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和她的弟弟

2020-08-15 刻意的瞬間便是永恆

估計沒有人願意這樣寫,母親的弟弟,不就是舅舅嗎?是的,可我沒有感覺到舅舅的存在,有的就是我母親不願多說的弟弟。

母親,一個很善良的人,在她的意識裡,她先想著別人,再想著自己。

母親已近古稀之年,可母親還算硬朗,只是母親近來話特別少了,在我的認知裡,母親不是這樣,可能是歲數大了,想起往事,想起死去的父親,想起死去的大哥,想起好些年不見的弟弟。

母親是苦命之人,母親在還沒有懂事的時候,外婆就安詳的閉上了眼睛,再也不會看一眼我的母親和舅舅,母親於舅舅,單純的年長几歲,可一切的重任都在我的母親身上,我的舅舅從來就不會感覺到,他活不用幹,事不用做,就是一門心思的讀書,在文革時期,他算是讀書人,畢竟他是村裡少有讀高中的人,他可能認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把所有的資源都堆積在他的身上,而我的母親,自問是聰明的人,可我的母親一天學也沒有上過,我曾聽母親提起,她十分渴望讀書,當時上學的費用就是五毛錢,那一次,幾個一起住在閣樓的姐妹,瞞著家裡人,偷偷的把這學費交了,本以為一切會順理成章的讀上書,可沒有想到,我外公很嚴肅的和母親說:「女兒,書就不讀了,家裡的活沒有人幹不行,最重要的是你弟要讀,把機會留給他吧!」我母親只好含著淚水要回那五毛錢,母親每次說起讀書這回事,都是很傷感的,畢竟她把機會留給了舅舅,可舅舅不見得會知道。

我常聽母親說起,那時候家裡窮得很,外婆又早走,家裡的活都是自己一個人幹,可家是什麼,到現在她也說不清,一間殘破不堪的房子,自從外婆離世後,家裡就更加冷清,冷清得讓母親不敢待在家裡,一到下雨天,她就拉住弟弟的手往二伯娘的家裡趕,在那,人多點,她踏實,一種難得的家的溫暖才會在此時流露出來,即使這是短暫的,母親也會慶幸這片刻的心安,這也算是一種福分吧!其它的,母親不敢奢望。

母親是感性的人,也是念舊的人,在我小的時候,母親總愛說起她小時候的事,每次說到她和舅舅啃生紅薯的時候,都會流眼淚,可能這是痛苦的回憶,也是最難忘的記憶,因為只有在那個時候,才會體現濃濃的姐弟之情,可今天,我的母親甚少說起舅舅,因為舅舅早就把一切都忘到九霄雲外了,只有我的母親還在過分的執著這段記憶。

在我的記憶裡,舅舅很少來我們家,估計十個手指都點不完,相依為命的姐弟倆,應該有很重的情分,可我的舅舅,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姐姐早已是路人了,可我母親不會拋棄愛了多年的弟弟,即使有一萬個不願意,她也不會說舅舅的不是,再苦,也會把它深埋,畢竟這是唯一的弟弟。我的舅舅是軍人,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舅舅是運輸隊的一員,負責給前線送子彈。可在我們國家取得勝利後,軍人是一批一批的回來,就是不見我的舅舅,母親一顆心就一直懸著,總落不了地,但又不敢哭出來,怕年邁的外公傷心,很慶幸,我的舅舅最後還是回來了,原來是舅舅受了傷,在醫院躺了足足一個月,由於這原因,我的舅舅成了最後一批回來的軍人,那段時間我不敢想像母親是怎樣過的,我舅舅永遠也不會知道,他只知道軍人的使命,早就忽略了家人的感受。

親人應該聚一聚,情分是應該維繫的,否則,再濃的情感也會變淡。

母親是典型的家庭主婦,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生活於農村,農村是她一輩子的情結,這有她的記憶,有她的親人,也有可以陪著她說笑的左鄰右裡,幾十年來,她早就融入了這裡,她不願離開這裡片刻,因為母親的根在這裡。舅舅自從退伍後,就住在城市,娶了城市的姑娘,也就是我的舅母,從此,兩地相隔的姐弟,再次碰面的時候就少了,有的就是我的母親去探望舅舅,母親在平時不會去看他,在年關將近的時候也不會去看他,只有在六月或者十月才去,因為這個時候,田裡的莊稼收成了,母親就背著一袋滿滿的大米往舅舅家去,幾經顛簸才到,為什麼會這樣?原因舅舅一家愛吃農家米,沒有想到這農家米成了母親和舅舅唯一可以聯繫的紐帶,這米也不是白送的,我的舅舅也會熱情的招呼母親,在回家的時候,也會塞些錢,不管這錢代表什麼?是這米的錢也罷!是舅舅的一點心意也罷!但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母親找到一個藉口去看城裡的舅舅,自從母親幹不動了,家裡也沒有農家米了,母親也就不再去舅舅家,母親其實很想去舅舅家,可一想也就作罷了,畢竟老了,舅舅有自己的家庭,不要去打攪他,年輕的時候還可以扛著一袋白米,現在扛不動,沒有必要串個門,要回那一點錢,況且舅舅也不富裕 ,這就是母親不再去舅舅家的最大原因。

即使是這樣,舅舅沒有想過姐已經老了,該來看看,趁著還能走動的時候,多走走。

舅舅,不善言語,我小的時候跟著母親到他家,他不怎麼說話,也沒有問過我學習怎樣,也不會問家裡過得好不好,只是準備了幾個好菜,招呼母親和我,母親不怎麼吃,不懂事的我卻狼吞虎咽的吃個飽,在家裡那有這種好吃的菜,母親也不拉我一拉,任由我吃,其實母親知道我餓,不願點破的原因是覺得在舅舅家裡,不是外人家,倒可以不計較,就放任著我。

娘親舅大,母親還是原來母親,舅舅卻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舅舅習慣了城市的生活,串門成了稀奇事,母親希望舅舅來串個門,可舅舅不見得會來,母親不會有微詞,畢竟這是唯一的弟弟,她牽掛了一輩子的人,舅舅活得好不好是她最在乎的,母親不再提起小時候和弟弟生活的事,可那是她生命中最濃的一筆,是怎麼也抹不掉的,可母親什麼也做不了,能做的就是在夢裡,再一次重溫小時候的情景,她牽著弟弟的手說:「別怕,姐在,別怕。」

相關焦點

  • 離婚後她沒娘家回,母親以弟弟結婚為由,讓她把房子給弟弟當婚房
    以下是一位朋友陳蘭的真實經歷,她的家境平平,但她是個勤勞勇敢的女孩子,她從小便知道父母最愛的是弟弟,她不會想著跟弟弟爭什麼,只是一味地努力讀書,好出人頭地。 她在一次的旅遊中,認識了現在的老公,並且很快就和老公步入了婚姻,成為了一名妻子。
  • 母親帶著侄子來我家,半夜聽到母親和弟弟打電話,我把她送回老家
    ,母親有點重男輕女的思想,凡是家裡好的東西都會首先給弟弟,而我也只有眼巴巴看著的份,母親覺得以後他是要靠弟弟養老的,家裡的家務事都是我做,弟弟只要安心的學習就可以了,就算自己知道在不公平,我也不敢多說什麼。
  • 「這是我的房子,憑什麼給弟弟」母親的話,讓她失望
    母親在一年後又生了弟弟,家人對弟弟十分寵愛,姐姐也是特別擅長討媽媽開心,只有她始終像一個外人,與這個家格格不入,爹不疼媽不愛的。她習慣了這種忽視,也努力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姐姐和弟弟在看到喜歡的東西,都會找媽媽撒嬌買,而她就只能遠遠的看著,她總是默默的做家務事,減輕母親的負擔,但是母親從來沒有因此就誇她一句,甚至連正眼都沒有瞧過鄧瑩。
  • 母親病重弟弟不肯拿錢,老婆送來兩萬塊錢,我和她提出了離婚
    我們家裡兄弟兩個人,弟弟比我小了八歲。從小,我們家裡的條件還是挺好的,因為父母都是做生意的。我和老婆是大學同學,在大學我們就戀愛了,老婆長得非常的漂亮,所以我非常的喜歡她。最後在我的不斷獻殷勤之下,她同意了和我交往。
  • 母親和她的孩子們
    我的母親非常普通。在我的記憶中,母親在40歲前曾在一個縫紉廠過,由於我和弟弟的拖累,她放棄了這個工作。我清楚記得有一天,五歲的我帶著三歲的弟弟在家玩兒,用從撿來的小鞭炮中獲得的火藥做槍炮,一炮轟著了窗戶上的紙,懸乎釀成大禍。 母親比父親小13歲,是以續弦的形式於1942年嫁給父親的。母親當時在位於太谷的名賢學校讀書,是高才生。
  • 有一種親情叫自私:她結婚3年,母親給她生了弟弟,讓她養
    有位女士向我講述了她心裡的糾結,關於愛情與親情,她很迷茫,也很痛苦。她是獨生女,結婚才3年,母親就給她生了一個弟弟。對於這位弟弟的出生,她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反而感覺自己的婚姻受到了幹擾。父母太自私,那麼大年紀了還生孩子,給她增加了負擔。
  • 「不要娶,她有個弟弟」:母親的提醒,挽救了兒子的幸福
    近日,在我的身邊就發生了一件事:「不要娶,她有個坐牢的弟弟」,這是朋友李凡(化名)母親對她的提醒,幸好有她母親的提醒,才避免李凡和楊佳結婚,否則這段婚姻就是不幸。一句話就避免他們的婚姻成為不幸,是否太過絕對的呢?再說李凡和楊佳(化名)還未結婚,怎麼就會變成不幸的呢?
  • 弟弟分家搬走,我養母親三年,拆遷時弟弟回來,母親的話讓我心寒
    我和弟弟也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這些年,我們兩個人的性格也是沒有什麼變化,尤其是弟弟,小時候頑皮,長大了,也是一個比較自私的人,現在我們兩個人也都結婚了,本來弟弟結婚後是個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這也可以理解的,畢竟他是男孩,重活歷來都是說男孩養老的。我和老公結婚後,因為公婆去世的早,老公就是一個孤兒,所以我們結婚後,就自己生活著,本來以為父母和弟弟在一起生活的挺好的。
  • 母親,和她的娘家人
    母親在電話那頭聽得很仔細,話的最後,我也向母親解釋了一直隱瞞她的原因是擔心她受刺激。沒料到,母親在電話裡回應我說,不需要擔心,她已學會了不再對他們四個家庭的事情牽腸掛肚了,這次要不是在遛彎時遇到一個親戚,她也不會知道這件事。
  • 母親拿走我20萬給弟弟,母親生病,弟弟想趁病輕讓母親貸款買車
    ,什麼事都沒有,母親和繼父卻只關心弟弟有事沒事,根本就不愛我,我都被撞飛了。繼父和母親也經常動手打我。我長大了一點,我就自己出門打工,最開始一個月只有1200塊錢,後來漲到1500元,1800元的工資,我自己只能留下200元生活費,其餘的都必須給我媽。
  • 姐姐養弟弟八年,對外稱是她兒子,弟弟八歲才說話,道出母親傻事
    母親早些年的時候和父親離異了,她一個人把我拉扯大,很不容易。到了四十八歲的時候,在外面打工遇到個五十二歲的男人,她愛上了他,於是跟那男人同居了。我對母親說,媽媽,你要麼就跟他打結婚證,要麼就離開他,你們倆這樣同居,村裡人要是知道了成何體統啊!母親不聽我的勸說,結果懷孕了,並且一意孤行,在我十八歲那年把孩子生了下來。可生下來之後,那個男人就消失了,他說自己有兩個孩子,不願意再養一個,負擔太重。
  • 為了一套房子,把控母親三年不讓她與大哥見面,這個弟弟夠絕的!
    其中有這樣一家,弟弟黃建軍為了獨自佔有母親的兩套房子,把母親關到自家屋裡不讓她見大哥黃建民長達三年,真是天下奇聞,絕無僅有。弟弟黃建軍考上了大學,在鄭州工作了,把戶口也遷到鄭州了。村裡的規矩是,凡是男孩都可以分到宅基地的。不過,由於弟弟黃建軍的戶口沒有在村裡,他的那一片宅基地只能寫她母親的名字了。後來,他的房子因為前面有個坑地基不穩,就壞了。他因此又給村裡要了一片宅基地,建了自己的房子。他從此也和母親分開了,母親修繕一下那個房子,還住是那裡。但是,拆遷的時候,他認為母親的那片宅基地還是他的。
  • 母親重病弟弟不管,我花二十萬治好母親,聽完母親的話我含淚離開
    ,父親去世後,家裡就剩下母親帶著我們姐弟兩個人,本來我的學習成績不錯,可是母親說,她掙錢不容易了,沒錢供我上學,所以就讓我輟學了。我和老公結婚的第二年,弟弟也結婚了,我結婚的時候,母親一分錢的陪嫁都沒有給我,反而把我的彩禮錢還留下了幾萬,等到弟弟結婚的時候,母親把全部的積蓄給了弟弟了。
  • 母親讓我給弟弟買一輛車,我送給弟弟一輛二手的,母親罵我白眼狼
    我和老公結婚五年了,我們家的條件確實還不錯,不過也不是我多能掙錢,還是因為婆婆家的條件好,老公比較有能力。說實話,別人都羨慕我嫁得好,可是生活並不是外表那麼光鮮亮麗的。自從我結婚後,娘家人一直覺得條件好,就應該拉巴他們。我也想照顧娘家,可是畢竟這是要有分寸的。前不久,母親還打電話讓我給弟弟買一輛車,和老公商量後,就把家裡的一輛奧迪送給了他,可是把車開回去了,卻被母親罵是白眼狼。
  • 母親催我們要孩子,老婆卻提出讓我給她弟弟買房,不買就不生孩子
    聽說過從公婆要錢給自己家買房子的,還真就沒聽過還有從公婆要錢給自己弟弟買房子的!可是這麼奇葩的事就被我們家攤上了,主要是我那不講理的老婆,結婚三年了,說什麼也不同意要孩子,我父母是非常著急抱孫子的,可是現在,老婆就說了,想要她生孩子,就要讓我父母拿錢給她弟弟買一套房子,你們說有這樣的人嗎?
  • 弟弟結婚沒有房,重男輕女的母親有辦法,逼我把婚房過戶給弟弟
    而我呢,只是一個普通的閨女而已,其實父親對我還好,並沒有怎麼偏心,但是母親眼裡卻只有她的寶貝兒子,好吃的永遠是弟弟先吃,好玩的永遠是弟弟先玩,這其實也沒什麼,習慣了就好,大不了我少吃點,少玩點,於是我每天都是拼命的學習,因為在知識裡才是平等的,但是我還是敗了,我辛辛苦苦整理的作業,被弟弟拿去填了火炕,我哭的一塌糊塗,母親卻只說了一句:「哭什麼,再寫一份不就行了嗎?」
  • 和丈夫結婚母親讓我處處提防,藏下的私房錢給了母親,離婚後給母親要錢她卻說「早就給你弟弟買房了」
    能嫁給前夫,也算是我幸運,因為我家的條件不怎麼好,家裡還是農村地,而我要不是一個大學生的身份,我想也是不可能與前夫相識的,大學畢業後,我就回了自己生活的城市,並在那裡工作了,雖然已經長大成年了,但在感情方面,父母對我的管控還是挺嚴的,如果對方沒有車和房子。
  • 故事:婚前我給母親十萬,母親給了弟弟,弟弟:姐,再給我15萬買房
    出嫁前我給母親十萬養老錢,母親卻給了弟弟,弟弟:姐,再給我15萬買房提到重男輕女,我想許多女孩曾經經歷過這樣的遭遇,尤其是農村,許多父母偏心兒子,總想著把好處留給兒子,對於女兒或甚至把女兒當成了提款機,只知道索取,從來不去理解女兒的不易,他們眼裡只有寶貝兒子,只要兒子過得幸福就行。
  • 為給弟弟買房,母親逼我嫁給三婚男,半年後,她來求我離婚
    我叫陳小美,23歲,來自農村,初中畢業我就被迫輟學,因為父母要把弟弟送到城裡讀書,需要一大筆錢,所以我就不能繼續讀書了,輟學後我不想在家裡待著,就出去打工。,後面我過年回家,母親讓我不要再出去打工了,已經給我找了一門親,那個男人很有錢,以後我坐在家裡就天天有的吃有的穿了。
  • 當初為了救母親,她帶著10歲弟弟上街賣水籌藥費,後來怎樣了?
    前言:記得有這麼一個小女孩,她在自己僅僅上初中的年紀,便帶著自己10歲的弟弟,蹬著三輪去到街上賣水,就是為了救助自己的母親,那麼時間間隔了5年,她們後來怎麼樣了?,知道自己要利用讀書改變命運,但是很不幸,她在上初中的時候,自己的母親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錢來治療,但是她的家境根本無法支出這麼一大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