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類父母很有福,晚年很「搶手」,兒女們爭著孝順

2020-10-03 木棉之城

文丨木棉媽媽

人都會有老的一天,當我們老了,身體健康,兒女孝順就是最大的福氣了!

然而現實當中卻並非都會如願,有的老人子女孝順,也有的老人子女不承擔贍養義務。

同樣是晚年生活,待遇卻大不相同

上個月回老家,鄰居大爺住院了,大爺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生病住院給大兒子打電話,結果大兒子說:現在生病用到我了,早為什麼不給我打電話?我沒空!

聽著別人這樣說,我都感覺到老人內心的無奈和難過,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一點一滴養大的孩子,到生病的那天連看都不看一眼,內心何等的悽涼啊!

李阿姨有三個兒子,前些年老伴兒去世了,我們以為李阿姨的日子會比較「難過」,畢竟兒子沒有閨女細心和貼心。

去年冬天仿佛格外長,那天回老家看到李阿姨的三兒子騎著摩託車,後面馱著兩袋炭塊,我還納悶呢,天氣轉暖了,怎麼還去買碳了?

後來才知道,李阿姨的三兒子看到李阿姨家裡的碳不多了,擔心阿姨為了省錢捨不得燒炭,於是趕緊去碳廠買碳給李阿姨。

前段時間回老家路過李阿姨家,門前停了一輛車,因為正好擋著我的去路,我去阿姨家找人把車挪一下,才知道原來是李阿姨老大的家的兒子(也就是李阿姨的孫子)過來給李阿姨送吃的。

這樣的日子真是簡單又幸福,不管貧窮還是富有,兒子們的孝心足以讓李阿姨整個晚年都沉浸在幸福當中。

為什麼同樣是到了晚年,生活卻大不相同呢?

嚮往的生活就是生活的嚮往,你的每一個現狀都藏著你走過的路,人到晚年也是一樣。

很早之前看過一個新聞,老人有四個兒子,比較喜歡老大和老三,房子和田地都分給了老大和老三,把老二趕出家門了,趕出家門時也請了村裡一些有威望的長輩作見證,老四則去別人家做上門女婿。

時隔多年後,老大老三在家務農生活過得一般,而老二離家後自己創業做生意,開了公司,日子過得紅紅紅紅。老人開始讓老二養老,讓老二幫助老大和老三,老二拒絕後,老人把老二告上了法庭。

老二也表示會贍養老人,但是當年的事情還是給自己的內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有時候並不是兒女的錯,而是父母的做法會讓兒女感到心寒。

那些晚年過得幸福的大多都是這幾類父母!

01、對待子女有耐心

母慈子孝,很多人只看重後面兩個字,卻忽略了前面的字,先母慈才能子孝。

北大才子謝振宇於家中將母親殘忍殺害,事後有人找到謝振宇的微博,發現他曾經寫過這樣的一段話:

知道錯了嗎?回答知道了,媽媽會說,知道了錯還犯錯?打的更厲害了!

知道錯了嗎?回答不知道,媽媽會說:打你還不知道錯哪裡了?打得更厲害了!

父親的離世對母親打擊很大,母親對謝振宇要求很嚴格,雖然謝振宇很爭氣考上了北大,可他的內心是壓抑的,這才釀成了慘案。

母親應該是孩子最信任、最依賴的人,如果做母親的總是嫌棄自己的孩子,責罵自己的孩子,經常對孩子感到失望,甚至會毆打孩子,那麼這些日常就消磨孩子對母親的那份信任和依賴。

如果母親總是選擇相信自己的孩子,無條件的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孩子長大後就能變成一個溫暖的人,他的記憶裡都是關於母親溫暖的回憶,這就會讓孩子記得媽媽的辛苦,長大後才會更孝順母親。

02、懂得退出兒女的生活

當孩子們長大,他們像小鳥一樣飛出去,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太多時候,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一輩子「掌控」孩子的人生,希望孩子永遠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生活,即便孩子們成家以後也不例外。

這樣父母就會孩子的家庭製造矛盾,比如一些婆婆喜歡對兒媳婦指手畫腳,這樣就不利於小家的穩定。

而那些真正明智的父母都知道要體面地退出兒女們的生活,一些父母在子女家幫忙帶娃,只是做帶娃的事情,如果兒子下班回家,不會心疼兒子捨不得讓兒子幹活,因為婆婆永遠替代不了丈夫的義務,捨得讓兒子幹活,才會讓兒媳婦找到在家庭的存在感。

03、儘量一碗水端平

昨天小區有活動,遇到陌陌媽媽,陌陌媽媽一直是自己帶娃,說起來婆婆的問題,陌陌媽說:我婆婆又去老二那裡了!

想想也有點替陌陌媽媽感到委屈,兩個兒子,婆婆是很明顯地喜歡老二和老二媳婦,甚至會當著陌陌媽媽的面說:我就是喜歡老二!

如果家裡孩子多,老人總是偏心的話,那麼晚年多半會「受點罪」了,那個經常得不到父母疼愛的孩子,心裡多少也會有點怨言。

像李阿姨三個兒子都很孝順,那是李阿姨儘量做到了公平,李阿姨丈夫還在世的時候,每個月都有退休金,加上上班攢的錢,三個兒子誰有事兒李阿姨都會出點錢。

老大想要開個小吃店,李阿姨給老大拿了點錢;老二幹活受傷做手術,李阿姨也給拿了點錢;老三工作需要投資,李阿姨也出了一分錢。

在對待三個兒子的問題上,李阿姨基本上是一碗水端平,給三個兒子帶娃也基本上都幫著。

這也就是為什麼丈夫離世後,沒了退休金,三個兒子依然能夠特別孝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作為子女孝順老人是本分,作為父母也要儘量做到公平、耐心和愛心,這樣到了晚年才能真正贏得子女的尊重和孝心。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裡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

相關焦點

  • 這幾類父母最有福,老了以後很「搶手」,兒女爭著養的原因很現實
    子女是否孝順,很大程度上與老人的性格與行為有關係。我們這一代人已經逐漸步入中年,隨之而來的除了孩子在一天天成長,父母也在一天天老去,總會有一天,兄弟姐妹們需要聚在一起討論父母的贍養問題。我們常說婆媳關係難相處,但實際上有些老人的性格實在難相處,親生的子女同樣不願意與合不來的父母住在一起。
  • 這4類老人晚年"最搶手",他就算沒錢沒本事,兒女也爭著給他養老
    但是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卻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因此從這點來說的話,我們有些老人之所以晚年過得幸福,甚至於被兒女爭著搶著養老,那麼這些老人必然會有一定的共性特徵。再後來又過了幾年,程大爺的老伴兒就去世了,程大爺很是傷心,兒女們也覺得程大爺以後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太可伶了,就都想把他接到自己的身邊給他養老,程大爺也知道這是兒女們孝順,怕他一個人受苦。但是程大爺覺得自己在這個村子裡面已經住了一輩子了,他對自己住了幾十年的地方,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情,因此就拒絕了兒女們的好意,兒女們也都表示支持和理解。
  • 這3類父母晚年會享福,兒女們「搶」著孝順,不用擔心老無所依
    「老李可真享福啊,幾個子女都孝順,每次過節,兒女都要爭著老人去誰家過?」類父母有福氣,老了之後很「搶手」,兒女爭著養的原因很現實1.有一定經濟能力的父母所以在涉及老人的問題時,子女們都相互推脫。同理,如果家中有幾個兄弟姐妹,但是父母有偏袒的話,也會造成這樣的後果。
  • 晚年有福氣的父母,大多擁有難能可貴的優點,子女都爭著要
    其實,對於父母來說,一輩子為子女操心不算什麼,最心累的是到了晚年的養老問題。畢竟,現在年輕人壓力大,沒能力養老人,或者不願意養老人的事太多了。不過,對於有些父母來說,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就比如,以下類型的父母最有福氣,老了很「搶手」,子女都爭著要。
  • 這幾類老人要好好關照,步入晚年後「很搶手」,兒女們爭著養老
    很多老人總是擔心兒女不管自己,儘管有人養育了很多兒女,可是到了晚年,卻也沒人給她養老送終,聽起來是不是特別悽慘,但是我覺得這就是因果報應。這可讓當時圍觀的老人好奇了起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莫非她有很多遺產,所以兒女都爭相要討好她。
  • 到了該養老的時候,被兒女「爭著」照顧的父母,多半是這4類
    父母老後就要看兒女的表現,孝敬父母是良好的品德,人人都羨慕母慈子孝的家庭,看到了孩子不孝順的時候就會說,小孩子做得不對。但了解多個家庭之後會發現,有些老人被兒女推脫不願意贍養,有些老人卻兒女爭著養,跟他們自身也有關係。
  • 人到晚年,被子女爭著「孝順」的父母,大多都有以下特徵
    人到晚年,父母最欣慰的,應該是子女們日子都過得好,都知道關心父母、孝順父母。但是,事事哪能盡如人意?有多少父母辛辛苦苦付出了大半輩子,臨老了卻這家嫌那家棄,晚年日子過得很心酸。老家鄰居陳嬸,有一兒一女。女兒嫁的近,經常回娘家看父母,但卻不敢接父母去同住,因為她家裡還有當家的公婆。而兒子有出息,已經在大城市定居,但也沒有接父母到城市享福的打算。
  • 四類父母進入晚年很「吃香」,子女願意主動養老,其中有沒有你?
    執筆:王豔微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作為父母,無疑是希望等自己老了兒女都在身邊孝順自己,能享受人生最後的美好時光,然而有不少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到了晚年之後卻得不到孩子們的孝心,當然,也有很多父母老了之後,非常搶手,子女們也都爭著搶著盡孝心。
  • 這3類父母,老了之後孩子搶著「孝順」,晚年生活很幸福
    分析林阿姨本該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孩子不主動要求她幫忙帶娃,她退休後和同齡人跳跳舞、旅旅遊,還有時間、有金錢去完成年輕時的夢想,這是不少人羨慕的生活。可是林阿姨並沒有對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規劃,說是想幫晚輩的忙,看著更像是在打發無聊的時間。
  • 這「3類父母」晚年很「受寵」,子女都爭著贍養,希望你也在其中
    林阿姨平時性格和善,溫柔可親,平時經常樂於助人,而且重要的是生育的兩個兒子都非常孝順,不單平時大兒子沒事兒就買著一堆東西帶著外孫回家,小兒子一家也經常噓寒問暖,一家人經常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是小區裡人人羨慕的模範家庭。
  • 這幾類老人,步入晚年後"很吃香",兒女爭著養老,你在其中嗎?
    這時不同的老人就會有不同的做法,有的老人會埋怨子女說他們不孝,但有的老人卻只是默默的幫著子女,完全不圖回報,但反而他們的晚年生活會更幸福所以幾個孩子對李阿姨都非常孝順,兩個兒媳更是隔三差五的就噓寒問暖,給李阿姨買衣服買鞋子。只要李阿姨有一點頭疼腦熱,兩大家子人都趕緊關心,上門照顧李阿姨,讓周圍的鄰居羨慕不已。
  • 四類父母越老越享福,子女爭著養,但這幾類父母老了往往無人管
    ,並放任他們在社會上打拼,等到年華老去,晚年生活難以自理,贍養老人一事就提上了日程。這些父母老了很有福,子女爭著養有不招人待見的父母,自然也會有受歡迎的老人,如果你是這幾種類型,恭喜,你老了後會很受孩子們的歡迎:1、有一定經濟能力的父母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涉及到錢的問題很容易滋生出各種矛盾,
  • 步入晚年,那些被兒女「爭著」照顧的老人,多半有四種特徵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父母含辛茹苦撫養孩子長大,那麼,孩子也理應有反哺之情,主動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這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真理。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子女都能做到盡心盡力孝順父母,但也不乏態度惡劣的子女,推卸責任,讓老人寒心,也受人指責。
  • 有退休金的老人,被兒女爭著養,是孝順還是「新型啃老」?
    要麼是我們家老太太想吃什麼,所以我一大早去菜市場買,去得早能買到新鮮的;或者是我們家老太太這兩天胃口不太好,我想著換換菜譜;再或者把菜籃子往鄰居面前一遞,努努嘴說,你看看我們家老太太夥食不錯吧。整個小區的鄰居們,沒有不知道大兒媳孝順的,圍在一起常羨慕道:「要是我老了能攤上這麼個好兒媳,也算燒高香了。」
  • 這4種老人比較受兒女歡迎,兒女爭著養,還能享清福
    養兒防老,是中國人千百年傳承的固有觀念,父母最怕的就是兒女不孝順,老無所依,老無所養。這幾種老人最「搶手」,兒女爭著養,還能享清福1)有一定經濟能力的老人不完全依靠兒女,有自己的退休工資,自食其力,不給兒女添麻煩的老人,當然是最讓人省心的。
  • 75歲老人的自述:如果可以做到這四點,晚年兒女爭著養老
    吃完飯後,我跟我姥姥聊起了養老這個話題,我說我很羨慕我姥姥的晚年,舅舅和我姨她們都爭著搶著給她養老,我姥姥也感嘆了起來:「外孫啊!我是最近才明白,我晚年生活的如此美滿,兒女爭著養老,主要是做到了這四點。」
  • 晚年時,被子女「爭著」照顧的父母,一般都是以下這6種父母
    晚年時,被子女「爭著」照顧的父母,一般都是這所以說,那些不溺愛孩子的父母,才更容易養出一個懂得感恩,懂得體諒父母,知道生活不容易的孩子,晚年時才會被子女「爭著」照顧。而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父母,父母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有愛的環境,老了以後就會遭報應。所以說,懂得理解孩子的父母,才是在晚年時被子女「爭著」照顧的父母。
  • 75歲老人坦言:晚年只要做到這3點,兒女會爭著養老
    孝順父母一直都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之一,從小到大我們更是接受著「百善孝為先」,「父慈子孝」等教育。所以在大部分人的思想裡,給父母養老都是應該的。但是他們雖然是這麼想的,可是行動上能不能做到周到周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什麼樣的老人會被兒女搶著贍養?對照一下,看看你是搶手父母麼?
    更不要提什麼爭著搶著去贍養老人了呢?其實有的時候也不一定完全都是這樣。老人有3個子女,卻沒人願意留下來陪他吃頓飯小時候住在農村,誰家有事情鄰裡鄰居都一清二楚,在我上高中的時候,聽外婆講了村子裡一位可憐的老人。趙爺爺一共有1個兒子2個女兒,這一大家子當時很讓人羨慕。當時鄰居還說他到老了之後,有這麼多兒女照顧,就等著享福吧。
  • 這些父母老了以後最讓人羨慕,孩子會爭著「養」,原因真的很現實
    文|西紅柿媽媽有的老人很有福氣,到老了以後,不僅不愁吃穿,還有子女孝敬,晚年生活過得很滋潤。子女不煩爸媽,不把爸媽當累贅,還爭著搶著給他們養老。這樣的現象真的挺讓人羨慕,不過仔細剖析原因,其實也很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