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都挺好》這部電視劇,我們談談蘇大強這個角色
劇裡的蘇大強,作為父親,本應該支持子女們的事業,但這不是說不能奢求子女對自己多加關愛和照顧,但是在合理情況之下的要求是可以的,太多無理取鬧便成了子女們的負擔。所以,明玉忍無可忍之下大罵出口也是情有可原的。
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榜樣,明玉罵的不過分,一個人犯了錯,如果不指出來,他永遠不會知道自己錯在什麼地方,同時,正因為蘇大強的花樣作死才使這個四分五裂,不和睦的家庭團結起來,重新和在了一起,雖然蘇大強有錯但畢竟是父親,我覺得可以原諒,從小都是父母忍著我們的小性子,現在父母老了,任性一下吧,畢竟他們能任性的日子也沒多久了,家庭間缺少的其實就是溝通吧。
其實古話說得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可不是沒道理!明玉到底罵的對不對誰也說不清,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於父母、與子女同樣如此,「血緣」這種東西很奇妙,古人所說的「血濃於水」也罷;還是現代科學的「基因遺傳」也罷,總之都是教人感恩的正能量!也就是說子女罵父母也好,還是父母打子女也罷,到頭都不過是當時氣得難過,事後誰還不會反思?這點也正是我們人類為什麼會是我們口中的所謂「高等動物」的原因所在!若人不懂「反思」,則以畜生無異!(當然這個觀點不夠客觀,但以人類在地球的地位來說應該不大會錯)。謝謝理解!
蘇大強你就是個窩囊廢,你就不配結婚,你就不配有家不配有兒有女!蘇大強聽到這裡記憶中妻子趙美蘭的形象竟和眼前的女兒蘇明玉重合了,果然蘇明玉就是活生生的趙美蘭復活。這個片段主要就是控訴空巢老人的一種哭訴,因為現在的孩子們都忙,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業忽略了老人的寂寞所以無論物質條件再怎麼好都沒用,都不能解決精神需求,所以老人是需要伴侶交流和聊天的,這就是社會現實。
看了《都挺好》這部劇,為啥我不覺得大結局催淚?錯過了永遠無法彌補,一輩子碌碌無為不負責任,老了就生病繼續給孩子添麻煩,老了病了一切就都被原諒了。沒有同樣遭遇的可能可以覺得很好吧,但有同樣經歷的人,被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最絕望的時候,不管現在過得有多好。但除了恨,其實也還是恨,但沒有選擇,因為還摻雜著愛。過去的事情怎麼也在腦子裡忘不掉,過去的聲音夜裡在耳邊迴蕩。對於未來沒有退路,對於過去只有後怕。一天對自己說100次不要成為那樣的人,不要成為那樣的父母,或者,就儘量不要為人父母,怕了!
蘇大強該罵嗎?從整部劇來看,該罵!畢竟誰都不太想有一個蘇大強一般的父親吧?但我覺得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根本就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兒女。有人覺得蘇大強作,自私,還慫,沒有責任心,不為兒女考慮,不配做一個父親,遇事就逃避,的確,這都是他不好的一面,可他真的沒好的一面嗎?也不盡然!從小到大,他打罵兒女嗎?沒有!他吃喝嫖賭嗎?也沒有!他不供兒女吃穿嗎?還沒有!他賣兒賣女了嗎?當然沒有!他心裡沒有兒女嗎?我覺得不是沒有,而是在被蘇母壓抑三十多年後的一個爆發吧。
人老了,兒女大了,他覺得兒女也算有出息,所以他希望他能依靠兒女過點自己想過的好日子,過點自己想過的生活,他想過的生活,兒女也是負擔的起的,他才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要求。他窩囊了一輩子,老了老了,想在兒女這兒找補點兒存在感罷了,老大要給他買房,說手頭拮据時,他還不是一口答應就把老宅子賣了。買房也好,買家具也好,將來這些不還是要留給兒女的嗎?現實中比他好的父親有很多,比他不好的也不少,很真實的一個人物形象。整部劇下來,在嬉笑怒罵中,展現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都挺好!
不過話又說回來,老人還是應該受到尊敬的,但是,尊敬不代表放縱,越是家人就應該指出哪這是對那些事錯,不能一味地遷就,這樣會讓人越走越偏,劇中明玉大罵蘇大強著實讓人過癮,結果也是好的,罵醒了這個父親,使之不在作妖,這是好的結果。符合廣大觀眾的心理視角,是個完美的結局,但罵人這事兒還是要因人而異,有那些腦子執拗的一意孤行的,你也是變不了的,大家還是看劇吧,挺支持《都挺好》的,希望大家都好。
今日話題:
《都挺好》播完了,留下的卻是沉思?對蘇大強你有什麼想說的?
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百家號東林夕庭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