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洞庭湖就以美麗的湖光山色,吸引了歷代詩人的目光,並在此留下了一首首美得令人心醉的傳世詩篇。譬如,孟浩然的代表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中便有「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之句。劉禹錫也在《望洞庭湖》中留下了「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的千古名句。
而說到描寫洞庭湖的詩,就不得不提李白的《遊洞庭湖五首·其二》。它可以說是所有描寫洞庭湖的詩中最浪漫的一首。眾所周知,李白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而李白詩中的浪漫主義手法,最主要的便是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素材,加以大膽的想像誇張,從而構成瑰麗絢爛的色彩。《遊洞庭湖五首·其二》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遊洞庭湖五首·其二》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李白在肅宗乾元二年(759)秋,與刑部侍郎李曄、中書舍人賈至一起同遊洞庭湖時所寫。李白共寫下一組五首的七絕記其事。這首詩是其中第二首,也是李白夜遊洞庭湖時所寫。全詩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卻展現出了洞庭湖美得令人心醉的一面。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的這首《遊洞庭湖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首句「南湖秋水夜無煙」,李白便點出了遊洞庭湖的季節和時間,是在秋天的夜裡。它的意思是說,秋天夜裡的南湖水面澄澈無煙。「南湖」,即洞庭湖。因為洞庭在嶽州西南,故可稱「南湖」。這句詩初讀平淡無奇,實則極具表現力。李白之所以能夠在夜裡看到洞庭湖水的「夜無煙」,全然是因為皎潔的月色,並且它還描繪出了李白月夜泛舟的情形。
次句「耐可乘流直上天」,則緊承首句詩意,表達了李白看到洞庭湖澄澈的夜色後,不由生出遺世獨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這裡李白便引用了神話傳說。據晉《博物志》記載:「傳說天河通海,有個家住海邊的人,常見每年八月海上有木復來,他便登復到天河,得見牛郎織女」。所以李白便有了如此奇特的想像,也是這首詩中浪漫主義的展現。
最後兩句「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意思是說,姑且就向洞庭湖賒上幾分月色,將船停在白雲邊買來酒賞月痛飲。這兩句詩是李白對前面一句「直上天」的奇特想像的呼應,李白將人間的酒店移到了天上。同時月光下的澄澈湖水,也會將天空中的白雲、月亮,地上的酒店等,統統倒映在水中。故李白這裡也不完全是想像,它也是具有真實性的。可見李白的浪漫。
除此之外,李白在最後兩句詩中,還有一個浪漫的地方,便在於他以「賒」字,將洞庭湖人格化。仿佛洞庭湖儼然成為一位富有的主人,它擁有著動人的湖光山色,以及此時的月色。人與自然的親切感,便在李白的這一個「賒」字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總的來說,這兩句詩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豐富了全詩的情韻。
綜觀李白的這首詩,妙就妙在藝術想像的奇特上。而它則是李白詩歌中浪漫主義色彩的體現。李白夜遊洞庭湖,寫下一首絕美的古詩,美得令人心醉!這樣的洞庭湖,你喜歡嗎?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