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張愛玲的高冷,殊不知,她並非天生冷漠,而是曾因遭受過太多的拒絕,便用冷漠來保護自己。
傷害張愛玲最深的,其實,並不是辜負她的胡蘭成,而是將她遠遠拒之門外的幸福和親情。
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雖出身名門,卻是典型的紈絝子弟,想要的是一個可以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的妻子。母親黃逸梵,同樣出身名門,但骨子裡是一位獨立女性。她渴望擁有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侶,並不想要一個只會抽大煙、拈花惹草且心無大志的丈夫。
可想而知,彼此的想法不同,在一起就是痛苦。於是,在她四歲那年,她母親借著為小姑子當監護人的機會,陪小姑子一起出國留學。
就這樣,本來不和睦的家庭,散了。幼小的張愛玲,也從此失去了家庭的溫暖和母愛的分離。
八歲那年,她終於盼回了日思夜想的母親。同時,她盼來的還有父母的離婚。
很快,張愛玲有了繼母。素來在人們的認知裡,繼女和繼母的關係就很微妙。因為幼時與母親的分離,她怕再次受傷。
於是,她對繼母的示好,選擇拒絕。因她的拒絕,讓繼母很是挫敗。
一次,氣急了的繼母打了她一巴掌,而這一巴掌,打斷了她對家最後一點感情。她便從家裡逃了出去。
她渴望從母親那裡得到安慰,於是將母親的家當成自己的避風港。當時,她母親黃逸梵給了她兩個選擇:一是拿著一小筆錢去讀書,二是嫁人。
張愛玲選擇了第一條路。從那時起,她不得不伸手找她母親要錢。自此,在母親面前,張愛玲是卑微的。
後來,她考入香港大學,拼命讀書,拼命賺錢,賺到錢後就還給母親,想要還清母親的情分。
張愛玲也第一次認識到,任何感情都是可以被耗盡的,也終於懂得,想要不再被拒絕,就要先拒絕別人。
當胡蘭成第一次走入張愛玲的生活,她依然是拒絕的。
原本他們原本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張愛玲是沒落貴族,胡蘭成是一介窮人;張愛玲傲然冷漠,胡蘭成市儈精明;張愛玲是未嘗愛情滋味的少女;胡蘭成是結過三次婚的有婦之夫。
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愛好文學。
彼此初識,是胡蘭成偶然在《天地》雜誌,看到了張愛玲的《封鎖》,被張愛玲的才情所傾倒。自此,胡蘭成鐵了心要見張愛玲。
蘇青與張愛玲是朋友。於是,胡蘭成便懇請蘇青安排自己以讀者的身份拜訪張愛玲。
蘇青了解張愛玲的個性,知道她不喜歡有人登門打擾。可她終究還是把張愛玲的地址給了他。
去的時候,張愛玲連門都沒有開。張愛玲的心是封閉的,拒絕一切生客。胡蘭成並不死心,在門縫裡塞了張紙條。
紙上寫著:他去拜訪的原因以及家庭住址、電話號碼,唯獨沒寫自己是有婦之夫的身份,還附了一句「乞求愛玲小姐方便的時候可以見一面」。
不知為何,張愛玲心動了。
第二天,她給胡蘭成打電話,說要去看他。自此,兩人相識。不知胡蘭成用了什麼方法,不僅打開了張愛玲緊閉的心門,而且還讓她把心交給了。
後來,張愛玲得知,他已是人夫,便讓他不要再去看她。然而,閱女無數的胡蘭成,並沒有放棄。相反,此後,他天天去看張愛玲
就這樣,涉世未深且沒有戀愛經驗的張愛玲,陷入了胡蘭成的溫柔鄉。
這份莫名的愛,讓張愛玲甘願卑微。
第二次相見,她贈予他個人照,背面寫道:「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然而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但張愛玲的委曲求全,胡蘭成不僅沒有看到,反而洋洋得意。他曾說:「我已有妻室,她並不在意。再或我有許多女友,乃至挾妓遊玩,她亦不會吃醋。她倒是願意世上的女子都歡喜我……」這便是胡蘭成,風流成性,自大自狂。
那時張愛玲與姑姑同住,一次胡蘭成夜宿張愛玲房間,直到凌晨。離開之前,張愛玲叮囑他腳步輕一些,不要讓姑姑聽到。
可胡蘭成偏不,還故意把自己和張愛玲的關係透露給她姑姑,甚至拿著張愛玲珠光寶氣的照片去和軍閥朋友顯擺,四處炫耀張愛玲顯赫的家世,仿佛是在向天下人宣告,無論哪一方面,自己都是個勝利者。
即便如此,張愛玲依然認定胡蘭成不是故意的。因為愛得徹底,所以他的不堪,張愛玲選擇忽視不見。
相識半年,23歲的張愛玲,成為38歲的胡蘭成的妻。他們的婚書上寫道:「胡蘭成張愛玲籤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但他們這場簡單至極的婚禮,仿佛預示著這段婚姻脆弱得不堪一擊。
不安定的婚姻,偏趕上動蕩的時局。胡蘭成逃難到武漢時,愛上了醫院17歲的周訓德。不可思議的是,回到上海之後,胡蘭成把自己和周訓德的風流韻事,講給張愛玲聽。
張愛玲很是難過,可在胡蘭成看來,卻是她不夠大度。
新鮮感一過,胡蘭成流亡到杭州時,住在同學斯頌德家,結果又勾搭上斯頌德父親的姨太太範秀美。
那一年的2月,張愛玲冒著戰火,千裡迢迢,輾轉來鄉下看望胡蘭成。
可胡蘭成不僅沒有感激,反而,讓張愛玲住進旅館。白天,他去看張愛玲,晚上卻陪範秀美。
這樣的做法,聰明的張愛玲,一想便知。她要胡蘭成作出選擇,他卻無論如何不肯。第二天,她冒雨乘船離開。
這時,張愛玲已看穿了胡蘭成的本性,也才明白,卑微到沒有底線,換不來愛情。於是,她選擇果斷轉身,及時止損。
胡蘭成去溫州後,張愛玲隨即寄去一紙訣別書:「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時惟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隨同訣別書,張愛玲附上三十萬元,那是《新不了情》和《太太萬歲》的全部稿費。
張愛玲自稱是拜金主義者,當她慷慨贈予對方金錢,除了仁義,更代表一刀兩斷的訣別。
相愛時,不管不顧。不愛了,義無反顧。
離開了胡蘭成,張愛玲,直到晚年,對整個世界都充滿著堅硬的距離感,完全把自己當成了全世界。
她不喜歡有人打擾,如果有人貿然敲門,她便從門縫裡塞出字條,寫著:「張愛玲小姐不在家。」她曾寫道:「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
她活得孤獨,卻也享受著孤獨。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我們都是寂寞慣了的人。」
只是活在自己世界裡的張愛玲,寂寞得讓人心疼。
她的一生是孤寂的,但正是這些經歷造就了獨一無二的傳奇,她給世人所帶來的感動與啟發,也一直延續至今…
七十四歲那一年,張愛玲在洛杉磯的寓所逝世。
這是張愛玲一生的際遇。如果你也感興趣的話,不妨自己來翻閱翻閱白凝的《靈魂有光、精神有香》。這是一部多姿多彩、充滿智慧的女性修心手冊。
在這本書裡,這20位民國女神,有20種人生態度,20種人生活法。
從林徽因到張幼儀,到張愛玲,到孟小冬,到楊絳,到潘素,到董竹君,到郭婉瑩……
她們或才情萬千,或驕傲自信,或氣質過人,或獨立堅強,或溫柔賢惠,或知性優雅,或淡定灑脫,無不充滿智慧和力量,給人以啟迪,以鼓舞。我們可以學到不同的人生態度、人生活法。
比如:
跟林徽因學理智冷靜:面對激情和浪漫時,保持清醒克制;
跟張愛玲學敢愛敢恨:遇到渣男時,果斷轉身,及時止損;
跟張幼儀學自我成全:告別錯的婚姻,做出一番事業,證明自己不比任何人差;
跟陸小曼學獨立自由:別低頭,皇冠會掉;別哭泣,壞人會笑;
跟楊絳學知性優雅:在順境中賢惠聰明,在逆境中淡定從容;
跟孟小冬學自尊自信:不屬於自己的,不要;屬於自己的,一定要得到;
跟呂碧城學自強自立:不做「剩女」,只做勝女。
……
唯有她們,才不愧「女神」的稱謂,才是真正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唯有她們的人生,才真正配得上用「精彩」來形容,她們不僅外表精緻,而且內心豐盈強大。
願你在她們的故事中照見自己,學會獨立自由,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