量大量增加,很多婚齡男女拒絕婚嫁,甚至連戀愛都不想談,這讓老一輩感到非常焦慮。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結婚生子是人生的必經之路,連毛爺爺也曾說過,不結婚的談戀愛就是耍流氓。然而在現代年輕人眼中卻不同,大多數人甚至只想談戀愛,不想結婚。大量剩男剩女的出現,讓政府感受到了隔壁日本的老齡化危機。
有果必有因,於是有關不婚不育的調查驟然增多,而結果卻讓人很驚訝:同樣打光棍,男女之間的原因卻天差地別,起碼男性都是被迫單身,心態很平和;而女性雖然是主動選擇單身,情感上卻相當焦慮,尤其過了34歲以後。
這種情況讓人很好奇,明明剩女們主動單身,為何還感到焦慮不安呢?對此,男性網友有話說,道理一針見血,一起來看下吧。
「今天要是有個女的願意跟我結婚,明天我就跟她去領證,我沒要求,女的、活的,為人善良,就夠了。」這是80後小王的說法,作為一名年過35歲還掏不起首付的男性,能有女朋友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可不敢提別的要求了。
對比之下,同樣年齡但收入還不如小王的吳女士就要自信很多了,不僅要求男方有車有房,還要求房產證上加自己的名字,讓人相當好奇她哪來的自信心。
「我是女人,我又不用買房買車!」吳女士的回答道出了真相,雖然她和王先生都是月收八千,但婚嫁市場上要求不同,吳女士認為作為一名女人,自己的收入足夠了。但王先生卻活在男性平均收入的中下遊,這就是男女之間擇偶標準不同的緣故。
更何況,女性很難獨自生活下去,一方面收入有限,一方面自己的相親對象質量越來越差,這都會讓單身女性越來越焦慮。
當然,吳女士的要求很常見,或許因為中國傳統家庭模式的限制,導致女性對家庭的付出更多,九死一生誕下的後代還要跟男人的姓氏,這其中女性在婚姻中所受的戕害自然只有優秀男性的資產和優越生活才能彌補。
更何況,男強女弱是我國的傳統家庭組合模式,當A男和B女成為最佳組合時,A女的選擇就相當有限,最後只剩下社會底層男性單身。
由此可知,剩男結婚對象的選擇大多差不到哪裡,但剩女的選擇範圍相當狹窄,想從矮子裡面挑將軍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自然情緒上就更加焦慮。尤其在身邊小姐妹都結婚後,這種對比會顯得剩女處境更糟糕,夾雜著不甘心的單身最痛苦。
最後,大家在這個問題上怎麼看呢?快說出你的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