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數萬個叫張超的人。
我們身邊的這個張超,平平無奇的外貌,輕聲細語的聲音,不慌不忙,不緊不慢,一如平凡。你看不出在他平靜的臉龐下藏著怎樣的力量,但他總能帶給別人無限的希望。
出
名
2021年,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天壇派出所社區民警張超「火了」,他被推選為2020「北京榜樣·最美警察」,亮相北京衛視。
這次「出名」對於張超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
(左二為張超)
「我是個特別內向的人,以前上學的時候,我看見遠處有同班女生,然後就繞到另一條路走,生怕別人和我打招呼。」
「其實從警也是為了讓我克服自己這個缺點,成為警察就會讓你不得不變得堅強,必須去和別人溝通,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人。」
與別人從警的原因不同,張超的初衷是「被迫成長」,擺脫自己內向的一面。從警9年後,他已經從「被迫成長」,變成了一種執著的追求。
入
門
2012年,張超從北京體育大學畢業,加入了首都公安隊伍,成為了東城分局的一名巡警。
當時23歲的他雖然看起來靦腆,但也滿腔熱血,一心想成為一名派出所的民警。
「派出所民警離群眾是最近的,能解決很多群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能給我動力,主動去和別人溝通,當時就想做一個社區民警。」
201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張超如願以償,他成為了東城分局天壇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剛到所裡沒多久,他就接過了天壇東裡北區社區(現更名為泰元社區)。
「誰能想到,我這麼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轉眼就接過了一個三四千人的社區,我還是個外地人,那會說話還有點山西口音,當時很多轄區裡有老北京人的俗話我都聽不明白,壓力非常大。」
剛接手轄區的時候,張超就開始進行對社區摸排熟悉,結果,他連門都敲不開,有些群眾隔著鐵門外的紗窗和張超交流。
張超從這一層薄薄的鐵紗網中感受到的是生疏、牴觸和挫敗感。
方
法
「派出所裡的師傅們給我講要管理好社區,首先就要贏得群眾的信任,還要腿勤、嘴勤、眼勤,多辦些實事。」
得到這些「秘笈」後,張超首先走訪的就是社區裡黨員和積極分子,學生時期就入黨的他很快就得到了社區裡紅色力量的支持,再加上前任社區民警打下的堅實基礎,他迅速地了解了社區的歷史、民警與居民之間的故事和社區實際情況與亟待解決的各類問題。
「我還養成了一些小習慣,因為社區裡的事非常多,我就會把這些待辦事項做成小紙條,放在口袋裡,辦完一件撕掉一張,有新的事再寫出來放口袋裡,這樣一天下來什麼事沒辦一下就清楚了。」
認真、謙虛、細緻,是張超的優點,他傾聽同事的建議,積累經驗,探索適合自己的方法,一步步適應了社區工作的節奏和方法。
舞
臺
迎接挑戰,克服自我,他決定先從增加「戰友」開始。
了解到社區的基本情況後,他天天往居委會跑,和社區工作者打破溝通壁壘,將社區群防群治力量作為管理轄區的重要方式,將居委會作為反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戰友」。
沒多久,他就協調社區為群眾解決了轄區施工導致的出入難問題,並為轄區裡的老年人加設出入安全扶手,還協調街道定期維修並加設小區內的監控探頭,加強安全保障措施......
逐漸地,社區群眾開始接納他、信任他,並且開始主動與他進行溝通。在張超的日常走訪和宣傳教育下,他所在轄區的居民防範意識和敏感意識逐漸升高。
「有一次一個居民跟居委會反映,說是鄰居家的燈開了三天三夜都沒滅過,居委會就和我說了,我也覺得不太尋常,於是就開始聯繫房主,房主說房子租給親戚了,不願意過來開門,後來我又幾通電話打過去,反覆地做工作,最終在房主的配合下找到了原因,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在他的轄區裡,居民都不再是獨自生活的個體,而是成為了生活在同一片家園的「熱心人」,相互關照,相互幫助,共同享受平靜生活中的那些暖意。
2019年,張超成為了泰元社區「穿警服的副書記」,他身上的擔子更重了,責任更大了。
隨著時間和年齡的增長,張超逐漸擺脫了自己身上的那份稚嫩與羞澀,不再「怯場」,從屬於自己的「角落」中走向了人群,走向了更大的「舞臺」。
與剛從警時不同,成長已經不是他心中最重要的目標,他更想把自己心中的那份對未來的希望與期待,把平安照耀出的那道光明帶給更多的人。
穿警服
的「超人老師」
擔任社區民警之後,張超就兼任了轄區內兩所學校的法制副校長,除了操心社區裡的事,其實他心裡還惦記著這些孩子。
「學校是非常需要關注的,我希望能把這個社會上負面、黑暗的東西擋在外邊,讓孩子們感受到更多的光明。」
校園暴力,是張超內心深處的一個心結。
「上小學、初中時,我們學校也有些不良風氣,我經歷過這些,所以我知道當事的孩子有多無助和委屈,他們不敢和老師說,更不敢和家長說,對以後人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中學時期的張超)
小時候的張超個子不算高,白白淨淨,算是個乖孩子,遇到委屈,他「反抗」的方式就是加倍努力的學習,讓老師和家長都能看得到他,更加注意他。可現實中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他一樣。
張超了解到很多孩子法律意識淡薄,因此鑄下了大錯。於是讓法律意識和防範意識走進課堂,走進孩子心裡,就成為了他的一個小目標。
社區裡的奔波讓張超迅速的成長,張超用他在成長中獲得的勇氣走上了學校的講臺,將光明和希望帶給這些校園中茁壯成長的未來。
「曾經我上學的時候,也聽過一次民警來講課,當時吸引我注意的是那些真實案例。所以我現在給孩子們也會講一些他們身邊的故事,並且通過互動遊戲,或者比較流行的形式展示給他們,告訴他們犯罪的可怕,把法制教育課從平面的課件中豐富起來。」
張超每次給孩子們上課前,都要花上一兩天時間仔細更新課件,把新的案例和更多的法律知識和防範技巧融入進去,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實用性、關聯性,讓學生愛學、能用、想得起來。
這樣的方法很受孩子們的歡迎,並在實際生活中也得到了運用。
觀看下方視頻
了解穿警服的「超人老師」的真實故事
(故事情節由真實案例改編)
他認為法律意識並不是單向輸出,孩子們需要主動去接受和學習,和日常生活相互融合,因此他讓孩子們把成長中的疑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小紙條的方式說出來,會有「超人」來幫助他們。
通過這種「心靈樹洞」的方式,他幫助了不少孩子解決了問題。近期他又協調學校設置了信箱,隨時了解學生需要什麼、他可以做些什麼。
(張超和他的心靈信箱)
希望
無限
時間會回答成長,夢想會回答生活,生活會回答你最想要的模樣。
現在再回憶起從警初衷,成長或許並不是張超的最初動力,驅使他的或許是在那平凡的一天,那個記憶中已經想不起模樣的民警講起法制課時帶給他的光明、希望與憧憬。
去年,張超有了自己的女兒,他希望寶寶以後可以成為一名老師,去無限的播種希望,而他自己可以作為警察,繼續守護這無限的希望。
素材來源:東城分局
責任編輯: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