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中年,悟透得失:懂得這三種取捨之道,人生自得福報

2020-08-03 白衣墨客

卷首語

在唐代詩人韓愈著作的《君子法天運》中,有這樣的一句詩&34;說明了取捨是沒有一定脈絡的事情,是人生的課題。

取是本事,舍是智慧,只有這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過好這一生。實際上,取捨一道,講究的就是一個度,萬事萬物都有其平衡點,能做到進退自如、取捨有度才不會陷入物極必反的桎梏之境。

對一個中年人來說,更應該懂得這個道理,把得失都悟得通透,能夠懂得這三種取捨之道,人生自然會越來越順利,得到越來越多的福報。

人過中年,悟透得失:懂得這三種取捨之道,人生自得福報

第一種:說話的取捨之道

語言是一門藝術,耿直是一種品質。而在說話的過程中,有些人覺得,說話要說真話,做人要直白一些,才會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喜歡。

但是我們不妨仔細研究一下真字,在直的下面點兩點就是真字。這個就是告訴我們,我們說真話和說直話是不一樣的,一些直話、實話即使保留兩點也是真話。因此,對一個中年人來說,實話實說是真,但是實話全說就是蠢。

說話來講,直來直去固然可以得到快感和真實,但是同時會失去很多人的喜歡,所以說,在說話的時候,要懂得取捨,我們不欺騙別人,但是也不能把所有實話都告訴別人。

學會掌握說話的取捨,有些話可以說有些話不能說,把握好這個度的問題,人生自然也就會獲得越來越多的福報。

人過中年,悟透得失:懂得這三種取捨之道,人生自得福報

第二種:做事的取捨之道

人過中年,對很多事情已經有了一些經驗,不再是初生牛犢般的莽撞了。所以,在做事的時候,就應該擁有中年人的沉穩與理智,懂得做事的取捨之道。

秦王掃六合,何等的輝煌與霸氣,但是為了統一集權,防止六國叛亂,採用了十分極端的焚書坑儒的方式去統一思想,甚至還暗中屠殺六國貴族,對百姓也進行施壓。在這種高壓之下,人民開始反抗,最終被大漢所取代。

在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取捨之道,張弛有度,不操之過急也不置之不理,不溫不火是最好的境界。如果太過勞心費神,自己身體扛不住,別人也會產生不滿。

所以說,做事的取捨之道,就是我們以最完美的力度和速度去進行一件事情,適當的捨棄速度,才能取得穩定。懂得這種取捨之道,人生也就能獲得越來越多的福報。

人過中年,悟透得失:懂得這三種取捨之道,人生自得福報

第三種:育兒的取捨之道

人過中年基本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子女,而很多中年人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也是大傷腦筋。教育是個千百年來的話題,但是也是千百年的難題。實際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因此,也要懂得育兒的取捨之道。

很多時候,在對孩子的寵愛的時候,家長們不知道如何取捨,寵愛的多了,就會變成溺愛,導致孩子驕橫無禮不經風雨,但是如果寵愛得少了,孩子就會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自尊心和人格組成造成障礙。

因此,人過中年,更要懂得在育兒方面的取捨之道,既不能過分寵愛,也不能不聞不問,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去制定合適教育計劃,孔子最早的提出來因材施教的觀點。對孩子也是如此,在教育中懂得取捨,學會找到適當的度,有取有舍,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才能獲得越來越多的福報。

人過中年,悟透得失:懂得這三種取捨之道,人生自得福報

卷尾語

我們無法選擇命運,無法選擇家庭,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走過生命的方式。古時四書五經當中《中庸》講的就是不極端,為人處世有度,以利他之心待人待物,才能取捨平衡,找到最合適的點。

捨得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懂得取捨之道,人生才會在一個又一個抉擇之後,收穫新的精彩。人過中年,看過了半生的風風雨雨之後,應該對得失的關係有一種明悟。懂得了這三個取捨之道,人生自然會獲得越來越多的福報。

相關焦點

  • 男人慾成大器,一定要悟透自己,悟透自己就是悟透人生
    人生總是起起伏伏,「煩惱天天有,不撿自然無」,放下一切,讓自己心情變得安靜,感悟自己一路走來的不容易,也想一想以後該何去何從。活在當下,思考如何把人生推向高處。悟透心情,關鍵是「學會安靜」。一個人的好運氣,總是從好好說話開始。一個天天抱怨社會、凡事都往壞處想的人,就把自己的思想帶歪了,天天灰頭土臉的,垂頭喪氣。
  • 王陽明:悟透自己,自在人生
    悟透自己,就是正確認識自己;既知道自己的優勢,也知道自己的不足。悟透了自己,就能把握自己,何愁不能過上有滋有味的生活?真正強大的人,一定懂得示弱;真正鋒利的尖刀,必須知道藏鋒。你再強大,也難以敵過群力,不懂示弱,免不了處處樹敵,樹敵太多,你的強大就成了打倒自己的利器。這世上有鈍口的往往都是利刃,你如果總是逞強,就一定不是真正的強者,而是貌似強大的弱者。
  • 人一定要悟透自己
    要想活的通透,過的明白,要學會如何去悟透自己。「悟」是「心」與「吾」的結合,是從心開始,學會面對自己,了解自己。對於此舉動,蜩蟲和學鳩表示不屑,覺得這完全就是愚蠢的舉動。但鵬鳥並未將它們的看法放在心上,而是選擇遵循內心,並且堅持不懈的去努力,最終收穫屬於自己的美好天地。也正因如此,才有了鵬程萬裡的說法。人生在世,應懂得正確認識自己,不要活在別人的看法中,更不要活在自己的情緒裡。
  • 人,一定要悟透自己!
    人生在世,應懂得正確認識自己。要想活的通透,過的明白,要學會如何去悟透自己。「悟」是「心」與「吾」的結合,是從心開始,學會面對自己,了解自己。悟透自己,從認識自己開始《道德經》中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他人的人,可以說是聰明,但能真正認識自己的人,才是擁有大智慧的人。
  • 人到中年,學會了看淡,也悟透了人生
    自從我退休返聘後的心態完全變了,雖然已是奔六的人,我沒有覺得自己是個老人,只能算中年吧,心態還是年輕人的心態,該工作時就認真工作,該出去遊玩就遊玩,只要自己身體健康,開心過好每一天就是我現在的生活。人到中年,學會了看淡,也悟透了人生!
  • 人,一定要悟透自己
    人生在世,應懂得正確認識自己。要想活的通透,過的明白,要學會如何去悟透自己。「悟」是「心」與「吾」的結合,是從心開始,學會面對自己,了解自己。《道德經》中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他人的人,可以說是聰明,但能真正認識自己的人,才是擁有大智慧的人。
  • 人到中年,負債纍纍、一事無成,悟透這三個「天機」,好運就來了
    作者:孔阿丘原創人生感悟系列美文許多人說40歲開始便步入中年,我認為現代生活節奏太快了,許多人35歲就已經是中年人了。面對日益後移的髮際線,面對卡裡空空的餘額,面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頓時感覺壓力山大。人到中年,如果沒有搞定生活所需,還是負債的狀態,那麼就一定會有危機感。
  • 當你悟透自己時,也就看透了人生
    人生在世,和「自己」相處最多,打交道最多,但是往往悟不透「自己」。
  • 人生,悟透了,也就釋然了
    文丨彩雲追月 主播丨風儀人活一輩子,就要且行且悟。
  • 悟透了這幾個道理,人生會越來越順
    當你抱怨命運不公平的時候,其實是你已經放棄了改變命運;當你堅持去改變命運的時候,你一定會是一個命好的人。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和生活的環境有關係,和交往的親戚朋友有關係,和工作的崗位有關係,表面上看,命運把握在別人手中。其實,你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而已,一個人的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真正過得幸福的人,不會因為身邊的物質多少,而感覺不幸福,幸福的源頭在內心深處,是精神層面的。
  • 快樂晨讀1550:小魚兒【悟透自己】
    人一旦有了自知之明,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悟示弱一個人太強勢,不管出發點是不是好的,難免會受到傷害。真正強大的人,一定懂得示弱;真正鋒利的尖刀,必須知道藏鋒。你再強大,也難以敵過群力,不懂示弱,免不了處處樹敵,樹敵太多,你的強大就成了打倒自己的利器。
  • 王陽明智慧:人到中年,生活迷茫時,悟透這3句話,人生豁然開朗
    人到四十,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為了生活早出晚歸,肩上還要扛起家庭的責任。王陽明曾經說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只要心中充滿光明,早晚會看到成功的光芒。王陽明智慧:人到中年,生活迷茫時,悟透這3句話,人生豁然開朗。
  • 佛說:人這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要懂得惜福
    無須盲目羨慕他人,也不必自輕自賤、貶低自己,每個人這一生都有他的晴空萬裡,也有他的陰雲密布,福禍相依、此起彼伏。生命是充滿無常的,萬事皆沒有永恆。這世間,本來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與皎潔。所以,過好自己的生活,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佛說,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
  • 老人說:人到中年悟透這四句話,讓福報不請自來
    老師說,其實,人這一輩子有很多溝溝坎坎,如果想順利度過,需要悟透一些事情,不能鑽死牛角。我問老師具體有哪些事情要悟透,老師想了想說,先說四件吧。老師說,這句話的原話是朱熹所說,全句是:慎勿談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這句話雖然是文言文,但卻很好理解。第一句和民間諺語「閒談莫論他人非」有異曲同工之妙。不是嗎?
  • 人到中年,悟透這4句話,好運會不請自來!
    試問:人到中年的你,是不是日子忙忙碌碌,人生平平庸庸? 如果是,那這輩子你甘心就這樣度過嗎? 其實,一個人的悲哀不在於平庸,而是他不在乎無為一輩子。
  • 人過三十歲,要需要這三種心態,必然苦盡甘來得福報
    路遙說,人生最大的意義並不是活了多少年,而是在有限的生命力做了多少事。很多人過了三十歲還很浮躁,這樣的人如果不改變心態往往餘生都碌碌無為。我覺得人生最美妙的風景無非是自己達到三種心態。只有具備這三種心態才能達到這層境界。只有具備這三種心態才能苦盡甘來後半生得以福報。
  • 與人相處時,悟透了這幾句話,人緣會越來越好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與人相處時,悟透了以下幾句話,人緣會越來越好。04「來而不往非禮也」,別人對你再好,你也要懂得禮尚往來,不能貪小便宜。與人交往,要懂得禮尚往來,不能夠因為自己很窮,別人很大方,就把別人的禮物當成是應該得到的東西。不管你多麼窮,都要記住別人的恩情,要及時回報別人。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想去西藏,但是他自己沒有錢,就準備「窮遊」。一路上,他靠搭順風車,來到了青海境內。
  • 人到三十,領悟這些「天規」,便是好運的開端,從此福報連連
    古人說「三十而立」說的就是三十歲是人生的分水嶺,一個人到了三十歲便要有獨立的人格意識。那麼三十歲,什麼樣的狀態才算是有獨立的人格意識呢?人到三十,領悟這些「天規」,便是好運的開端,從此福報連連!「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句話是江湖賣藝人士說出來的,並非真理。小編認為: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就是從開始懂得「凡事都要靠自己,沒有人是可以依賴的」開始的。雖然我們人生路上會需要很多人的幫助,但是絕對不可以幫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自己事業成功的鑰匙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在一些需要別人幫助的地方,一定要有備用計劃才行。
  • 這3個方面,你越大方,人緣反而越差,真正能悟透的人不多
    這3個方面,你越大方,人緣反而越差,真正能悟透的人不多當年在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有個學姐突然聯繫我,說自己的店最近資金周轉不開,房租也交不上,就問我有沒有存錢,過年就還當時就覺得在學校學姐對我挺照顧的,反正我手裡有錢就借給他一點,他不到一個月又打電話說自己錢不夠,於是我又心軟了,再後來他就再也沒有聯繫過我,我有點著急主動聯繫他,一開始他態度還好說,再過一個月手裡有錢了就還。
  • 悟透自己(寫的真好)
    人生在世,和「自己」相處最多,打交道最多,但是往往悟不透「自己」。人在不得意時,又往往把自己估計過低,把困難和不利也看作自己的無能,而實際上是被怯懦的面具窒息了自己鮮活的生命。悟透自己,就是正確認識自己。也就是說要做一個冷靜的現實主義者,既知道自己的優勢,也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們可以憧憬,但期望值不能過高;可以迎接挑戰,但是必須清楚自己的方向。