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很多的談格局的人都倒下了。格局,確實是個好東西,但是我親眼看著一些身邊的朋友被格局害得傾家蕩產,最近聽了吳曉波的《大敗局》之後感觸頗深,於是想談一下格局。本文並非妄談生意之道,而只是針對格局本身說一下那些倒下的一部分人是怎麼被格局「殘害」的。
沒有大的格局,就不會有大的生意,這當然沒有錯,但是怎麼樣才算是大的格局?
真正的格局,不是想的大,而是想得開,一字之差就可以讓我們跨進地獄。
誰都想把自己的事業搞大,要把事業搞大,當然首先要敢想,問題就出在這裡,當我們想的足夠大,大到超出自己固有的承載力時,悲劇就會發生。
思想的邊界是無限的,但是有些事情只能想想,而不能真的去做,因為我們的駕馭能力是有限的。駕馭能力,不可能通過想而獲得提升,駕馭能力如實地反映著我們內在的認知程度、信念系統和意識層次,它們是意識的更深層面,思想的觸角已經無法觸及。
想的大,不等于格局大。想的大,有利於提升格局,但是如果更深層次的意識並沒有同步轉化,格局根本不會得到提升。
我有好幾位朋友本來生意做得挺好的,後來上了某些企業研習班,見了一些世面,也認識到了格局的重要性,於是就放大槓桿,向銀行貸了更多的錢,想放大格局,但是沒過兩年生意就全面崩潰,最後還欠了一大堆的債。
其實原因並不複雜,他們自身內在的意識維度並沒有跟著提高,只是單純的擴大了事業的規模,生意大到超出自己的能力邊界,當然就會失敗。
每個人的認知都是有邊界的,一般情況下我們的感受不到這個邊界的存在,但是這個邊界牢牢的把我們封鎖在有限的空間之中,要想提高自己的格局,必須突破內在的這個邊界,僅僅靠頭腦的想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的那些破產的朋友在事後也做了總結,認為是急於求大才導致了失敗,其實這是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自己的內在邊界沒有被有效突破。
求大怎麼會錯呢?錯不在事業上,而在自己身上,自己的心量沒有同步放大,事業也不可能變大。
但是一個人的心量,不是說放大就能放大的。
本人過去也參加過一些企業研習班,我發現一部分人的失敗就是因為受到某些培訓師的非理性蠱惑,在盲目的擴大格局中失去了對事業的控制才導致的。
一個企業家的外在表現是建立在內在的根基之上的。實際上提高格局,本質上指的是升內在的承載力或者自由度,而不是從外在上放大邊界。沒有真正領悟格局的真正含義,就會被格局害死。
頭腦能夠想的大,但是不一定能夠想得開。開,指的是心的敞開。格局其實就是心量,心量,代表著一個人的敞開程度。
一個小氣的人,怎麼想,也不會馬上變得大氣;一個膽小的人,怎麼想,也不會馬上變得膽大;一個多疑的人,怎麼想,也不會馬上變得決斷。
要打開內在的禁錮封印,單靠想是不行的,要靠修煉,煉什麼呢?當然不是煉頭腦,而是煉心,這就難多了。這也是很多企業總裁班不曾講授的一環。只是,我們基本都是在修煉頭腦,讓這個本來就瘋狂的主人更加瘋狂。
一個人不是說想得開就能想得開的,內在的限制模式像枷鎖一樣牢牢束縛著我們。我們的行為如實反映了內在的限制模式,我們的自由度絕對不是靠頭腦的想能提升的,而是靠實實在在的對限制模式的突破和超越才得以提升的。
日本的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深知這一點,他已經做到了內在修煉和企業經營的和諧統一。他的書值得一讀。
一個專注於外在的人,必然是同時專注於內在的人,一個成熟的經營者絕對不敢妄談格局,他只會默默的進行內在的轉變,當內在足夠強大,外在的格局呈現,自然就會變大。
這又回到了一個古老的話題之上,那就是怎樣瓦解內在的限制模式。
限制我們的不是思想,而是思想的沉澱物,即限制模式,包括思維模式、信念系統、情緒和習慣。它們共同決定了一個人的意識層次,限制模式越少,意識層次越高,生命的自由度就越大,格局就越大。只有不斷清理限制模式,格局才能真正放大。
這個話題已經說過很多遍了,但是我們還是有必要再加深一下印象,具體怎麼做呢?我挑重點簡述一下。
第一:內在的清理
這是一個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工作,內在清理是一個工程,它需要藉助一些方法,可參考《零極限》和《聖多納釋放法》提供的方法。
我們不可能強行放大格局,如果內在的限制模式沒有瓦解掉,你還會回到原來的樣子,這就是為什麼頭腦的想像力不可能放大格局的原因。
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只是因為太多的執念才把我們限制在有限的空間之內,當這些執念破除了,我們的格局自然就會恢復。格局是恢復的,而不是強制擴展的。
第二:敞開心靈,培養接納一切的心態
如果你的包容能力不足,怎麼妄敢談大格局呢。心靈敞開的越大,我們的意識邊界就越大,這取決於你有沒有敢於接納一切的心態。
我們為什麼要放大格局,難道僅僅是求大嗎。實際上,格局大具有其它的意義,格局大,等於更高的意識維度,等於更高的能量級別,它代表更高的駕馭意識能量的能力,否則我們不可能維持大的狀態。
格局大,其實就是更大的包容性,包容是接納的另一種說法。如果你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對這個不順眼,對那個不順眼,這稱不上接納,也談不上格局。
第三:放下算計
這是一個更具體的做法,算計和計算不一樣,算計的背後是強烈的分別意識,分別意識會導致我們與一體的失連。
越算計,心越小,心越小,格局越小。大格局是大算,是常人看不到的計算,它往往意味著大舍,大舍才能大得,這是個維度的問題。
試想一下,你一邊放大格局,一邊又斤斤計較,大格局又怎麼維持呢。這不是真格局,大格局的表現形式常常是「大周期、大跨度、大得失」,一顆太過算計的心,又怎麼能做到呢?
最後要說的是,格局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心量和態度,它不能僅從表面上去。看事情做的大,內內在格局小,事情就會很危險。一個人的格局不是靠頭腦的想像力來支撐的,而是靠內在的修煉來支撐的。一個有大格局的人,不僅能把事業做得更好更大,也一定會獲得更多更大的超越常人的自由。
本文結束,感謝閱讀。
相關專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