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婆婆不是媽」,這句話從主觀上就認為「不是自己親媽,哪會那麼容易相處融洽?」其實,先不管婆婆對你是什麼態度,她的身份就是你老公的媽媽,你的婆婆,這意味著要長期相處,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親人,學著當一個「好媳婦」不要成為一個「矛盾製造者」。
始終保持「好媳婦」姿態,不要和「婆婆態度」斤斤計較。
作為晚輩,作為媳婦,就要努力去當個「好媳婦」,婆婆曾經也是媳婦,她也會「將心比心」,感受到你的善意,不會刻意為難你。當然,不排除有一些「壞人變老的婆婆」,認為媳婦搶了自己的兒子,兒子的「孝心」都轉化為對媳婦的「愛心」了,就會從中作梗,影響夫妻關係。從此,家裡硝煙四起,矛盾重重,每個人都痛苦不堪。
婆媳關係的好壞取決於「婆」與「媳」雙方,以及中間協調者「老公」。若婆婆的自身問題導致婆媳關係僵硬,這就需要「婆婆」有些反省、改善的動作,以及「老公」從中發揮「調和劑」的功能。
天生婆媳關係好,可以是一種幸運,或彼此一開始就懂得「不製造矛盾」。所謂家和萬事興,婆媳關係處得好了,自己不煩心,老公不擔心,婆婆也順心。
以下4種方法教你學會如何與婆婆相處,也可以作為改善婆媳關係不和的招數。
一、孝順、尊重、當「自己親媽」、不計前嫌
有長輩緣的女孩兒大都懂得如何贏得長輩的歡心,面對「婆婆」這樣一個人物,首先讓婆婆感受到自己在家庭裡的「存在重要性」,而不是「家裡的外人」。
孝順,可以認為是要「順從」婆婆的心意。比如自己的爸媽,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事事不按自己的心意來,婆婆如此,她的一些行為旨在為兒子家庭著想,如果你「不領情」,她在心理以及情緒上就會反感你這樣的操作。
尊重,婆婆的行為受她過去經歷、意識局限、思想制約、教育程度等綜合影響。兩代人之間有交流隔閡、有生活理念之差等,但這構不成「不尊重」婆婆的理由。因此,包容婆婆的不足,始終保持一顆「尊重」的心,是作為晚輩該有的姿態,不能以「很難溝通」為由而「拒絕溝通」。
二、嘴巴甜,懂得「示弱」,會說善意的謊言
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被誇」,所以,嘴巴甜沒有壞處。
職場裡那些八面玲瓏的女人,懂得用一張嘴贏得所有人的好感,當然也就混得不會太差。在婆婆面前,學會收起自己的鋒芒,以「柔」與婆婆相處,婆婆是明事理之人,絕不會「以強欺弱」。
很多家庭裡,婆婆也是強勢之人,兩人爭鋒相對,意味著家裡時刻爆發戰爭,所以「示弱」就是以柔取進,婆媳關係就會慢慢往和諧的方向發展。
因為觀念、生活態度等差異,加上老一輩都是「苦日子」熬過來的,若婆婆有很強的節約意識,你就要收斂、隱藏自己的「破費」行為。不能總拿自己的「大出血」行為擺在婆婆面前,要學會和老公配合、互相掩護,不要讓婆婆對自己的偶爾破費行為感到「反感」和「頭疼」,所以,對婆婆保持適當善意的謊言,這是愛自己、愛婆婆的理智「善舉」,不會被人認為是可惡的「謊言製造者」。
三、感恩婆婆所有的付出、換位思考送溫暖
婆婆照顧孫輩似乎是社會常態,但這決不是婆婆的「義務」。身為媳婦,婆婆能幫你照顧孩子要感恩,不幫你照顧也無可厚非。
在婆婆為小家庭努力發光發熱時,不要覺得婆婆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一定要滿懷感恩之心,對婆婆的貢獻給予肯定。有時,婆婆的貢獻不一定就是你的「需要範圍」,但是,不要拒絕和反感。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她那個年代的人「愛子女」的行為邏輯。你的善解人意、你的正確態度,就是對婆婆的最溫暖的禮物。
四、以「禮」相待、「小恩小惠」小開心
婚姻生活久了,若你的老公偶爾給你買點小禮物,你也會覺得開心、幸福。同理,以「小錢」買禮送婆婆,她不驚喜也會有小開心、小感動,再「心硬」的婆婆也是女人,女人都愛「小禮物」。
當然,若經濟條件允許,偶爾給婆婆一個「大驚喜」,你也會收到婆婆不差的「回報」。這是一種互相的行為,增加互動的樂趣與親密度,值得你一試。
也有一些比較「勢利」的婆婆,眼睛都鑽進錢眼裡了。面對這種婆婆,結合自身能力,量力而行,絕對不要討好婆婆,讓自己處於債務危機裡。
你若過得好,有能力以「禮」相待,那就不要吝嗇自己的腰包,若「小恩小惠」行為能助家庭和睦,何樂而不為?
你對婆婆的態度,孩子會看在眼裡,老公會更理解和疼愛你。你的「榜樣行為」是對孩子的慈悲,更是對長輩「愛」的表現,自己也會收穫幸福與安定。
婆媳相處,是一種修行。婆媳之間,沒有過不了的鴻溝。一切行為前提,要有「真心」。
-END-
本文由「小秤子」原創,侵權必究。
感謝您留言探討,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