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種情感論壇上的提問真是越來越令人匪夷所思,直毀三觀。近期就看到一則:沒有錢可以談戀愛嗎?
我真想衝動地回一句:沒有錢,你能活下去嗎?如果活不下去,是不是要先賺錢,然後活下去了才能想談戀愛的事?
你會說:父母養著我,我暫時沒有錢,但我也渴望愛情。
我會回答你:那你父母可以去談戀愛,你不能!你要先去賺錢!
難道不是嗎?作為一個成年人,竟然還有人提出如此不負責、毫無廉恥的問題?生存是第一根本,沒有生存,談何其他!
沒有錢的成年人必須先解決生存的問題,沒有資格要求物質以上的精神享受。
眾所周知,在辯證唯物主義理論裡: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第一性,意識是第二性,意識不過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主觀反映,這裡的意識也是精神。於是我們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意味著我們必須先把握好「第一性」的物質問題。
也就是說,先解決好決定「意識和精神層面」的「物質基礎」,才可能有下一層面的「精神享受」。正所謂「溫飽思淫慾」如是之。
轉化到現實生活中便是:一個成年人必須解決了生存的問題,才能升級到「戀愛、旅遊、結婚」等等精神享受,這是不可逆的先後順序。
不是說戀愛有多奢侈,而是精神層面的享受和獲得必須依賴物質的支撐,看似虛無縹緲的精神享受都隱藏著更高的物質成本,並非想像的那麼純粹或脫俗。
或許很多人會說,難道一定要功成名就才能談戀愛嗎?我們普通老百姓連喜歡一個人的資格都沒有了嗎?我談戀愛也花不了多少錢啊!大家彼此喜歡,在一起就是互相鼓勵和最幸福的事情了。
的確,普通人也有享受戀愛和幸福的權利,可是這也是基於保證生活的前提,不能偷換概念哦。
不論階層不論貧富,我們每個人都是物質的人,生活在物質社會。再普通的戀愛和生活都必須花錢,只是多與少的區別。還有那些看似簡單的溫情和浪漫,無不是需要物質支出的。僅僅靠幾句噓寒問暖、相互陪伴是完成不了一個完整的戀愛過程。
最簡單的戀愛過程也需要散步聊天后的吃飯;或者是最平價的看個電影,而這些都需要花錢。
而那些說沒有錢卻想戀愛的人真的很混蛋。
戀愛的成本大小不一、因人而異,要量體裁衣去談一場適合自己的愛情。
愛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卻不能以價格來衡量。
任何事情都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則,戀愛也如此。在具備生存的前提下,我們可以給自己的愛情定義不同的主題和風格。有些人喜歡轟轟烈烈;有些人崇尚平淡如水;有些人喜歡最直接的奢侈豪華;有些人偏愛簡簡單單的相伴守候......
於是,有能力就讓戀愛更豐厚一些,能力有限也可以讓戀愛充滿溫馨和甜蜜。
總之,戀愛的成本因人而異,不需要強求,也不能因此作為評判一段感情的價值。
很多人喜歡問:有多少錢才能戀愛?才可以結婚?
其實沒有人可以精確回答。
戀愛雙方兩情相悅後覺得可以延續,說明彼此認可對方的經濟能力和現實狀況,那麼你即使不能給ta紙醉金迷的排場,也是匹配你們最好的戀愛形式。
相反,不切實際地追求超越自身能力的戀愛形式才是虛榮和走向終結的末路。畢竟,誰都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反轉現實,能力始終要和形式達到統一一致。
在適合的階段做適合的事情;無論哪一個階段「生存」都是唯一前提。
最後想說的就是:我們任何人都應該在適合的階段做適合的事情,不要越級,更不要妄想。允許你有理想和憧憬,但是前提必須是你有這個匹配的能力。
年少時代讀書求學不遺餘力;成年階段賺錢謀事業不顧一切;婚戀階段認真享受地談一場戀愛,不敷衍不狼狽......
所有的事情都有其「最佳時機」和「高光時刻」,即使無法把握「最佳」也不要提前覬覦——這就是真正的「合適」。
然而永遠應記住:無論哪一個階段,「生存」都是唯一不可逆的前提,活下來再去想想更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