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裡
周六和周日的凌晨非常擁擠,義大利、法國、阿根廷、德國,四個閃亮的名字,最終只有一個實至名歸。
我一直不覺得哥斯大黎加有多黑馬,而義大利踢得實在太爛了,根本不需要多黑也該贏他們。
義大利第一場拿下英格蘭的時候,有一副出線大業已成的樣子。而事實上,敗給哥斯大黎加,義大利瞬間被動:最後一輪與烏拉圭死磕,兩隊都是生死戰,第一輪的優勢簡直是恍如隔世。
倒是法國,把第一輪的3:0擴大到了第二輪的5:2。我原是不喜歡法國的,箇中淵源,既是因為1998年的舊恨,也是因為對法國踢法本身的不認同。
但是後來有了一個叫亨利的人,他是海布裡的國王,他穿14號球衣,我叫他亨利十四。我還開始喜歡一個速度很快的疤面男。齊達內之後的法國,才展現出我喜歡的足球的方式。那是一種高速的、靈動的、充滿想像力的進攻,能成就更多年輕的球員的進攻。這種方式,一直待續至今。
如果每屆都有亞洲球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次非伊朗莫屬。賽後接受採訪的伊朗球員眼圈紅紅快哭了,我的心都快化了。
同波赫一樣,伊朗缺了解決問題的人。必進之球。他們把握不住。形成對照的是,阿根廷在沒有很好機會的情況下,卻因為有一個超級球星,而完成了致命一擊。
另一個屬於這個比賽日的教練,是勒夫。攻堅之戰,多用老將。道理簡單易懂,真能做到且收穫立竿見影的效果,則可遇而不可求。克洛澤幫助勒夫達到了。幾乎是一上場,就進球,朋友圈分分鐘被刷屏。
雖然德國沒能拿下比賽,平局都顯勉強,但經驗值刷滿,所有的戰術問題完全暴露。厄齊爾、穆勒、格策,好是好,就是沒有前鋒的嗅覺與果決。施魏因斯泰格上場之前,腰也太松。基本就是:後場鬆散中場皮軟,前場粘球如西班牙。反觀加納,有衝擊力、用攻擊性,關鍵是,每腳射門都非常堅決。
今天凌晨,荷蘭與巴西已分別登場。我私心裡,總是想荷蘭能有更好的選擇。因為,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裡,我最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